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章 试车成功
要建航母战斗群,首先要有航母,要有驱逐舰、护卫舰、补给舰,并且还得有舰载机、预警机、反潜机,再加上水下的潜艇和船上的各类导弹,可以说是一项浩大无比的工程。
但是,任何一个工程,都是可以被拆分成更加细化的小项的。
比如,按照陈念的计划,他就打算仍然先从航空开始,延续二十二号项目的技术,先把预警机搞出来!
之所以不搞舰载机,那是因为瓦良格号现在还是个空壳子,要修复还不知道要到猴年马月呢。
用外挂提供技术?
陈念试了一下,一艘航母的完整建造技术需要1100个源点,硬攒的话,攒一辈子他也攒不出来。
所以,循序渐进,由小到大才是最好的方案。
想到这里,陈念稍稍整理了思路,在纸上写下了“数字阵列雷达”几个大字。
相比起有源相控阵雷达,数字阵列雷达的原理更复杂、制造难度更高,但同样,性能也更好,它取消了移相器,用计算机控制电磁波的发射时间来制造相位差,在精确度和敏捷度上都要更高。
也正因此,它所需要的技术涵盖了半导体、电磁、计算机等多个领域。
在这种情况下,要对其进行解析,源点的消耗也极为惊人。
足足4个点数!
而且,这还仅仅是对雷达本身技术的解析,不包括制造它所需的基础装备。
仅从陈念自己了解的信息来看,这玩意儿所涉及到的前置技术就包括光刻技术、高精度机床技术、氮化镓合成技术等等。
想要真正造出它来,还真就没那么容易,必须先把前置技术逐一突破才行。
浩如烟海啊!
陈念叹了口气。
不过,他很快又反应过来:
自己现在是有团队的事情了啊!
这种信息收集的工作,干嘛不交给顾问工作小组?
想到这里,陈念立刻把电话打给了陈果,后者自然是毫不犹豫地答应下来,告知陈念大概三天后会给他一分关键技术难点清单。
放下了电话,陈念满意地点了点头。
这样的工作方式果然比自己单打独斗要简单得多了。
自己只要负责学习和解析、在必要的时候再参与决策就好。
----不过,数字阵列雷达所涉及的半导体芯片制造技术中涵盖了大量材料学的知识,尤其是硅材料的相关知识。
看来在未来一段时间,自己在“材料学”这门课上的投入,可以慢慢转入到半导体硅材料的领域了……
陈念一边在纸上写着未来的计划,一边琢磨着老师的人选,而与此同时,被扫平了所有障碍的二十二号项目组,正在全力以赴地实现他的上一个计划……
……
“第一次试车数据拿到了吗?有什么问题?只说重点,我们的时间很紧!”
王显国站在试车台的主控室里,眼睛紧紧盯着面前的工程师。
他的手指微微颤抖,事实上,这样的颤抖从好几个小时之前、从这台“国产F119”装上试车台的时候起,就已经开始了。
他太紧张了,因为即将呈现在他面前的,将是两种可能:
要么就是一举成功,F119表现出符合使用标准的性能,并且成为华夏航空业发展的一个里程碑。
要么,就是黯然退场,在消耗大量资金、大量资源之后,仍然无法取得满意的成果。
如果是这样,不仅F119项目,整个二十二号项目都可能会受到影响,而包括他自己在内的诸多研究人员,也可能会变成罪人……
看着他严肃的神情,对面的工程师赶紧从从手里拿出一分显然是赶工出来的报告,大声地开口回答道:
“报告领导,数据表现良好!”
“按照我们的数据,这台发动机的中间推力约为12.2吨,最大推力达到18.6吨,推重比10.9,极限情况下,甚至可以突破到11.5。”
“涡轮进口温度大约在1700度,风扇温度在900度到1000度之间波动。”
听到这里,王显国心里一个咯噔。
温度太高了。
要知道,哪怕是WS-10S的涡轮进口温度,也仅仅是1480度左右,这两百度的差异,足以超越许多材料的耐热、抗蠕变极限,引发重大问题。
“涡轮、扇叶表现怎么样?”
王显国迫不及待地问道,他生怕听到不好的结果。
“没有问题!新的TBC和Alloy C材料作用很大,所有的蠕变、高温形变都在可控范围之内!”
“我们检查了燃烧室、涡轮、高压压气机,它们的表现比我们预计的还要好!”
“王工,这里是详细的报告,您可以自己看一看,我们初步的建议是,可以宣布地面试车成功了!”
“绝大多数的数据表现优于设计结果,稳定性、可靠性极高,只要再完成高空实验,这台发动机就可以上飞机了!”
工程师的语气有些激动,而王显国则已经不由自主的站了起来。
实际上,相比起面前这个工程师,他对这台发动机的期望和情感丝毫不弱。
几乎每一个螺栓、每一个铆钉他都亲手摸过;
几乎每一条管线、每一片板材他都亲眼检查过;
对于他来说,这台发动机真的就像是他的孩子,自己亲眼看着它从一堆数据慢慢变成了零散的材料,然后又从材料形成构件,最后组装成了眼前这台梦幻般的发动机。
而就在今天,这台发动机刚刚完成了它人生中的第一次大考。
地面试车。
这次大考的成绩,将决定它能不能真正走向天空。
而它则完美地完成了这场考试,甚至可以说是以“超满分”的成绩完成的!
这样的结果之下,他哪里还能按捺得住自己的情绪?
要知道,这不仅仅是他的成就,也不仅仅是项目组的成就,而是所有航空人的成就。
他还记得,当初WS-10项目公开的时候,已经离开606所去外企任职的前同事毫不避讳地当着他的面嘲笑606所的异想天开,极力劝他赶紧跑路。
而当时的他却热血上头跟对方吵了起来,最后互相撂下狠话,一个说一定要造出WS-10狠狠打脸,一个说等着看606所的笑话等着看自以为是的“强国人”的笑话。
----然后,整整10年,自己都在被人看笑话。
WS-10项目陷入停滞,新项目还未立项就夭折,寻求采购Al-31发动机,还要忍受俄国各种苛刻的条款。
对于华夏来说,希望似乎是越来越渺茫的。
而对于那些背叛者而言,这却是他们大获全胜的标志……
每每想到这里,王显国都觉得自己的心里升腾起压不住的情绪。
那种感觉,就好像你吹了一个永远无法圆上的牛逼,每次一想到当初把这个牛逼吹出去时的情景,就会陷入无止境的愤怒、惭愧、和恐慌。
眼看着WS-10项目面临着流产,这种负面情绪也被放大到了极为可怕的程度,甚至几乎压垮了他。
但幸运的是,也就在这个时候,WS-10S项目成立。
随后,不到三个月的时间,WS-10S跟随歼十改上天。
这十年来落在自己脸上的巴掌,终于狠狠地摔了回去。
王显国觉得自己是个俗人,他没有什么释然啊、解脱啊的情绪。
也没有原谅那个背叛了这篇土地的“国外友人”。
他只觉得很爽,甚至希望这样的巴掌更多。
而现在,F119,这台超越时代的发动就就在自己眼前。
它已经不是巴掌了,它会是一记重拳,会是一发炮弹,会是一道惊雷,落在所有敌人的头上。
王显国长长舒了一口气,随后,他拿起了手边的电话。
几秒钟后,电话接通。
“林总,我是王显国。”
“F119通过地面测试,数据表现优异,高空测试预计顺利。”
“乐观情况下,两周之内,我们可以完成发动机交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