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姑父叫朱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1章 天子雄心

蹇义和夏原吉带头,文官一起跟进,武将这边却也没法沉默,朱能向前一步,高呼吾皇圣明,到了最后,淇国公丘福,也不得不弯下了腰,跟着呐喊。

只是心中的怒火,也同样疯狂奔涌。

徐景昌,你这个小崽子,咱们的账记下了。

别看你的背景雄厚,但你就是个十五六岁的毛孩子,早晚我会找到机会,让你倒霉的!

丘福憋着坏,想要找徐景昌的麻烦,可朱棣已经没有兴趣在这件事情上纠缠了,此刻的他,处于一种极度亢奋的状态,仿佛找到了新的人生目标一样。

过去的四年间,朱棣以北平一隅之地,抗衡建文的百万大军,终于靖难成功,登上了龙椅。在这段时间里,他想的只是怎么活下来,如何击败敌人。

胜利或者死亡,没有第三条路!

幸运的是,他终于赢了,顺利坐上了龙椅。

但是那么多朝臣反对他,尤其是永乐年号的事情,让朱棣意识到他距离君临天下,万众归心,还有很长很长的距离。

年号这事,成了朱棣心中的一根刺儿。

他虽然没有下旨更改,但却是如鲠在喉,如芒刺背。他迫切需要向天下证明,他朱棣是最优秀的帝王,必须要有大的作为,超越父皇的功业,把大明江山推到新的境界……

朱棣只觉得有一股火焰,在心中燃烧。

英雄壮志,帝王雄心。

朱棣越想越激动,他猛地扭头,“朱高煦。”

“儿臣在。”朱高煦连忙躬身答应。

“你留在这里,安抚朵颜三卫的将士兵丁,不许斗殴,更不许扰乱百姓安宁,不然严惩不贷。”

朱高煦乖乖答应,“请父皇放心。”

朱棣点头,随即对文武众臣道:“你们都随朕回宫,商议要事。”

众臣随着朱棣回宫,蹇义和夏原吉也都骑上了马,他们跟在徐景昌的身边,胖乎乎的夏原吉眯着眼睛,笑眯眯道:“徐通政真是伶牙俐齿,思维敏捷。你这番高论,说动了陛下,实在是少年英雄啊!”

蹇义也笑道:“确实,淇国公虽然身为武将,却想着息事宁人,远不如徐通政的气魄,好,真是好!”

徐景昌翻了翻眼皮,对这两位父亲推荐的重臣,并不以为然。

你当我不明白?你们俩才不是因为我爹的提携,就跑来拍我的马屁。分明是看出了我的本事,觉得可以拉着我对付靖难新贵,帮你们撑场面。

不过你们俩最好别做梦,我才不会给你们当枪使呢!

“蹇尚书,夏尚书,别的事情我就不说了,陛下如今雄心勃勃,说是寸土不失,其实意在开疆拓土,建立前所未有的功业。”

俩人一怔,没错,确实是这个道理。

徐景昌又笑道:“天子有雄心,百官劳碌命。接下来可有苦吃了,尤其是你们两位,做大事就要用人,做大事就要花钱。你们一个管着官帽子,一个管着钱袋子。要是举荐的人才有错,或者拿不出钱财,雷霆之怒,我看你们未必能承受得起。”

这俩人听到这话,齐齐一怔,竟面色骤变。

是这么回事,接下来倒霉的还是他们。

夏原吉和蹇义互相对视,竟然都从对方的眼睛里捕捉到了一种名为雄心壮志的情绪。他们俩也都是朱棣的超擢,才坐上了现在的位置。

朱棣要大有作为,他们何尝不想向天下证明自己?

辅佐贤君,开创盛世,正是文臣最高的殊荣,就算累一点,苦一点,也在所不惜。

谁不想搏一个青史留名!

像徐景昌这种,一心想着钓鱼听曲看星星的,是理解不了这两位的状态。他现在只是担心朱棣会弄出什么幺蛾子,自己这个通政使的工作任务会不会增加?

如果太累了,就想办法辞官吧,不行就去找姑姑帮忙,她也不想徐家仅剩的独苗提前枯萎吧。

思索之间,他们已经返回了皇宫,君臣见礼之后,朱棣满脸笑容,目光落在了徐景昌身上。

“徐通政,你刚刚说的那番话,能不能再仔细讲讲,让大家伙听得更明白一些。”

徐景昌无奈,只有站出来,“回陛下的话,臣的意思就是如何评价一个国家盛衰强弱,是不是单纯的太平无事?身为一国君主,又该坚守哪些东西……譬如说祖宗疆土,这是先人留给后代的,老百姓都知道当败家子不好,身为皇帝,更不该轻易丢弃土地,放弃祖宗基业。如果有人胆敢侵犯大明,觊觎大明疆土,那就必须坚决回击,要打疼打残打死。要学汉唐灭匈奴、突厥之勇毅血性,不可学两宋对契丹、金人、蒙古的妥协退让。”

“说得好!”

朱棣情不自禁拍起了巴掌,朗声大笑,“讲得太好了,太祖皇帝起身布衣,北赶大元,创立下赫赫大明。三代以下,得国之正,无过大明。朕如今继承大统,自当奋发有为,光大父皇基业。不光要守住江山,还要开疆拓土,成就远迈汉唐的盛世。这是上天给朕的职责,父皇在天之灵也在看着,朕此生必定矢志不渝,除死方休!”

完喽!

徐景昌眼前一黑,朱棣这是要进入打仗魔怔人状态了吗?

你自己疯魔吧,千万别带上我。

只可惜啊,你鼓动的朱棣热血沸腾,朱棣能放过你吗?

“徐通政,你觉得朕该怎么做,有什么妥当的建议?”

徐景昌怔了怔,低声道:“陛下……臣,以为无为而治就不错。”

“你说什么?”朱棣陡然大怒,你都把话说得那么明白了,怎么还无为而治啊?你想欺气死俺不成?

“那个……积极努力,很有魄力地……无为而治。”

朱棣瞪圆眼珠子,就要发火。

这时候蹇义慌忙站出来,“启奏陛下,臣以为徐通政所讲不无道理。眼下刚刚经历战乱,民生凋敝,国库空虚,急需恢复民力,此时确实需要休养生息,或是三年,或是五载,等到国力恢复,才好大展拳脚,有所作为。”

夏原吉也立刻附和道:“陛下,确实如此,就拿大宁都司的事情来说,实在是朝廷无力供养塞上十万甲士,不得不暂时内迁。臣身为户部尚书,可以在这里向陛下立军令状,三年之内,必定恢复民生,填满国库。做到足兵足食。如果臣没有这个本事,就请陛下砍下臣的脑袋,以儆效尤。”

朱棣听到这里,终于露出了满意的笑容,又冲着徐景昌哼了一声,“你也是这个意思?”

徐景昌连忙道:“是,就是这个意思,臣不如两位尚书干练老诚。”

朱棣又笑了,“不够干练老诚,那就好好学着,你还年轻,有大把时间。”

说完之后,朱棣站起身,走到了文武众臣之间,朗声道:“接下来有几件大事,朕要部署一下;其一,就是过去四年间,建文年幼昏聩,被奸佞蒙蔽,更改太祖旧制,务必要尽快恢复过来,奸佞小人要铲除干净。山东,北平,南直隶,不少地方遭到了兵祸,尤其是山东,更是损失惨重,要尽快恢复民生,缉捕盗匪。吏部需要挑选合适的官吏下去,户部也要酌情减免税赋。”

两位尚书立刻答应,“臣等遵旨。”

“还有,建文招募了百万兵丁,现在要立刻整顿,裁汰老弱,留下青壮,严格整训,不可懈怠。如果谁要是觉得靖难成功,可以安享荣华富贵,纵容麾下将领,败坏国法,欺凌百姓,朕必定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朱棣扫视在场群臣,厉声道:“朕说了这么多,归结起来,就是要你们各司其职,所有人都忙碌起来,不要想着钓鱼听曲,玩物丧志。”

说最后一句的时候,朱棣的目光狠狠盯着徐景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