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讲 齐桓公伐楚盟屈完
《左传》(先秦)
一、题解
公元前656年,齐桓公为称霸天下,亲率齐、鲁、宋、卫、郑、许、曹、陈八国军队攻打楚国。楚国当时也正处于强盛时期,所以毫不示弱。齐国自恃强大,对楚国忽而威胁,忽而笼络,软硬兼施,而楚国使者却随机应变,忽而强硬,忽而恭顺,不卑不亢、针锋相对地予以回答,致使齐国始终不能折服楚国,最终双方讲和,签订盟约。文中波澜起伏,节节生辉,堪称一篇辞令妙品。
二、学习第一段内容
① 文意简述
这是楚子第一次派遣使者前往齐国军营,与齐侯所作的周旋。
② 内容点拨
④ 特殊句式
(1)省略句
楚子使与师言曰——楚子使(使)与(齐侯)师言曰,有两处省略,省略句
(2)倒装句
尔贡包茅不入,王祭不共——尔贡不入包茅,不共王祭。倒装句
贡之不入——不入贡,倒装句
(3)宾语前置句
寡人是征——寡人征是,“是”是“征”的前置宾语
寡人是问——寡人问是,“是”是“问”的前置宾语
⑤ 一词多义
之:
贡之不入——提宾标志
昭王之不复——取消句子独立性
五侯九伯,女实征之——代词
寡君之罪——结构助词“的”
均之二策——这(《廉颇蔺相如列传》)
辍耕之垄上——到(《陈涉世家》)
次:
师进,次于陉——驻扎
三、学习第二段内容
① 文意简述
这是楚王第二次派遣使者前往齐国军营,与齐侯当面周旋。楚使者指出:您如果以恩德来安抚诸侯,谁敢不服从呢?您如果想凭借武力,征服、威吓我们,楚国用方城山作为城墙屏障,以汉水作为护城河,你的军队再多,也没有用。最终双方讲和,签订盟约。
② 内容点拨
④ 特殊句式
(1)宾语前置、动宾倒装句
岂不榖是为?先君之好是继——岂为不榖,(为)继先君之好。这里的两个“是”不同于上一段中“寡人是征”“寡人是问”中的两个“是”。前两个“是”是代词,是前置的宾语;这里的两个“是”是助词,是提宾的标志,“不榖”“先君之好”是前置宾语。
唯利是图——是,提宾标志,宾语前置句,倒装句
(2)宾语前置——介宾倒装
楚国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河——楚国以方城为城,以汉水为池。方城、汉水分别为介词“以”的宾语,如果不做语序调整,句子就讲不通。
⑤ 一词多义
与:
楚子使与师言曰——yǔ,前往
与不榖同好——和
与斗卮酒——给予(《鸿门宴》)
与秦而不助五国也——亲附、结交(《六国论》)
咸与维新——yù,参加
朝过夕改,君子与之——赞许(《翟方进传》)
是:
寡人是问——此
是吾不是处——对(《与妻书》)
四、学习第三段内容
① 文意简述
盟——名词用作动词。这个“盟”和文章题目“齐桓公伐楚盟屈完”中的“盟”用法相同,讲法也相同,都是订立盟约的意思。但题目中的“盟”后面要补充一个介词“与”,作“和(跟、同)”之意。
② 内容点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