王羲之(中华先贤人物故事汇)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导读

王羲之(303—361),字逸少,祖籍琅邪临沂(今山东临沂),东晋人,因突出的书法成就而有“书圣”美誉。王羲之早年凭借家族门荫入仕,历任秘书郎、会稽王友、江州刺史、会稽内史等职,累迁右军将军,故世人习称“王右军”。后弃官归隐于山阴剡县金庭,即今天的绍兴嵊州金庭镇,去世后葬于金庭瀑布山。

琅邪王氏自西汉博士谏大夫王吉始迁临沂,至王羲之出生时已有三百余年历史,是一个典型的“孝悌之家”。“二十四孝”故事中“卧冰求鲤”的主人公王祥是王羲之的从曾祖父,“二十四悌”故事中“王览争鸩”的主人公王览是王羲之的曾祖父。王览生王正,王正生王旷,王旷生王羲之。

永嘉元年(307),王羲之从伯父王导率全族随琅邪王司马睿南渡驻防建康。王旷与司马睿是姨表兄弟,也是史书所载“南渡”的首倡者。建兴四年(316),匈奴人刘曜进围长安,西晋覆亡,北方进入“五胡十六国”时期。建武元年(317),王导等人扶立司马睿在建康称帝,建立东晋政权。

东晋建立后,王羲之两位从伯父王导官至丞相、王敦官至镇东大将军,亲叔父王彬官至右仆射,王氏家族迅速发展为东晋第一大族,一时之间有“王与马,共天下”的谣谚。唐人刘禹锡诗句“旧时王谢堂前燕”的“王”就是王羲之家族的琅邪王氏,“谢”是王羲之好友谢安家族的陈郡谢氏。

王羲之五岁随家族南渡,幼年丧父后得族中长辈抚育,七岁从卫夫人学书,十三岁在名士周的宴会上一举成名,二十岁后娶尚书令郗鉴之女郗璿为妻并入仕为官。王羲之在《答殷浩书》中说自己“素自无廊庙志”,但出仕是世家子弟必须肩负的家族责任。王羲之历仕明帝、成帝、康帝、穆帝四朝,始终处于政治夹缝之中,前期因为王导与庾亮不和,后期因为殷浩与桓温有隙,所以清人鲁一同说“咸康之始,衅生王庾;永和之世,忧在殷桓”。

作为东晋名士,王羲之才华横溢,形象俊美,交友广泛,游处丰富;作为朝堂官员,王羲之爱护百姓,改革弊政,关心家国,心系“北伐”;作为道教信徒,王羲之熟读经典,笃信符箓,采药炼丹,漫游仙山。

东晋政治史上最显赫的王氏家族,在中国书法史上也是独一无二的家族,父子、兄弟、夫妻、姻亲之间的互相传袭成就了东晋书法的一段骄傲,而其中的无上荣光无疑来自王羲之。王羲之先后师从姨母卫夫人和叔父王廙,草书学张芝,楷书学钟繇,博采众长后将汉魏以来的质朴书风化作高古飘逸的新体。唐代张怀瓘说王羲之:“尤善书草、隶、八分、飞白、章、行,备精诸体,自成一家法,千变万化,得之神功,自非造化发灵,岂能登峰造极。”

王羲之与钟繇并称“钟王”,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快雪时晴帖》被誉为“二十八骊珠”,有“天下法书第一”之称。《兰亭集序》则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今天的中国书法艺术最高奖被命名为“兰亭奖”。

本书中王羲之生卒年依据历代学者考证,取其最可信者,王羲之生平依据《晋书·王羲之传》《世说新语》和《十七帖》等王羲之手札及少量民间传说。书中还纳入了一些对王羲之人生产生重大影响的亲人、朋友、同僚等,力求使故事更加立体,让读者看到“书圣”光环之外有着与常人同样喜怒哀乐的王羲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