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章 钱可都是我出的
“秦河山,你是要造反不成!”李安宁勃然大怒……
秦河山就很无奈。
他能想到自己说完话李安宁肯定忍不住。
但这女人就不能安稳一次么?
你好歹是大夏长公主啊。
然而不仅是李安宁,连八贤王也无法再淡定维持人设了,他也皱起眉头微怒道,“摄政王,你此番言论未免太不把陛下放在眼里了!御林军乃是守护长安城平安的最大倚仗,你若把人全带走了,岂不是将陛下至于危险之中?你到底是何居心?”
许多大臣也纷纷附和,开始指责秦河山大逆不道。
在如此压力之下,小小的十二都尉还哪里敢开口?
秦河山也不着急说话,按照惯例,等大臣们喷完了,他才说道,“上次我去城阳郡也带了些人,怎么那时候没人说我要造反?”
“城阳郡距离才多远,再说你当时带的人也不多!”李安宁没好气道。
秦河山反问道,“谁又告诉你我这次打算把人全部带走了?我刚才问谁愿意跟我走,你们是听不懂还是不愿意听懂?”
“可是此行路途遥远,不管你带多少人,粮饷都是一大笔开销。眼下光是维持日常都困难,你还要给原来的双倍……你这是要耗光国库吗?”李安宁不依不饶道,“我们是叫你去赈灾,不是叫你去劳民伤财的!”
“那长公主的意思是,让本王孤身一人去?”秦河山笑着反问道。
李安宁:“准你带五百御林军一同前往。御林军都是精英,不必害怕路上遇到乱民贼匪,五百人足够了。我大夏虽然不复以往强盛,但境内也不会有超过这个规模的匪患。”
“公主殿下,请问你当我是傻子吗?”秦河山直直的盯着李安宁的眼睛问道。
李安宁微微皱眉,刚要开口。
秦河山又转头问八贤王,“请问八贤王,你也当我是傻子吗?”
八贤王面无表情,没有开口说话,然后李安宁便也不打算开口了。
被秦河山一说,方双彼此也都心知肚明了。
八贤王知道,如果不给秦河山带走一部分御林军,秦河山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离开长安的。
就像秦河山说的,他不是傻子,他很清楚自己一旦走的时候没有带兵,就再也回不来了……或者说,没办法活着回来了。
留在长安的那部分御林军势必会被八贤王掌控在手里,这点双方也都心知肚明。
所以秦河山才会把十二都尉都叫来,如此高调的宣布要带人走。他的意思很明显,就是要跟八贤王分家。御林军咱们一人带一部分,之后再各凭本事。
李安宁难得没有插嘴,显然也是想到了这一点。
此刻她面色可以说难看至极。
不管她做了多少蠢事,至少心向大夏这点秦河山是认可的。这位长公主是真的一心为了那位弟弟,为了整个大夏好。
所以当她认清现实,只能眼睁睁看着两个王爷在这里分家的时候,心中的感觉比她被送去南越当质子还要难受。
小皇帝李隆没有想到这一层,在他眼里自己的皇位是最重要的,所以他只能注意到秦河山有可能造反这件事,心中自然不愿意御林军被带走。
总的来说,整个朝堂,能说得上话的几个人都不希望秦河山带兵离开,但大家又都没理由阻止。
说着说着事情到了这个份上,冠冕堂皇的理由已经没用了,这关系到了秦河山是否能活命,秦河山自然不肯再讲什么道理。
现在他就一个意思,【给我兵,我就走,不给我兵,你八贤王一辈子也别想打御林军的注意。】
这对八贤王来说其实是个单选题,他不论如何都要秦河山离开长安。只有秦河山走了,他才能进行自己计划的下一步。
他必须得成为整个长安最有话语权的那个人。
如今他已经深得人心,连皇帝跟长公主都无比的信任他。
现在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便是秦河山离开长安。
既然没得选,他也再犹豫,当即说道,“好,既然摄政王要人,那便随你……不过有一点,刚刚你问过十二都尉是否愿意跟随你,那接下来也要全凭他们自愿,不许强迫。”
“那是自然。”语罢,秦河山再次问那几个人,“你们可有人愿意跟随本王?”
十二都尉你看看我,我看看你,最后目光竟然都落在了高烈身上。
毕竟比起八贤王,高烈才是一直以来他们真正的最高指挥。
高烈愣了一下,没好气道,“王爷说了,给你们之前双倍的粮饷,你们自己选啊,看我作甚?反正我是跟定王爷了。”
话音落下,八贤王心里咯噔一声,这可不是个好开头,继续下去很可能十二个人都跟秦河山走了。
于是他急忙道,“你们可要想好了。如今国库空虚,他拿什么给你们双倍粮饷?这一百五十万两白银虽多,但它们还要用来赈灾。就算能剩下给你们军饷,又能持续多久?诸位在都尉一职的日子也不短了,应该比我清楚军饷的消耗到底有多大。”
“…………”
十二都尉听了,顿时犹豫起来。
这个时代当兵就是为了那点军饷。
什么家国天下,什么黎民百姓,跟他们有个屁的关系。
不只是他们,文官那边也好不到哪去,都是说的好听,实际也不过是为了往自己口袋里捞银子而已。
毕竟天下是皇帝的天下,又不是大臣们的。
所以对这帮将士们来说最重要的是什么?
军饷二字大过天。
秦河山当然比谁都清楚,既然有人提出了疑惑,他自然要耐心解答。
或者说,他等的就是这一刻。
“看来八贤王不太信任我,那我不妨问问八贤王。你猜为什么军饷刚恢复没几天,将士们就又只能吃硬干粮了?”秦河山笑着问道。
八贤王也是一愣,而后道,“请摄政王解惑。”
秦河山缓缓开口道,“因为国库的钱从来都不够支撑那么多的军饷,当初本王提出增饷,国库不够的部分自然是本王自己掏腰包补上的,不然你以为哪来的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