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古文观止50讲:文言文阅读能力提升之道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讲 郑伯克段于鄢

《左传》(先秦)



一、题解


《古文观止》的名气很大,“观止”二字,意思是说,本书所选作品都是极品,简直盖了,绝了,好极了,可称得上世界第一,天下无双!你看了这些文章,别的都不必再看了!从广告学的角度来看,“古文观止”的名字起得很有个性,很漂亮,非常好。然而使《古文观止》名声大噪的,不只是书的名字起得好,更重要的是所选内容的精美。书中选录的从先秦到明末的古文222篇,虽不能说每篇都好得无可挑剔,但绝大多数都是思想性、艺术性很高的经典作品。正因如此,《古文观止》成书以来一直盛传不衰,影响很大。我们今天要学的是其中的第一篇——《郑伯克段于鄢》。

《郑伯克段于鄢》选自《左传》。《左传》又叫《左氏春秋》,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编年史。讲《左传》不能不提一下《春秋》,儒家的五部经典《诗》《书》《礼》《易》《春秋》,合称“五经”,而解释经书的文字叫作“传”。古代有三部解释《春秋》的著作,合成“春秋三传”,其中最著名的是《左传》。

《郑伯克段于鄢》讲的是发生在东周时期郑国的一个故事。标题中的郑伯和段是这个故事的主角,两人是亲兄弟,哥哥郑伯,也就是郑庄公,是郑国的君主;弟弟叫共叔段。两人因权力之争而干戈相见,在2700多年前的历史舞台上,上演了一出骨肉相残的惨剧。好,下面来看作品。


二、学习第一、第二段内容


① 文意简述

故事背景——“寤生”种祸

庄公出生时因为难产,吓着了姜氏,于是给儿子起了个不可思议的名字——“寤生”,并打心眼里不喜欢他,而喜欢小儿子共叔段,想要立他为太子,多次向武公提出请求,武公不答应。

等到庄公即位,母亲为小儿子共叔段要“制”这个地方做封地。庄公不同意,说:制,是一个非常险要的地方。你拿来做封地,那是不合适的。


② 内容点拨



三、学习第三、第四段内容


① 文意简述

故事发展——祸起萧墙

共叔段来到自己的封地“京邑”之后,就无视国家规定,大兴土木,扩建城池,这引起了郑国大臣的不安。随后,共叔段迫不及待,胆大妄为,竟然命令西、北两地边邑表面上属于庄公,暗地里属于自己;紧接着,又“收贰以为己邑”,也就是把西、北两地边邑完全划归自己所有,气焰嚣张到了极点,和郑庄公争夺郑国最高权力的野心暴露无遗。面对共叔段的公然挑衅,众臣群情难抑、怒不可遏,纷纷进谏庄公尽快采取行动,甚至说出“臣请事之”的过激之辞,试图激怒哪怕火上房也不着急、扎一锥子不出血的郑庄公,但庄公就是不紧不慢,摆出一副毫不在意、若无其事的样子。

共叔段——扩建城池,兼并城邑,磨刀霍霍,咄咄逼人。

郑庄公——不动声色,暗藏杀机,以逸待劳,欲置死地。


② 内容点拨



四、学习第五、第六段内容


① 文意简述

故事高潮——祸端铲除

共叔段觉得自己地多人众,势力越来越大,准备对其哥哥大动干戈,准备兵车,准备士卒,把各类武器都修缮好。这个时候,其母亲姜氏要在郑国国都内打开城门。

郑伯听到这个消息后,只说了两个字:“可矣。”这两个字可谓一字千钧,是郑庄公憋在心中已久的、等待时机一举歼灭同胞兄弟而从牙缝里说出的两个字。于是,他命令大臣子封率车二百乘讨伐京邑。京邑百姓立时背叛了共叔段,段逃到鄢地去了。郑伯披挂上阵,亲自去讨伐自己的弟弟,一直打到鄢地。五月辛丑这一天,共叔段跑到了共(ɡōnɡ)这个地方,所以,后来人称其为“共叔段”。


② 内容点拨



五、学习第七、第八段内容


① 文意简述

故事结局——隧而相见

弟弟被打败之后,那么和弟弟合谋想要推翻自己政权的母亲,该怎么处置呢?

庄公的做法是:把母亲流放到颍地,并说:“不及黄泉,无相见也。”但不久,他又后悔了。此时一位大臣帮其出谋划策,想了一个巧妙的主意,挖了一个地道,母子在泉水涌注的地方见了面。


② 内容点拨



六、重点知识和扩展


① 一词多义

于:

郑武公娶于申——从

亟请于武公——向

段入于鄢——到

郑伯克段于鄢——在


亟:

亟请于武公——,多次、屡次

子亟去,无污我——,急忙、赶快


名:

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名字(《老子·二十五章》)

故名曰寤生——起名字

古者名位不同,礼亦异数——名分(《汉书·艺文志》)

兵出无名,事故不成——说法或名义(《汉书·高帝纪上》)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著名(刘禹锡《陋室铭》)


厚:

不义不昵,厚将崩——土地广阔

厚德载物——厚重

忠厚长者——厚道

厚酒肥肉——味道醇厚、味浓


图:

无使滋蔓,蔓,难图也——对付

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打算、考虑(《烛之武退秦师》)

图穷匕首见——地图(《战国策·燕策三》)


鄙:

既而大叔命西鄙、北鄙贰于己——边邑、边界

越国以鄙远——当作边界,意动用法,作动词(《烛之武退秦师》)


许:

公弗许——答应

时人莫之许也——承认,同意(《隆中对》)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表示约数(《小石潭记》)

先生不知何许人也——处所、地方(《五柳先生传》)


② 特殊句式

制,岩邑也——判断句

姜氏何厌之有——厌,满足。之,提宾的标志,宾语前置句

何陋之有(《陋室铭》)——有何陋,宾语前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