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言
拉斯穆斯·比约恩·安德松
美国民众对冰岛萨迦知之甚少,本书是在该国首次出版的萨迦译本,我们相信为读者做个简要概述将会恰如其分——首先是大体上介绍冰岛萨迦文学,其次是本书包含的几则萨迦中尤为动人之处。
冰岛语词汇“萨迦”(意为“讲述”)即指在叙事散文中呈现的所有内容,同时也用于描述过去的人物和事件的确切历史记录,但它也包含了大量的半神话和纯虚构的传说故事,这类神话萨迦与真实的史传萨迦一样,是以同样的叙事方式进行讲述的。
冰岛一般性的文学创作与萨迦的撰写约始于11世纪末期,即在该地区完全引入基督教(公元1000年)之后不久。生于1067年,逝世于1148年的智者阿里·索吉尔松神父[1],享有北欧史学之父和冰岛萨迦创作之父的美誉,堪称“北方的希罗多德[2]”。他撰写的《冰岛人之书》[3],也是除了遍及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各国以及偶尔在大不列颠岛和其他地方的石碑和木碑上发现的大量卢恩铭文外,最古老的古诺尔斯语[4]文学巨著。这些卢恩铭文可追溯到智者阿里生前很久,但从已知资料来看,此前卢恩字母并未用于书籍创作。阿里的萨迦创作包含了北欧民族通史,以及截至作者所在年代的冰岛专门史。这部巨著奠定了萨迦文学的基石,并从此在12—14世纪间催生出一部又一部萨迦,这些作品无论是从数量上还是从质量上都吸引了各地学者惊叹的目光,他们将注意力转向对冰岛的研究,这也被公认为世界文学史上无可比拟的非凡成就。
诺尔斯人登陆冰岛
除了由他本人撰写的关于冰岛的萨迦合集《冰岛人之书》以外,许多现存的智者阿里的作品并非原版。不过那些作品也并未完全佚失,因为斯诺里·斯图鲁松[5]撰写的名作《海姆斯克林拉》[6],还有可能由“白色北地诗人”奥拉夫·索尔德松[7]所著的《约姆斯维京人》[8]和讲述丹麦历史的《克努特家族萨迦》[9],以及与冰岛有关的《殖民之书》[10](相当于英格兰的《末日审判书》[11]),都借鉴了阿里的伟大历史著作。这些萨迦作者,尤其是较早的那些,他们对过去的历史记载没有与民众的口头传说剥离,正是这种自祖辈到孙辈的口口相传保存了这些历史——这是人类创造性的想象力自然而然赋予历史的一种形式。从这方面来说,那些最古老的冰岛萨迦与希罗多德的作品并没有什么不同,正因如此,历史总在重演。这冰天雪地的北地故事和南方和煦阳光下发生的故事,其主要特征是相同的。同时,即便是那些最优秀的古老萨迦,其中的史实也或多或少与迷信交织在一起,当中历史人物的个性中有时添加了超自然的特点。上述特点非但没有削弱这些萨迦的历史价值,反而以一种赏心悦目又不失稚拙的方式增添了它们的艺术价值,并将其中每一段历史写成了一段历史剧。这类萨迦中的典型就是《尼雅尔萨迦》[12]《拉克斯峡谷萨迦》[13]《格雷提尔萨迦》[14]《埃吉尔萨迦》[15]等。可以说,其中一些成了冰岛萨迦创作题材的历史事件就在那位萨迦撰写者的眼皮底下发生,这就给了他一个探寻事实的机会;而其他一些历史事件在民间传说中流传已久,它们最初立足的环境实在是太过久远,其中的神秘色彩可能已被传说层层包覆,以至于萨迦撰写者几乎或完全不以看待历史的眼光来看待它们。于是,两种不同类型的萨迦诞生了。一种是严谨的历史题材,另一种则神话色彩浓郁,后者尽管只有少量或完全没有历史价值,但在其他方面,也许被视为与前者一样真实。
历史编纂正式在冰岛站稳脚跟后不久,历史评论也得到了发展,而斯诺里·斯图鲁松的精湛杰作也成了世界上没有比之更引人注目的完美作品。
当半神话、半史实萨迦的创作成了一种彻底的艺术形式,当这些创作的素材应用殆尽时,虚构的萨迦创作就取代了它们的位置。这些题材完全是作者幻想的产物,且在任何方面都没有借鉴民间传说。尽管如此,这些虚构的萨迦却严格遵循其他萨迦的形式,普遍极为成功地模仿了后者口语化、戏剧化的表现形式。
在本书中,我们会为读者奉上两则古老冰岛萨迦的英文版,即《维金之子,托尔斯坦萨迦》和《勇者弗里乔夫萨迦》。
《勇者弗里乔夫萨迦》属于前文中提到的神话类作品。其中勾勒的人物形象可能存在于远古的某个时间,但都无从考证,而当中戏剧化的冒险故事也许有其历史依据,但虚构的元素仍占主导,也更为突出。《埃达》[16]中的神话除了体现自然的力量和现象以外,是否在一定程度上与历史人物和事件有关,或者甚至是基于此的创作,这是一个有争议的问题。我们相信包含于《诗体埃达》后半部分的一系列神话故事可能有真实的历史依据,若此为事实,那《勇者弗里乔夫萨迦》中描述的传奇故事必定与其同属一类。如此,神话可能被分为两种类型:初级神话和次级神话。初级神话中神祇以最人性的方式表达他们的想法、感情和行动,而次级神话中凡人以最具神性的方式表达他们的理念和抱负。《勇者弗里乔夫萨迦》也因此被归类为次级神话。书中两位最重要的角色——弗里乔夫和英吉比约格——可能真的存在于远古的某个时间,但在我们的故事中,他们代表的是男性角色和女性角色中最崇高、最神圣的类型,是依照北欧日耳曼民族中的异教男女构想而成的。在《埃达》纯粹的神话部分中,巴德尔和芙蕾雅在道德意义上代表的是至高天神的特质,通过详尽描述,将其改编得稍微贴近人类灵魂的憧憬。
《勇者弗里乔夫萨迦》的作者是谁,我们不得而知。大部分的冰岛萨迦都是如此。依据惯例,萨迦作者不会在他们的文学作品上署名。而《冰岛人之书》则单纯是个意外,书中的一则陈述声明了该书的作者是智者阿里。况且,正如之前所指出的,大多数萨迦中很难留意到作者的个体特征。作为作者,古时候的冰岛人似乎都不在乎个人名望。这也是他们的传统,即代表全体民众,而不是以一个单独个体或某个作者的名义陈述所有祖先的故事。尽管如此,当我们逐一比较不同的萨迦时,就会发现萨迦撰写者并不像有时被断言的那样,只是民间传说的抄录者,显然,不仅如此,他们也是作家,且是与希罗多德或李维[17]相比毫不逊色的作家。只要阅读者愿意费心思分析,这一点可以从一些在叙述形式上来看远优于其他萨迦的作品中得到证实,并且在多部萨迦里均记载同一个传说的情况下尤为明显。我们也许在其中一则里发现了一种简明易懂、浑然天成、真诚自然的叙事方式,而另一则相同的故事,却以晦涩难懂、枯燥无味、带着几分做作的方式呈现出来。
创作《勇者弗里乔夫萨迦》的精确时间,我们也无法确定。我们只能说,通常认为它成稿于12或13世纪。
《维金之子,托尔斯坦萨迦》与《勇者弗里乔夫萨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后者或许可视为前者的续篇,《维金之子,托尔斯坦萨迦》中的主要角色是《勇者弗里乔夫萨迦》中描绘的那些人物的祖先。从另一种意义上来说,或许可以把《维金之子,托尔斯坦萨迦》视为《勇者弗里乔夫萨迦》的引言,因为后者是基于某些民间传说创作的名副其实的半神话故事,而前者属于纯粹虚构的维京人传奇,这类萨迦流行于冰岛萨迦时代后期。《维金之子,托尔斯坦萨迦》中的内容可以追溯到14世纪,描述的是中世纪北地的寻常故事。正如前文所述,书中颇为突出的一干角色,算是《勇者弗里乔夫萨迦》中英雄们的祖先。但除了这层名义上的关系外,他们的基本性格迥异,且分属两种截然不同的萨迦类型。
这两则萨迦的冰岛语原版都收录于《传奇萨迦》[18](1829年哥本哈根版)第二卷中,《勇者弗里乔夫萨迦》同时还收录在迪特里希博士[19]的《古斯堪的纳维亚语书籍》中。
我们恳请读者在阅读伟大的埃萨亚斯·泰格奈尔的著名诗歌时,不要将其纯粹当成我们作品的附录。确切地说,我们的萨迦译本更应被视为那篇诗歌的两段引导性章节。那位著名的瑞典诗人从这两则萨迦中提取了素材,而我们担心许多读者无法理解原版中自然朴实的诗意,因为在泰格奈尔优美的诗歌中,这点并不鲜明。因此我们再次重申,这现代诗歌作品中的珍宝应被视为原版的解读和发扬。泰格奈尔通过这篇诗歌,将古老的北方异教徒中,一个深刻而崇高的角色之诗意特质展现得淋漓尽致,足以吸引基督教时期伟大诗人的目光。泰格奈尔的《弗里乔夫萨迦》是斯堪的纳维亚诗歌的核心——尽管它诞生于冰天雪地的北方,并深深植根于原始的异教徒口头传说的土壤中,但它仍然保留了足够的热情和美好,取悦着不同思想、不同民族的读者。这篇诗歌几乎被译为欧洲各种语言,其中一些译本还有多个版本。因此这篇诗歌也有至少18个英文版本,且几年前,冰岛诗人马蒂亚斯·约胡姆松[20]为其国民奉献了一版出色的、真正经典的译本。
本卷书中该诗歌的英文版本是由丹麦哥本哈根大学的乔治·斯蒂芬斯教授所译,他是著名的北欧学者和卢恩符文专家,为了让公众关注我们拥有的古代文学杰作中的财富,他做了很多贡献。斯蒂芬斯教授慷慨地授予了我们使用他作品的权限。他作为学者的声誉,加之泰格奈尔本人盛赞这部译文成功再现了原作的精髓,都将为每一个恰巧拿起这本书的读者担保,本书呈现的泰格奈尔诗歌的译本既准确又优秀。[21]
斯蒂芬斯教授翻译的《弗里乔夫萨迦》制作成了一本300多页的8开大小的书。为了避免本书页数过多,我们极不情愿地被迫删除了相当一部分宝贵的序章和注释等内容。另一方面,我们增加了由弗兰斯·米凯尔·弗兰森[22](诗人的同乡)撰写的一些精彩段落,来简述泰格奈尔生平,记录到他的死亡。我们在此向尊敬的乔治·斯蒂芬斯致以谢意,感谢他友善地允许我们使用他的劳动成果。若他发现因上述原因,我们擅自对他的序章或注释进行了增减,并以这样的方式让他想到远古时野蛮的破坏者[23],我们也恳请他的宽容谅解。
至于我们翻译的另外两则萨迦,就由各位读者评判。其中第一篇在此之前已有两个英文译本——一本于1839年由乔治·斯蒂芬斯翻译,前文中已经提及,这是他作品的一部分;另一本于1875年由英国剑桥大学的埃里克·马格努松[24]和威廉·莫里斯[25]翻译,两位译者翻译古老萨迦的风格十分大胆,而那时我们的译本也几近完成。我们绝不对译本自夸,并向认为能比我们做得更好的读者虚心请教、求得谅解。当然,每一条针对我们译本的批评建议必须建立在对冰岛语原文了解、熟悉的基础上。
另外还应说明一点,除了我们采用的冰岛语版《勇者弗里乔夫萨迦》之外,实际上还有一篇比它篇幅短得多的萨迦,和前者一样收录在《传奇萨迦》的同一卷中。
最后,我们希望萨迦文学早日被西方世界所熟悉、欣赏,并希望这个从我们祖先那里继承而来的不可估量的遗产能得到能人志士的扶植和关照。我们把这些维京人作为其兄弟、朋友们的开路先锋,送往《文兰这个好地方》[26]的居民们身边。请在你家的炉火旁为他们挪个位置,好让他们讲述自己的冒险故事!
[1] 阿里·索吉尔松(Ari Þorgilsson,1067—1148年):冰岛最杰出的中世纪编年史家,通常被称为智者阿里(Ari hinn fróði)。他于1122—1133年撰写了著名的《冰岛人之书》,是第一个用古诺尔斯语撰写史书的人。
[2] 希罗多德(Herodotus,约公元前484—前425年):古希腊作家、第一位历史学家。他把旅行中的所闻所见以及波斯阿契美尼德帝国的历史记录下来,著成《历史》(The Histories)一书,是西方文学史上第一部完整流传下来的散文作品。
[3] 《冰岛人之书》(Íslendingabók):一部记录冰岛早期历史的巨著,这本书原存在两个不同版本,流传至今的是较后期的版本,而早期版本中撰写的挪威王历史,被后来的作者作为参考,撰写出了诸王列传。
[4] 古诺尔斯语(Old Norse):也被称为古北欧语,在维京时期至1300年左右,通行于斯堪的纳维亚地区。古诺尔斯语先是使用卢恩字母,后在11世纪北欧引入基督教后,慢慢改用拉丁字母。
[5] 斯诺里·斯图鲁松(Snorri Sturluson,1179—1241年):冰岛历史学家、政治家、诗人。他三度获选为冰岛国会的法律顾问,著有《散文埃达》《海姆斯克林拉》等。
[6] 《海姆斯克林拉》(Heimskringla):一部古诺尔斯语王室萨迦,书名由其中一部手稿的头两个单词“kringla heimsins”衍生而成,意为“世界之轮”(the circle of the world)、乾坤世界。
[7] 奥拉夫·索尔德松(Óláfr Þórðarson,约1210—1259年):冰岛诗人、学者。他是斯诺里·斯图鲁松的侄子。他通常被称为“白色北地诗人”(Óláfr hvítaskáld),以便与同时代另一位“黑色北地诗人”(Óláfr Svartaskáld)奥拉夫·莱格松(Óláfr Leggsson)区别开来。
[8] 《约姆斯维京人》(Jómsvíkinga saga):一部讲述约姆斯堡的建立和约姆斯堡的维京人兄弟情谊的书。该书作者不详,一般认为可能是奥拉夫·索尔德松。
[9] 《克努特家族萨迦》(Knýtlinga saga):一部写于13世纪50年代的冰岛语列王传记,记录了10世纪早期以来统治丹麦的国王生平。该书作者一般认为可能是奥拉夫·索尔德松。
[10] 《殖民之书》(Landnámabók):一部冰岛语史书,详细记录了北欧人于9—10世纪在冰岛殖民、定居的过程。
[11] 《末日审判书》(Domesday Book):一本于1086年完成的英格兰土地调查清册,类似于现在政府的人口普查。书名从12世纪开始使用,意为“世界末日”,强调这本书的最终性和权威性。
[12] 《尼雅尔萨迦》(Njáls saga):讲述了10世纪的冰岛圣人尼雅尔·托吉尔松(NjállÞorgeirsson)和其朋友贡纳尔·哈蒙达松(Gunnar Hámundarson)的故事。
[13] 《拉克斯峡谷萨迦》(Laxdæla saga):写于13世纪,讲述了9世纪晚期到11世纪早期冰岛西部布雷扎湾()地区人们的生活,着重描述了谷德伦·奥斯维弗斯多提尔(Guðrún Ósvífrsdóttir)、基伯爵坦·奥拉夫松(Kjartan Ólafsson)和波利·索雷克松(Bolli Þorleiksson)的三角恋情。
[14] 《格雷提尔萨迦》(Grettis saga):讲述了一位好战的冰岛亡命之徒格雷提尔·阿斯蒙德松(Grettir Ásmundarson)的生平。
[15] 《埃吉尔萨迦》(Egil's Saga):讲述了冰岛农夫、维京人、诗人埃吉尔·斯卡尔拉格里姆松(Egill Skallagrímsson)的生平。
[16] 《埃达》(Eddas):是两本写于13世纪的北欧神话传说文集的统称。按创作年代不同,分成《诗体埃达》(Poetic Edda,亦称《老埃达》)和《散文埃达》(Prose Edda,亦称《新埃达》),是中古时期流传下来的最重要的北欧文学经典。而现今留下的北欧神话故事,其实是糅合了新旧两部《埃达》后的故事集。
[17] 提图斯·李维(Titus Livius):古罗马著名历史学家。他写过多部哲学和诗歌著作,但最出名的是他的巨著《罗马史》(History of Rome,原名为Ab urbe condita libri,意为“自建城以来”)。
[18] 《传奇萨迦》(Fornaldarsögur):一部北欧萨迦合集,不同于描写一般人的冰岛人萨迦,北欧萨迦多描写英雄的传奇故事,其中的萨迦可能都写于13—14世纪初的冰岛。
[19] 弗朗茨·爱德华·克里斯托夫·迪特里希(Franz Eduard Christoph Dietrich,1810—1883年):德国新教神学家、东方学专家。
[20] 马蒂亚斯·约胡姆松(Matthías Jochumsson,1835—1920年):冰岛诗人、剧作家和翻译家。他因多篇抒情诗歌以及于1874年创作冰岛国歌《赞美歌》(Lofsöngur)而闻名。
[21] 1838年,泰格奈尔主教给乔治·斯蒂芬斯写了一封信,信中说:“依我看,我有幸遇到的所有译者中,没有任何一人能像你一样,参透了原诗的精髓,并这么重视、遵从诗中的北欧特质。”
[22] 弗兰斯·米凯尔·弗兰森(Frans Michael Franzén,1772—1847年):瑞典和芬兰诗人。
[23] 破坏者(vandal):该词原指古代日耳曼人部落的一支汪达尔人,他们建立了汪达尔王国,并于455年对罗马进行无情屠杀,这也是英文中“破坏”(vandalism)一词的由来。
[24] 埃里克·马格努松(Eiríkr Magnússon,1833—1913年):冰岛学者、剑桥大学图书馆馆长,他在维多利亚时期的英国研究北欧历史、文学的运动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25] 威廉·莫里斯(William Morris,1834—1896年):诗人、小说家、翻译家,师从马格努松学习古诺尔斯语,并与他一起翻译了大量冰岛萨迦。
[26] 《文兰这个好地方》(Vinland the Good):英国作家内维尔·舒特(Nevil Shute,1899—1960年)撰写的小说,描述了莱夫·埃里克松发现美洲大陆的历史故事。这里即指将本书推荐给美国大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