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会基于接收的信息进行判断
有一本名为《人九成看外表》的书曾经很畅销。
书名中的“九成看外表”这个概念来自美国心理学家艾伯特·梅拉比安提出的“梅拉比安定律”。该定律强调了非语言沟通的重要性。
实际上,关于“九成看外表”这个概念存在许多争议,但是,由于人们很容易根据直观印象来进行判断,因此,人们一般认为“我们不能仅根据外表去评判一个人”。“外表”这一信息传达给对方后,就成了对方进行判断的依据。也就是说,内心等无法用肉眼看到的部分很难成为判断依据,这便意味着内心“难以传达给对方”。
许多人可能会认为“就算我不说,对方也应该能懂”“对方应该很懂我,所以我不必特意表达”。但非常遗憾,我要告诉各位,最好不要有这种期待。
为什么爱拍马屁的人更受喜爱
我听说过一件这样的事。
告诉我这件事的人工作特别努力、踏实、认真,但并不会在别人面前表现自己。
他跟我抱怨:“我的上司完全不关注我。像我这样踏实但不怎么会表现自己的人评价不高,而那些工作不努力、爱拍上司马屁的人反而评价很高,我感觉自己干不下去了。”
我的确能理解他的感受。
但是,从表达方式这个角度来看,他的做法其实很失败。
人一般会根据自己接收的信息来进行判断。如果没有将信息表达到位,那么对方就很难理解我们的想法。
就算不需要花言巧语或阿谀奉承,至少我们应该摒弃“即使我不说,对方也能理解”这种思维方式。
兴趣和关注取决于表达方式
如果前面提到的那位踏实、努力的人能够很好地表达自己,那么上司对他的评价一定会提高。实际上,他工作非常努力,而且渐渐取得了一些成果。他只要将这些如实表达出来就可以了。
那么,究竟应该如何表达呢?
有一个任何人都能做到的简单方法——增加接触频率。
你有过下面这些经历吗?
第一次看到某个明星的时候,你并没有什么感觉,但当那个明星的身影反复在电视上或视频中出现时,你可能会在不知不觉间成为那个明星的粉丝。
第一次在公司里或学校里遇见某个人的时候,你并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但如果那个人每天都出现在你面前,渐渐地,也许你会爱上那个人。
如果每次都是同一名快递员给你送快递,你就会对那个快递员产生亲近感。
第一次看到某个广告的时候,你可能会很疑惑:“这个广告说的是什么?”但是看了好几遍之后,你越来越好奇。等你回过神来,你发现自己已经买了广告中的产品。
这些经历对我来说并不陌生。
你知道“多看效应”吗?这个概念是指多次接触某个人、某件物品或某项服务,人们的警惕性就会逐渐减弱,更容易对其产生兴趣和好感。
所以,前面提到的那位不被上司看好的员工只要增加与上司接触的频率就可以解决问题。他可以试着多向上司汇报、咨询,这些都不算难事。总之,“频率”十分重要。
表达一次就认为传达到位了,这样的想法十分危险
“听一遍就记住的人,才是工作上的专业人士。”
在我20多岁时,公司里的前辈经常对我说这句话——因为我总是记不住事。
等我自己成了前辈,我也对后辈们说了类似的话:“作为一名专业人士,别人说过的话听一遍就要记住。”
但是,现在我正在反省自己说过的这句话。
学生时代的我根本没办法听一遍就记住老师讲授的内容,通常要不断地复习,反复将知识输入到大脑中才能真正记住。长大成人之后,我却忘记了那些经历,甚至要求别人“听一遍就记住”,实在是强人所难。
如果无法一次传达到位,而你仍想表达出来,那么就必须“反复地表达”。
不过,不断重复同一件事十分麻烦。所以,请抽时间确认一下哪些信息传达到位了、哪些信息未能传达到位。
例如,在召开工作会议时,如果你担心对方没有准确地理解会议内容,那就当面与对方就会议内容进行确认。利用会议的最后5分钟请对方概述当天会议的主要内容。这样就可以了。
在确认会议内容的过程中,最重要的是与那些不确定是否准确地理解了会议内容的人进行确认。如果一个人没有理解会议内容,自然无法很好地在别人面前表达出来。通过这种确认,我们就能确定哪些信息传达到位了,以及哪些信息没有传达到位。
人的记性各有偏差
请问,你记得多少别人告诉过你的事呢?
我的记性很差,所以经常会忘事(因此我记了很多笔记)。
虽然人的记忆力和注意力存在差异,但一般来说,人都很容易忘事。甚至可以说,很多人一开始就没听到。
关于人的记忆,有一个著名的概念——艾宾浩斯遗忘曲线。
该曲线的统计对象是已经记住的信息。如果加上那些一开始就没记住的信息,那么大部分信息都属于“被遗忘的部分”。
人的记性就是如此不好。我们要认识到,自己表达的信息极有可能会被对方遗忘。
因此,在信息可能会被遗忘的前提下,最重要的是增加表达频率。
人如果记住了某件事,
20分钟后大约会忘记42%;1小时后大约会忘记56%;9小时后大约会忘记64%;1天后大约会忘记66%;
2天后大约会忘记72%;
6天后大约会忘记75%;
1个月后大约会忘记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