止于至善:我读《大学》《孟子》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1.王何必曰利 亦有仁义而已矣

【原文】孟子见梁惠王。王曰:“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

孟子对曰:“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

“王曰,何以利吾国,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国危矣。”

“万乘之国,弑其君者,必千乘之家;千乘之国,弑其君者,必百乘之家。万取千焉,千取百焉,不为不多矣。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

“未有仁而遗其亲者也,未有义而后其君者也。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注释】梁惠王:即魏惠王名䓨(yíng),三家分晋后僭礼称王,公元前362年,魏国都城从安邑迁至大梁(今河南开封),故称梁,谥曰惠。征利:征作取解,取利,也有争利的意思。万乘之国:天子畿内,地方千里,出车万乘。千乘之国:诸侯之国,兵车千乘。千乘之家:天子之公卿之家,采邑百里,出车千乘。百乘之家:诸侯之大夫之家,有车百乘。

【译文】孟子见梁惠王。梁惠王说:“老先生,您不远千里而来,将有什么利于我们国家吧?”

孟子说:“大王,您何必一开口就说利呢?也有仁义,讲仁义就够了呀!”

“王说,何以利我的国,大夫说,何以利我的家,普通士官和老百姓说,何以利我们自己。如果一国上下都这样竞相逐利,交相争利,那国家就乱了、就危险了。”

“万乘之国,弑其国君的必定是拥千乘的诸侯国或拥千乘之财权势的公卿巨室;千乘之国,弑其国君的必定是百乘之财权势的诸侯大夫。万乘之国的卿相有兵车千乘,千乘之国的大夫有兵车百辆,他们的财富已经够多了(他们还不满足)。如果重利轻义,放利而行,不以仁义为先,那些利欲熏心的诸侯、卿相大夫、王公贵族不夺利争财以致弑君篡国就不得满足。”

“从来没有怀仁爱之心的人会虐待遗弃自己的父母,也从来没有重仁义的臣子会轻慢自己的君王。大王啊,还是讲仁义就好,何必总要讲利呢?”

【解读】孟子回答梁惠王的这一席话很尖锐,对梁惠王几乎是劈头盖脸以对,有点令王瞠目结舌。但观点鲜明,理直气壮地宣示了孟子的仁义思想。“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已矣。”议论雄辩,从历史和现实分析,把重利轻义之害、怀仁重义之益说得清清楚楚、淋漓尽致。最后再一次劝诫梁惠王:“王亦曰仁义而已矣,何必曰利?”

太史公司马迁读《孟子》梁惠王章很有感触。他说:“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故曰‘放于利而行,多怨’。自天子至于庶人,好利之弊何以异哉!”(《史记·孟子荀卿列传》)

孟子与梁惠王关于“利”与“仁义”的这段针锋相对的对话,有其历史背景,有很强的针对性。

梁惠王姬䓨是三家分晋的魏国魏文侯姬斯之孙,魏武侯姬击之子,公元前370年即位,9年后迁都大梁(即现在的河南开封),始称梁王。三家分晋后,魏文侯雄心勃勃,率先用李悝变法强国,魏国即成强国,号称战国第一雄。自此,文侯、武侯至梁王,一脉相承,把富国强兵、争雄称霸作为立国之策,对外征战不断,吞并弱小,引发盟友韩赵不满,对内以利为先,不施仁义,以致争权夺利,朝野不睦,国力渐出衰势。而其他诸侯国受魏国初年李悝变法的积极影响,竞相招贤纳士,改革图强,富国强兵,赶超魏国之势强劲。各诸侯国争雄图霸已成气候。特别是秦国经商鞅变法之后,富国强兵,国力强盛,大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吞并八荒”之势。当此之时,梁惠王倍感压力,乃卑礼厚币而招贤,礼请孟子问计,时年孟子63岁。所以梁惠王见到孟子就迫不及待地请教:“叟,不远千里而来,亦将有以利吾国乎?”(“老先生,您老有什么能利吾国呀?”)在梁王心里,他急切需要的“吾国之利”就是富国强兵、争雄称霸。而孟老夫子十分清楚当时诸侯纷争的天下情势,深恶痛绝当时各路诸侯国合纵连横竞相争利、攻伐纷争、弱肉强食、仁义不施的天下乱象。所以孟子回对梁王,一针见血,不言利,只讲仁义。“王何必曰利?亦有仁义而矣!”因为孟子深睿洞察:利诚为乱之始,上下交征利,国危矣,攻伐纷争,争雄图霸,天下乱矣!仁义才是惠万民、平天下的人间正道,尧舜之道,仁义为上,不以仁义不能平治天下。

孟子与梁王“利”与“仁义”的对话堪称千古名对。

孔子在《周易》说卦传中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曰阴与阳,立地之道曰柔与刚,立人之道曰仁与义。”仁义乃性命之理,天地大德,人间正道。

实际上,孟子很关心庶民百姓最现实、最迫切的切身利益,并且认为这是遵王道施仁义行仁政的基本问题和最基本要求。《孟子》一书很多章节都强调这一行仁政、施仁义的基本问题。他提出了“无恒产则无恒心”;“明君制民以产,必是仰足以事父母,俯足以畜妻子”;“夫仁政,必自经界始”,要解决好农民的土地问题,使“耕者皆欲耕于王之野”;他还响亮地提出“王欲行之,则盍反其本矣”。本,仁政之本就是利民、惠民、安民。

可见,孟子在利与义的问题上并不迂阔偏激,对梁王之言不是过激之言。只是因为战国之时诸侯纷争“万取千,千取百”“天下之人唯利是求,而不复知有仁义”,所以孟子言仁义而不言利,是为了劝诫梁王,唤醒世人,以正本清源,平天下之乱。这就是孟子的本心,读者应深察神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