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还未长大却已老去
我们知道,互联网的出现是人类进入信息社会的前提。互联网出现之后,一方面,大量信息可以被低成本地记录进而产生大量数据:另一方面,在数据的总量达到一定量级之后,信息对社会和经济活动的影响也达到一个非常显著的程度。
20世纪90年代,互联网的诞生标志着在纸媒之外出现了一个全新的传播渠道,PGC(Professionally Generated Content,专业生产内容)通过只读的互联网使人们获得的信息极大地丰富。但这一时期的互联网是单向的,互联网产生的数据和用户关系不大。此时我们正处于Web1.0时代。Web1.0基础架构见图1-1。
图1-1 Web1.0基础架构
随着时间的推移,用户逐渐不再满足“只有输入而没有输出”的状态,因此渴望表达的诉求催生出一大批可以为用户的创作和表达提供机会的平台[如Facebook和Twitter(推特)等],需要用户参与的电商平台、视频网站,以及为这些活动提供终端设备和基础设施的科技公司(如苹果和微软等)。这时,我们已经过渡到Web2.0时代。Web2.0基础架构见图1-2。
图1-2 Web2.0基础架构
这一时期,用户行为产生了大量数据,但这些数据的特点是“存储即拥有”,而非“谁创造谁拥有”。互联网公司凭借收集数据和利用数据的优势,在财力上变得“富可敌国”,同时,其私人立场和公众利益的冲突也越来越明显。
2021年,已经更名为Meta的互联网巨头Facebook市值最高时达到1万亿美元,如果参照当年各国GDP(国内生产总值)排名的话,这个数值大概可以排在全球前15的位置。在Facebook万亿市值的背后,是19亿日活用户和29亿月活用户,月活用户在全球人口中占比高达36%。
但在由Facebook主导的互联网里,你如果要向朋友发送信息或者发表关于某个事件的个人观点,就需要严格遵循Facebook制定的各种成文或不成文的规则;你如果愿意“以身试法”,就会像当年寻求连任的特朗普一样被禁言,或者被“社交性死亡”。
除Facebook之外的其他领域也是类似的情况,比如你想发起一笔支付,就必须联系某家金融机构代替你执行这笔业务,这意味着:一方面,你的资金需要先转到这家金融机构的账户,再由它替你转出,因此转账资金有可能被挪用;另一方面,如果这家机构愿意全年向你提供免费的转账业务,那么你一定会不断地看到来自这家机构的贷款广告。
这就是事情的关键,即你在互联网上享用了很多服务,但你在互联网上的每一步操作其实都离不开某一个互联网巨头的“陪伴”,而每个互联网巨头又都为它的产品设计了一整套制度,用户在这套制度里就像一个孩子在面对家长或者学校时那样,几乎没有任何讨价还价的能力和空间。
这一时期,我们感受到了互联网服务的强大,但也深陷离开互联网公司就“寸步难行”的困境。互联网公司利用用户对自己产品的依赖,把私人机构的价值诉求变成某种社会规则。在某种意义上,一款热门App产品规则的调整甚至可能导致某种社会规则的改变。
最近,全球媒体都在关注收购Twitter的计划,为什么一项商业并购让媒体变得如此敏感呢?公众对于这次事件的主要关注点在于Twitter股权结构的变更可能会对其经营风格带来影响。
互联网公司主宰互联网所带来的影响远不止于此。一方面,大量的数据泄露给用户生活造成极大困扰,基于数据泄露产生的网络暴力以及网络暴力与现实世界关联产生的危险越来越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
2022年5月,Facebook公开承认,一家名为Cambridge Analytica(剑桥分析)的数据分析公司违规获得了5 000万Facebook用户的信息,并将这些信息用于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竞选活动。
另一方面,互联网公司的经营行为还可能和一国政府或者全体国民产生直接冲突。2021年,澳大利亚政府宣布实施《新闻媒体和数字平台强制议价规则》,其主要内容是计划针对新闻媒体(包括互联网平台)采用澳大利亚政府发布的各种信息收取一定的费用,但是Facebook不愿承担这笔费用。于是,在双方没有达成任何一致意见的情况下,Facebook屏蔽了澳大利亚各类机构(包括政府机构)在其平台上发布信息的功能。在屏蔽期间,气象播报中心、消防局甚至医院都无法对外发布信息,即使是涉及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紧急信息也无法发布,这相当于Facebook对澳大利亚政府“拔了网线”。
Facebook的这种行为引起了全球媒体和民众的广泛批评,同时促使国际社会进一步对互联网公司的作用和影响进行深刻反思。互联网公司通过投资为互联网提供基础设施和服务,并因此获得回报本来无可厚非,但当互联网产品的用户数量达到一定规模后,互联网产品的公共属性就会和互联网公司的私人属性产生越来越强烈的冲突。作为一家商业机构,其是否有权利借助用户对其产品和服务的依赖而将其私人利益凌驾于社会公共利益之上?对于互联网公司和全社会来说,这一问题显然都是一个亟待解决且影响深远的问题。
从传统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当一个产品存在显著的外部性时,单纯的市场机制调节往往会导致市场失灵。互联网巨头的服务早已超越经济范畴而触及社会的其他诸多层面,在这种情况下,完全依靠市场机制进行调节的结果是以自由、开放为初衷的互联网正在被互联网公司所“绑架”,并变成一个越来越私有、垄断和暴力的虚拟空间,互联网已经长成自己最不喜欢的样子!
此外,从互联网自身来看,对更大的网络效应的追求是互联网进化的主要方向。目前,这种互联网巨头各自为政、互设防线的状态已经成为影响互联网发挥网络效应的重要制约条件。互联网的发展需要一个既能兼顾商业属性和公共属性,又能为互联网提供进一步成长空间的新起点和新环境。
以上就是当下互联网面临的最迫切的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