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岁以后的沉思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14章 君子

中国人是无法摆脱儒家文化的影响的,因为儒家文化已经在中国文化里根深蒂固了,甚至说它是中国文化的根本也不为过。虽然你可能没有专门去研究过儒家文化,但是在语文课堂上,在长辈的谆谆教诲里,甚至在各类宣传标语之中,都是儒家文化的体现。我们讲不耻下问是儒家,我们讲尊老爱幼是儒家,我们讲以人为本还是儒家,仁、义、礼、智、信无一不是儒家的道德要求。为人父母,对自己的孩子都会有一些道德要求,在中国社会中离不开儒家,而儒家对人最高的道德要求便是做一个君子。在中国社会里,自己的孩子能以成为君子为目标,应该是每一个父母最为开心的事情。

君子是指有学问有修养、品德高尚的人。而关于如何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在儒家文化里有着非常明确的定义,它清晰地告诉我们哪些是君子的行为,哪些是小人的行为。但是,有君子的行为不代表就是君子,需要了解君子行为的本意是什么。所有的行为定义,都是儒家的先贤们在告诉后人怎么去做一个品德高尚的人,如果行为约束的本意不是去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那就是南辕北辙了。孔子说,“君子矜而不争,群而不党。”,但是如果你因此而变成与世无争的好好先生,岂不是违背了孔夫子的本意,要知道孔子还说过,“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论语中所有对于君子的定义都是在告诉我们君子的行为规范,但是这规范必须是以成为品德高尚的人为根本,在这个根本上去理解君子行为,才不会有偏差。

做君子的本意是要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要做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就需要严格约束自己,克服自己的欲望,规范自己的行为,以逐步成为君子,君子是自我约束,是对自我的严格要求。中国人向来如此,我们会严格要求自己,提升个人品德以构建一个更美好的社会。这是中国人和西方人的思维差异,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可是西方人只从这句话里领悟到了自由,喜欢用自由去打破枷锁,而中国人明白,自律方能有自由,喜欢以自律来构建自由社会。做君子的意义就在于,可以不断地提高对自身的要求,成为更好的自己。

在大海上航行,灯塔的运用就就是给人以方向指引。君子的作用也是如此,君子作为儒家文化里的最高道德要求,自然不是这么轻易就可以达到的,但人只要有明确目标就不会迷茫。社会很复杂,物欲横流,处身于社会之中,人会非常容易迷失,可能迷失在欲望里,也可能迷失在财富里,还可能迷失在权利中,只有以成为君子为个人毕生的目标,才有可能时时地告诫自己: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当然,人可能会偶尔迷失,可能会偶尔犯错,但是只要有一个方向,那么就不会偏离太远。没有灯塔的指引,渔船可能已经漂泊到天际还不知道,有了灯塔的指引,虽然海浪很大,但是他可以保持始终在灯塔照亮的范围内航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