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晏殊问政(感谢读者我的名字叫欧欧打赏加更)
这段时间朝廷的重心是治水,不仅是赵昉建议的治理黄河,更重要的是许元南下的治理漕运。
为此范仲淹等人详细规划了治水的细则,许元那边的已经开始运作,黄河这边还没动手。
听到这话赵昉也不敢怠慢,郑重回答道:“回爹爹的话,范相公跟诸位大臣所做的规划,儿子看过了,有两点建议。”
他这是毫不客气的提建议了,压根没有谦虚的意思,范仲淹等人习以为常,可把晏殊惊讶的瞪大眼睛望着他。
“其一,沉沙之后的清水回流问题,其二,沉沙区清淤后当地形成的土地沙化问题,这两者都是影响深远之事,必须落到实处,否则遗祸子孙。”
说着解释起来,黄河可不仅仅是沙土多的问题,还有一点经常被人忽视的水量不足问题。
别看黄河经常冲毁堤岸,就认为它水量很大,其实由于黄河流经的西北。乃至内蒙古段,都属于降水量极少的区域。
蒸发量又很大,加上沿岸的农田灌溉,造成下游常常水量不足,这其实也是下游容易淤堵,造成决堤的原因。
黄河中上游落差大,流速很快基本上不会决堤,因为泥沙在水速的冲刷下,很快流向中下游。
除非大的天灾,才会造成洪水量太大,无法快速排泄。
因此黄河水患主要都是中下游,河南和山东是最常见的,正是由于中下游水流平缓,水量减少,无法把泥沙冲进海里。
特别是在入海口堆积后形成淤堵,倒灌之后形成水患。
因此开渠沉沙后,必须把清水重新引入黄河水道,冲刷下游的河道。
第二点更重要,沉沙区清淤后打捞上来的沙土,不可能长途运输送回黄土高原,只能堆在当地。
黄河泥沙很细,不同于大海沙滩的沙子,干燥后极容易被风带起,要是不处理清楚,到时候造成漫天黄沙,就是沙尘暴了。
因此植树固沙就很重要,而且还不够,应该寻找开阔地,灌水形成沼泽地,才能真正的让沙土不再飞扬。
这两点经过后世的验证,山东济南、聊城等地就是这样做的,现在经过赵昉的解说,大家恍然大悟后,不禁击节赞叹。
晏殊第一次见识到他的才华,顿时感叹道:“大王睿智如斯,臣今日方知世间真有天才者,难怪犬子说佩服大王。”
后面这句让大家惊讶,作为他女婿的富弼,忙追问道:“岳父大人说的是哪位舅兄呀?”
他以为是他大舅哥说过这话,没想到晏殊回答“是七哥”,顿时把他惊愕住。
“七哥!岳父是说我那小舅子几道,他不是眼高于顶吗?”
晏几道现在还是小屁孩,自然无表字,叫他名字是正常的。
晏殊笑道:“正是他,这孩子把大王比作唐太宗,言之凿凿说大王今后必能带领大宋开创盛世。”
赵祯一听高兴坏了,不在意别人不认为自己现在也是盛世,反正说他儿子厉害,他就是高兴。
因说道:“既如此,晏相不如让令郎和大哥一起读书……”
“晏几道,好呀,这小子诗词比他老爹还出色好像……”
赵昉眼睛一亮,暗自寻思开来,对于晏几道的生平他有过了解,婉约派诗词的扛鼎人物,《小山词》在后世可是大名鼎鼎。
虽然说晏几道一生潦倒,有他的性格缺陷问题,但不可否认他是个正直的人。
这是一个至情至性的痴人,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写出那样的诗词,他的好友黄庭坚,正是这样评价他的。
一个“痴”字概括了晏几道的一生,即便被人背叛了,他还认为人家是好人。
这样的人赵昉自然要拉一把,不为别的,就为了这样的人,是不会害朋友的。
他或许帮不了你什么忙,但绝不会为了自己而害你,对于蝇营狗苟的人来说,这样的朋友无用,可对正经的人来说,这样的朋友就弥足珍贵。
才华横溢还不害人,赵昉决定不改变他的性格,但可以告诉他人心险恶,护他一世安宁。
“大王对如今的官制如何看待?大宋冗官已成定局,新政推行这是绕不过去的一道坎,大王可有建议?”
晏殊的问题惊醒遐想中的赵昉,抬眼看去,大家都目光灼灼的望着自己,登时明白关键时刻到了。
晏殊提出这问题,表明他要摊牌了,到底是支持还是反对,这对范仲淹等人同样极为重要。
赵昉当然想过这问题,也有一整套成熟的体制可以供参考,后来大明那一套才是古代最成熟的体制。
当然大明的官制同样有缺陷,跟大宋一样重文轻武,这是不可取的,但也比大宋的制度完善许多。
至于满清的制度,其实大部分承袭了明代制度,只是多出一套满人的另外体制,而且更加专制,这是大宋所有人都不能接受的。
后世的共和制度,在这时代完全不可行,事物的发展是需要渐进的,一蹴而就只会撑死自己。
赵昉自然不会现在提及全面改制,这不现实,沉吟一下说道:“如今的吏治问题是素位尸餐者众多,这跟官员考核有关,转迁制度只看磨堪,而对政绩睁一眼闭一眼,造成大批官员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这对那些办实事的人来说极不公平,我认为应该改正。”
“这点大家都清楚,臣是想问冗官,而不是吏治。”
见他避开话题,晏殊马上指正说道,两眼紧盯着他,大有不说清楚不满意的模样。
赵昉呵呵笑道:“冗官问题如何形成,大家其实心知肚明,朝廷恩荫太多,只是现在改革这个,晏相觉的可行乎?阻力太大呀。”
“不错,臣知道阻力太大,但想请问大王,难道没有暂行的办法吗?”
晏殊紧追不放,大宋的冗官其实是自找的,科举完善在大宋朝,但大宋科举出身的官员,真心比例不如恩荫的多。
大宋恩荫变态到一个高官,可以恩荫子弟十几个,甚至连族人都被恩荫到,更有甚者连仆人也被恩荫为官。
这其中形成的利益,牵扯到所有中级以上的官员,加上祖辈高官的,形成一条巨大的利益链,谁敢动这个就会被群起而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