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科技新格局:从技术狂热到理性繁荣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创新,需要激情,需要天马行空的想象与思想火花;但真正有效的创新,更需要激情中的冷思考。晓春同志这本书中的各篇文章,处处体现了这样的冷思考。这或许与他多年在银行各岗位、各机构经营管理中的创新实践有关。也因此,他的叙述既专业,又通俗,有理论、有实践、有逻辑。

在金融科技创新中,摆正技术与业务的关系,是非常关键的。晓春同志在书中提出,金融创新需要三项技术,即金融技术、制度技术与科技技术,其中金融技术是主导,目的是创新金融服务模式和金融产品。以此为基础,他从银行业务经营的角度对这些年金融科技创新进行了多方面的思考。换个角度,也可以说是以金融科技为立足点,对银行业务和银行经营管理进行了全新的思考,有了许多新的发现和设想。这些对银行工作人员和金融科技人员,无疑都有很大的启发。

金融科技融入到传统金融领域后,在传统伦理道德问题的基础上又嫁接了新的科技伦理等一系列风险,也导致一些风险变得更加广泛而深刻,集中表现在数据与算法层面,比如数据泄露、数据垄断、数据鸿沟带来的问题,算法歧视和算法控制带来的问题等。一些机构普遍存在重科技轻伦理、重发展轻治理的现象;一些管理人员和科技人员强调金融科技的技术属性,却忽视正确的道德观、科技观与金融观;金融机构对从业人员如何做人、做事、做学问、做业务的价值引导和教育培训欠缺;同时,相关理论研究也相对滞后,伦理知识宣传普及还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需要。晓春同志在书中也对这些年金融科技创新中的各种现象进行了有益的思考和分析,并据此提出了许多监管建议。这部分内容,我认为对更好地理解这些年新出台的金融监管政策,有一定的帮助作用。

关于数字货币,书中从货币发展史和货币流通出发,进行了非常有趣、通俗、专业的分析,厘清了社会上许多混乱的概念。关于应对美国金融制裁,书中从银行国际结算业务实操出发,对SWIFT系统、跨境清算、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人民币国际化等进行了非常接地气和精彩的分析,提出了许多对策建议,更提出了利用金融科技创建新的跨境清算平台的具体设想。

当前,我国数字经济发展进入了快车道,面对这样的发展趋势,银行要高质量为实体经济服务,必须加快数字化转型步伐。每家银行的禀赋、文化、历史和客户基础都不同,做好差异化的战略定位,因地制宜地实现数字化转型很重要。数字化转型不仅仅是科技投入的问题。实际上,关于如何形成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经营理念、治理结构、组织架构以及服务模式等,银行受到的阻力远远比科技投入要大得多。这个领域可研究的内容非常丰富,也是广大银行工作者、金融科技工作者和监管部门非常关注的。我觉得,晓春同志的这些冷思考可以给大家在研究时提供一些参考。

肖钢
第十三届全国政协经济委员会委员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资深研究员
中国证监会原主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