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大宋三冗
其实仁宗朝宰相被罢免的,不一定是他们没能力,而是有能力的人太多了,多到官场形成一个潜规则,无论谁当宰相,超过五年就会主动让贤。
后来富弼就是因为多当了两年不让位,被众臣弹劾,说他恋栈权位,道德有亏,最后不得不辞职,这也是历朝历代一个奇景了。
这恐怕也是为什么,后代的读书人无限怀念大宋朝的原因所在,特别是是北宋仁宗朝,更是被后人冠以造极之称谓。
说白了不就是读书人谁不想当官,可前面之人不让路,后来者哪有机会上位,而北宋正是开创了主动让位的先河。
不让的人会被整个士林抨击,换成新时代的话来说,就是你不让位就不要脸,世上人才何其多,你以为就你厉害是吧。
至于有人能够数次为相,那是因为你退了几年还可以再参加上位序列,总之就是你必须退位,让新人上去后,你再上位就是正常的了。
这其实跟后世的选举制有些类似,但不同的是后世新任之人会重组政府,而宋朝不会。
这样就能够让朝政稳定,不至于新上来的人改变政策太多,引起混乱。
应该说这种体制其实更优秀,既让新鲜血液不断的进入高层,又不至于换血引起虚弱。
只是自从王安石变法之后,这一切开始变了,这才有蔡京掌权十几年的现象发生。
且说赵昉回去后,马上召集皇城司的手下,调查当下百姓最感兴趣的话题,以及对朝廷政策的看法等等。
总之后世那记者寻找热点的工作,他让皇城司先做起来,而后去了趟工部,把制造活字的任务交给他们。
接下来几天他都忙死了,寻找合适的地点开作坊,汴京城他还能亲自去,可其他三京他可去不了。
别看皇城司使可以出外做任务的,可别人可以他不行,别说赵祯不允许,就是朝臣也决不允许。
“报纸不是邸报,除了朝廷公告外,要上一些趣味性强的故事,你们这样搞那还不如把邸报发出去给百姓看,可那东西谁愿意看?”
忙忙碌碌的半个月,第一份草稿送到赵昉这来,顿时把他弄的脑仁疼。
这些负责撰写的士子,几乎都是之乎者也,满篇的国之大事,要不然就是圣人教导,烦死了。
“来,看看这个我写的故事,是按照真实发生的事改编的。”
好在他有准备,早就自己写了几篇文章,筛选皇城司上报的消息改编的,其中就有鲁斋郎那事。
再次躺枪的鲁斋郎,回去后还不得安宁,被他当做反面教材写成故事。
当然不是关汉卿写的那样,毕竟没发生不好诬陷人家,可还是有东西可以深挖的。
那家伙当初抢了李四的老婆,许州官衙面对报案不作为,是被折继祖追出城外擒拿回来的。
把这写出来既可以抨击官场不作为,又能引起大众的兴趣,至于故事情节自然扩大了许多。
士子们一看马上明白报纸应该怎么写了,千万别小看古人,其实古代士子不仅读四书五经,那些民间故事,市井生活他们同样也爱看。
小说虽然是在明代成熟的,可在唐朝就开始有了,宋朝又是文化高峰,百姓的认字率极高,因此故事书流传的也特别广。
赵昉现在就是要写官场不作为之类的故事,激起百姓对贪官污吏的怒火,逼朝廷惩处贪官。
大宋冗员、冗兵、冗费,所谓的三冗正是官员不作为后,才越来越严重,就一个诡户籍问题,就让朝廷每年少了至少三分之一的赋税。
所谓诡户籍,就是隐户和小家庭问题。
隐户是从古代就开始的,汉唐盛世都无法避免,到了五代十国更加严重。
宋朝建立之初解决了一时,可马上又死灰复燃,其实到了宋代已经完全可以避免了,正是官员贪腐才造成的。
众所周知宋朝不注重土地所有制,秦汉隋唐以来的世家大族,也基本上不存在了,因此隐户完全没必要。
所有人不允许豢养奴仆,豪门隐藏户口为自己耕地的事被杜绝了,可为何还有户籍隐藏的。
这要说到宋朝的税制,大宋实行仁政,规定凡是一家只有一子的,或者女人当家儿女还未成年的家庭不纳税。
就是这政策,让贪婪的人看到有空子可钻,贿赂当地官吏隐藏自家户口,就成了一种谋取利益的手段。
另一个所谓的小家庭,其实就是现代人的家庭模式,三口之家这样的类型。
中国是宗法社会,小家庭原本是不被允许的,唐朝就规定了,祖父母、父母还在的,敢于分家者徒刑三年。
但宋朝的一项政策,打破了人们不敢分家的现象,那就是宋朝规定人口少于三人的家庭,免除徭役。
这三人其实不止三人,因为宋朝还规定,年纪大于六十岁,小于十九岁的不记录上户籍。
也因此宋朝寡妇再嫁成风,甚至出现子女逼着寡母改嫁的现象,因为你嫁人了,家里就少了一个户口。
这在无形中促成北宋民风开放,不亚于大唐,那种女人不能见外男的,在宋代是不存在的。
可这造成许多家庭,为了避开徭役,故意减小家庭成员量,同样造成朝廷要多开销徭役的钱粮,雇佣徭役。
这一切都是官民勾结后,隐瞒朝廷的现象,同时也滋生了大批的贪官。
这就是冗费的问题,至于冗员和冗兵那是另一个问题,冗员是大宋官僚体制造成的,要想改革会触动太多人利益,赵昉是不会现在对这事动手的。
冗兵却是大宋无奈之举,为了不让流民造反,朝廷在每次灾荒时候,就招收大批灾民成为军队。
的确这办法对流民造反极为有效,整个大宋朝虽然也有百姓造反,但除了北宋末年的乱世外,其余时间极少有。
就算有也是限于一地,从未有过流行全国的造反,像汉末的黄巾军,唐朝的黄巢,明朝的李自成这样的,在大宋是不存在的。
即便是方腊造反,也仅限于江南,并未波及到全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