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章 莫非允熥背后之人,亦有昔日袁天罡之能?
大明国内最大的问题,其实就是朱元璋将各地藩王的权利,都提高的太多了。
还有就是,老朱家真的很能生。
历史上也是如此记载的,明朝末期的时候,朱家的皇室宗亲,已经多达十几万人。
这些人不事生产,整日里提笼子遛鸟。
反而,还有一份皇粮,最关键的就是他们手里的权利太大。
如此一来,这些人就会成为某些地主和贵族的保护伞,在士绅阶级想要兼并土地的时候,他们就会充当门面。
到时候,百姓们只能忍着痛苦自己认了。
可是,作为老朱家的子孙,皇子皇孙的话,谁会愿意真的一直当个造粪机器?
老朱家的人,谁不想王上加白?
但是,在大明国内他们做不到,皇帝也不会允许。
可是,如果皇帝下旨让他们分封海外呢?
这就不同了,让这些精力旺盛无处发泄的人去海外,就是对他们最大的恩赐。
不仅能够满足他们的征服欲,也能为大明减轻国内的压力。
同时,扩展大明的国土。
说白了,那些被分封出去的藩王和宗亲,就是去为大明开疆拓土的藩属国王。
当然,如果这些人去征讨海外的国家,也毫无压力。
你想啊,这个时期的的倭国才刚刚进入战国时期,寻常的老百姓连铁器都没有。
一般的械斗,都是把竹子烧黑,然后磨尖锐了就算是武器。
铁器制成的武士刀,只有贵族武士才能佩戴。
对付这样的敌人,就算是把老朱家最无能的子孙派出去,应该也不会失败吧?
当然,如果真有如同明堡宗一样的垃圾失败了,大明也就等于多了一个借口,能够直接派遣大军去征服敌人。
倭国的石见银山,可是让朱允熥垂涎已久了。
想到此处,朱允熥便耐下心思,继续听王莽往下说。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就在他的堂哥朱大胖离去后,就直接奔了老朱头的乾清宫。
...
没错。
朱高炽来找朱允熥,并不是偶然的,而是朱元璋特意要求他来的。
其目的,就是因为朱高炽平日里和他交好,所以朱元璋希望能够从朱高炽这里,打开朱允熥的嘴。
他到底想知道,朱允熥现在是否已经接触了那些人。
晌午时分,乾清宫殿内。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一家一姓之天下,足以驭民,也足以愚民。”听完朱高炽带回来的消息,朱元璋忍不住捻着胡须,自言自语了起来。
但仔细琢磨朱高炽带回来的消息,朱元璋却也觉得不无道理。
是啊。
仔细想来的话,历代的王朝确实是没有超过三百年国运的。
就算是四百多年的汉朝,也是因为中途出了个汉光武帝这样的人杰,否则也不可能强行续命。
如此一来的话,难道莫非咱的大明也会步此后尘?
想到这,朱元璋忍不住问道:“高炽,那你说,为何前朝的国家,为何都逃不过三百年国运的命数?”
听到朱元璋的询问,朱高炽则恭敬的回复道:“回皇爷爷的话,对于这个问题孙儿并不清楚,但根据允熥堂弟的话来分析,高炽认为这也是皇位的继承制度所导致的。”
“所谓的父死子继,便只是为了皇位的更迭,而王朝出现之后,人有了三六九等,富贵贫贱,权利也就让人有了私心。”
“从此之后,父死子继就排在了兄终弟及前面,若是皇帝明知道自己的儿子不行,也要蛮横的将皇位传给下一代,而不选择比自己儿子更适合做皇帝的优秀兄弟,那就有可能导致国家的命数减少。”
“到时候,那就会让皇室宗亲成为贵族的盾牌和利器,从而导致底层百姓越发被欺压,最后只能起兵造反...若是如此的话,我大明...”
说到这里,朱高炽已经不用再继续往下说了。
此刻,朱元璋的眉头已经皱了起来,他现在完全能够联想到,几代人之后大明朝的模样。
经过他这个开国皇帝,还有后面几位皇帝的奋发图强,大明必然会迎来盛世。
然而,那些盛世是虚假的。
到时候,大明朝只要出来几个昏君,必然会导致国力衰弱。
往前细数,直面覆灭的几个朝代,不就是如此吗?
秦朝二世而亡先不说,东汉和西汉两朝,也不过区区四百年的国运,而后面唐赵宋两朝,也不过是三百年的国运。
并且,这些朝代都是有个英明神武的开国之君,而跟着后面两代继续发热,但紧随其后就会出现昏庸无能的君王。
这不就是他大明朝的写照吗?
如此一来,难道咱老朱家的大明朝,也会因为天灾人祸,导致百姓民不聊生,最终因为国内或者国外的原因,而使其灭国?
果然啊!
一家一姓之天下,虽足以驭民,但也足以愚民!
想到这里,朱元璋不得不佩服朱允熥背后的那群幕僚了。
想到这里,朱元璋不禁开始怀疑。
莫非,允熥那孩子背后的高人,也有昔日袁天罡之能?
这简直就是明朝的推背图啊!
想来,昔日唐朝贞观年间,唐太宗李世民命天文学家李淳风和相士袁天罡,推算大唐气运而作书。
两人对唐朝,及其以后朝代的重要事件都进行了的预测,预言后世兴旺治乱之事。
今日,朱允熥背后的人,按照前朝的命数,来推演大明的国运,这俨然就是一幅推背图啊!
想到这里,朱元璋不由得更加严肃了起来。
虽然,那些人并没有给出具体的解决办法,然而却也看出了皇位继承制度所带来的弊病。
如此一来,明朝肯定会奔赴前朝的命运。
可这样的话,咱老朱家的江山,该如何才能够稳定下去呢?
他现如今,已经派遣朱高炽去打探了,可朱允熥也只给出了问题,却没给出解决的办法。
没辙。
毕竟他朱元璋也是俗人,不可能真的做到所谓的禅让制度。
仔细想来,朱元璋开始安慰自己。
不改其实也没事。
因为,就算是改了禅让制度,那以后被禅让而王上加白的皇帝,难道不会再次更改祖训吗?
毕竟,谁不想把最好的留给自己的儿子。
就比如自家老四,他不是也把皇位传给了咱的大胖孙子朱高炽吗?
所以,朱元璋想到这里后,便开始认为朱允熥背后的高人其实也没那么高,不过就是目光长远一些。
然而,他不知道的是,等到接下来再一次进行人生模拟的时候,就会发现自己的想法是多么的目光短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