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就该被练成硬汉吗?
虽然“敏感体贴的男人”在当今受到越来越多的称颂,但是在大多数人心目中,传统的男子汉形象仍旧根深蒂固。过去的男孩喜欢模仿约翰·韦恩(John Wayne)或詹姆斯·迪恩(James Dean)。现在看来,他们就像是过时但仍旧精致的古董,因为如今的男孩看到的男性形象更为夸张:电影、电视和电脑屏幕上充斥着冷峻、暴力、无所不能的超人形象,媒体新闻中到处都是关于像原始人一样野蛮的职业摔跤手,因为一点儿小冲突就会扔下球棍冲过去痛殴对方的“冰球流氓”,身价数百万但官司缠身的职业运动员,以及怒气冲冲、吸毒而且不尊重女性的摇滚明星。
即使有些男孩不看暴力电影,也不玩带有血腥场景的电子游戏,但是他们在观看体育节目的时候,仍然躲不开商业广告的侵蚀,这些广告所传递的信息是:真正的男人,都是开着越野卡车、豪饮啤酒的铁血硬汉,没有哪个男人会内省自己的情感,更不会表达共情。
当有某些不寻常的事件发生,孩子的行为引起了父母和老师的担心时,我们经常受邀到学校与学生交谈。有一次讨论的主题是酗酒,因为在这所学校的高中男生中,周末酗酒问题的严重程度已经一再刷新历史纪录。男孩们公开谈论宿醉、逃课、打架、醉驾以及滥交等行为,并不认为这些事有什么大不了的。而且,他们还会颇为自豪地谈论自己的酒量。
我们的文化刻意筛选出某些男性特质(比如体能、勇气、好奇心和行动力)加以放大,结果将这些特质扭曲为对男性严酷而危险的定义。
这种被曲解的男性观念,会对男孩的生活态度造成不良影响。在一项全国范围的男性青少年调查中,研究人员们采访了一个庞大的代表性群体(15—19岁的男孩)。该调查开展于艾滋病危机早期,主要针对有风险的性行为,例如询问男孩们是否使用安全套。为了解男孩们在多大程度上信仰“大男子主义”(包括力量、坚忍、刚强以及控制女性等),研究人员调查了男孩们对下列说法的认可度:
● 作为男人,赢得他人尊重是至关重要的。
● 如果男人谈论自己的麻烦,就会失去别人的尊重。
● 年轻男子就算个头不够高,也必须显得像一个硬汉。
● 丈夫不需要做家务。
调查结果显示,越是对这些大男子主义的观点表示认同的男孩,就越容易发生酗酒、吸毒、性行为不采取保护措施、辍学、诱骗或强迫他人发生性关系等问题。实际上,男孩之所以发生不采取保护措施的性行为,最重要的影响因素就是坚信“超级男子汉”的传统观念。这种观念就像咒语一样控制着男孩的心灵,不论他们住在城市还是乡村,不论他们的家境是贫还是富,也不论他们的肤色是深还是浅。
流行文化固然是危害男孩的因素之一,但是,对男孩的情感误导在更早的时候就开始了,并且这种误导与家庭的关系更大。父母、亲属、老师以及与男孩一起工作、一起生活的其他成人,从男孩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教他如何为人处世。在“情感认知”方面,我们对男孩的教导经常南辕北辙,甚至会阻碍他们情感潜能的发展。当我们回应男孩,或者教导他如何回应他人的时候,总在渗透着传统而陈旧的性别观念。这样一来,我们就有意或无意地阻止了男孩的情感成长。有学者专门研究了父母如何影响孩子的情绪反应模式,他们发现,很多父母甚至从孩子的婴儿期开始,就带着传统性别成见来区别对待孩子了。正因如此,父母给儿子提供的情感教育与给女儿的截然不同。
这个事实在很多不同的情景下都有相同的呈现。母亲会更多地与女儿谈论悲伤和痛苦,而与儿子则会更多地讨论愤怒。一项观察学龄前儿童说话的研究发现,女孩使用“爱”这个词的频率是男孩的6倍,使用“伤心”的频率是男孩的2倍,使用“生气”的频率与男孩的相同。我们认为,如果母亲能够在孩子小时候就向他解释自己的情绪反应,并且不打击孩子的悲伤、恐惧或愤怒等情绪,那么孩子就能更好地理解情感。研究显示,父亲比母亲更倾向于根据传统观念来教养儿子。就连年纪稍大一些的孩子,也会模仿父母的态度来对待弟弟妹妹:他们可以跟两岁的妹妹常常谈论情感,而跟两岁的弟弟却不会这么做。
下面描述的情景,代表着性别社会化最温和、最常见的方式:4岁的布莱德对周围的一切都要问为什么。对于布莱德的问题,妈妈是主要的解答者,因为她与儿子相处的时间比爸爸的更多。即使全家人在一起时,妈妈对孩子的语言回应也远比爸爸的多。尽管她努力对孩子的每一个问题都给予同等的关注,但是她并没有意识到(同很多父母一样),自己正在无形中牵引着孩子提问的方向。
例如布莱德问:“妈妈,开车时为什么我要坐在儿童座椅上,而你不用呢?”妈妈会解答儿童座椅如何保证安全,并解释这是法律规定,乘车不坐儿童座椅属于违法行为。这样全面认真的回答,对布莱德的提问显然是一种无形的奖励,布莱德因此也会在类似的情景中再次提问。
但是在公园里,当布莱德指着一个正在哭的小男孩,问妈妈为什么他在哭的时候,妈妈的回答却既简短又敷衍:“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反正他就是在哭。快点儿走,这样盯着别人看是很不礼貌的。”
一方面,妈妈可能真的不知道小男孩为什么哭,她教儿子要懂礼貌、不要盯着别人看,也是合情合理的。但是另一方面,她的回答简单乏味,没有实质性信息,更没有奖励性,这在无形中阻止了布拉德进一步去思考“为什么人会哭”或者“什么事会让这个孩子哭”。同时,妈妈急着结束对话的态度,也传递出她自己对这一话题的不安。男孩会经常从父亲那里感受到这种不安,因为父亲经常躲闪和回避有关情感的问题。
但是父母与女孩的交流方式是另一个样子。研究显示,当女孩问及关于情绪的问题时,母亲会给出更详细的解释,更可能和女儿一起推测情绪背后的原因,认同甚至加强女儿的观点:“是的,亲爱的,他看起来很伤心。也许他摔疼了,也许他的玩具丢了……你觉得呢?”女儿由此得到的信息是:关心别人的感受是对的。于是,她对别人的关心和同情就会得到加强。
男孩们则常常会经历这样的情感引导:
6岁的杰克随家人一起搬进了新家。二楼没有那么多房间,3个孩子中有一个必须独自住进一楼的卧室。最后,被指派到一楼的不是8岁的姐姐凯特,也不是4岁的妹妹艾米,而是杰克。
杰克表示不愿意自己在一楼睡觉,但是爸爸说:“你是大男孩了,没问题的,你的姐姐和妹妹自己住会害怕的。”
男孩表现出正常的愤怒或攻击性,或者他们变得沉默寡言,我们会觉得这可以接受。但是,如果他们表现出正常的恐惧、焦虑或悲伤(通常被视为女性情绪),那么周围的成人通常会认为这不是男孩应有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