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杨家将的故事
刘六符不愿节外生枝,再说这里是汴京城,暗杀大宋皇子别说能不能成功,即使成功了也是滔天大祸。
因此再次劝道:“萧大人忘了,宋皇血脉一向单薄,此子能不能长大还是两说,再说即便要做什么,也要等咱们此行之事完结,离开宋境之后,不能给人给下任何把柄才是。”
萧特末这才不再坚持,沉吟了一会儿点头作罢。
当然最大的原因的此次辽国出使北宋,他们是带来一个很大的任务的,那就是讹诈大宋,想要关南十县之地。
所谓关南十县,就是瓦桥关以南,后世保定白洋淀不远,往南往东一直到天津的十个县。
石敬瑭自愿当儿皇帝,献出幽云十六州后,这里就是其中三州,但在周世宗柴荣时,猛人柴荣北伐契丹,夺取了三州十七个县。
其中这里就有十个县,由于在瓦桥关以南,因此在那时开始辽国把那片区域称之为关南之地。
关南之地的地形中间高两边低,是河北难得的丘陵地带,间杂着沼泽湖泊,骑兵在此很难发挥出优势。
但在宋人手里对辽国威胁很大,想想就知道,保定离北京不远,而且中间无险可守。
而北京在此时是辽国的南京,辽国在此设析津府,是其重要的经济重镇。
要是宋朝再出一个赵匡胤那样的猛人,北京几乎是守不住的。
宋辽之间发生过的战争,其实在宋太祖时代辽国是输得多、胜的少,要不是赵匡胤暴亡,辽国还真不知道能不能存在。
因此辽国从辽圣宗耶律隆绪开始,就一直想夺回关南十县,可澶渊之盟粉碎了他这理想。
那一战其实是辽国撑不住了,只是宋真宗胆子太小,这才签订盟约的。
辽兴宗继位以后,也一直在找机会,可大宋跟大辽是兄弟之盟,不可能无故开战,总要找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才是师出有名。
去年这理由被他找到了,那就是大宋攻打西夏,李元昊是辽国驸马这身份,能够让他做文章。
可辽国并不是大家都支持打仗,此时的南院大王萧孝穆是坚决反对跟大宋开战,这才有使者前来,打算先讹诈大宋。
或许吓唬一番后宋朝退让了呢,到那时就是兵不血刃了何乐而不为。
赵昉知道此次辽国使臣为了何事来,但他不打算参与,其实皇帝和大臣也不容许他参与,还是年纪太小说话没份量。
加上他知道这次辽国并没有达成目的,仁宗虽然厚道,但对于国土还是不容丢失的。
再说这时候的大臣,虽然主和派占据优势,可也没人敢让出国土,否则仁宗朝也不会被后人称颂。
这次的最终结果,是宋朝增加了二十万岁币,重新签订盟约,辽国从此以后放弃谋取关南之地。
自此北宋向辽国每年一共给五十万岁币,后人根据此抨击宋朝软弱,这话虽有道理,其实还是值得商榷的。
诚然,被对手以武力逼迫花钱买平安,的确是很憋屈。
但另一方面看,五十万岁币对于大宋其实是很少的,由此两国和平了六十年,节省下的军费,其实超过这批钱无数倍。
当然,这事不能这么算,但也要考虑到一点,北宋建国之初,遇到的辽国同样是上升期的大国。
不仅地域不比宋朝小,人员不比宋朝少,武力还比宋朝强盛,只有经济不如宋朝。
两强相遇,如果没有这样的和平,应该是两败俱伤的结果,这是双方都不能接受的,也因此辽国才同意和平谈判。
而且北宋自己也不是没有忧患,李元昊的造反让仁宗无法全力对抗辽国,南边还有大理国也不是老实的。
更有交趾时反时降,要不是播州杨家主动归附大宋,并为大宋守住南国大门,北宋没有那么轻松。
而此时的播州杨家,已经跟天波府杨家是一家人了,播州当代家主绝嗣,是杨延昭的长子,六年前把自己儿子过继给他。
因为播州杨家也是麟州杨家的后人,跟杨继业同一个祖宗,而且还不是远亲。
播州杨家起始于唐末五代,家主杨端原本是山西人,响应朝廷号召去播州收复被南诏国侵入的地盘,打下那一片天地。
唐朝灭亡后中原混战,南诏国也被大理国代替,杨家也就成了那的土皇帝。
山高皇帝远也没人去攻打他们,渐渐成了世袭土司,与当地人融合在一起。
要论起来其实也没多久,五代十国仅仅五十三年大宋就建国了,到如今也不过百年。
因此杨传永(播州家谱考证又叫杨充广,这跟他弟弟杨文广就很像了)奉仁宗旨意去播州巡视时,跟当代的杨家家主杨昭接触。
聊天后发现竟是同宗兄弟,恰巧杨昭年过半百还无子,杨传永就把自己儿子过继给他,改名杨信,被立为下一代继承人。
因此播州杨家从这时起,已经算是天波府杨家的延续了。
仁宗为何会派杨传永去播州,其实并没有觊觎播州杨家的意思,这完全是意外之喜。
杨家在杨昭父亲杨实归附大宋后,自愿献出土地,宋太宗没有夺去他的世袭权利,但也在播州遵义设立了一支禁军。
遵义军是属于朝廷的,因此派杨传永南下巡视是正常的,只是没想到两个杨家会发生如此奇妙的汇合。
后世杨再兴被说成杨家将的后人,何尝没有这里面的原因,杨再兴是妥妥的贵州人,这是史书明确的。
可要说他是杨家将的后人,从这也说得通,毕竟这家伙的武艺太厉害,真有点当年杨无敌的风采。
而且金刀杨令公虽然是用刀的,可杨延昭却是枪术高手,后世名震天下的六合大枪,据说就是杨家枪,杨再兴用枪就情有可原了。
水浒传里的青面兽杨志,在史书中确有其人,只是不曾上梁山罢了,而他用的就是刀。
推测杨家应该是刀枪两样都有绝顶武艺,只是子孙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学习罢了。
“小正子,过来一下,有事找你呢,别抠抠搜搜的,怕什么!”
回到宫中的赵昉,越想越不对劲,这鲁斋郎究竟是怎么回事呢,遂来到延福宫招手叫小太监王中正过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