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序
我之前从事了30多年的法律工作,做过法官,做过律师,对人性有了一定的了解。2002年,机缘巧合,让我开启了心理学的学习,到现在快20年的时间了。2008年,我正式开始心理咨询和家庭治疗的工作。其间,接触了大量的心理学个案,掐指算算,到现在大概有8000小时的心理咨询累积。在我接触的这么多的个案里,让我触动最大的也许就是自闭症了。
很多年前,在我还没有接触心理学的时候,我一个朋友的孩子被诊断为自闭症,但他从来都不会告诉别人,只是把孩子圈在家里,请人看护或者自己在假期时与太太轮流看护。直到后来孩子的症状加重,出现了打人的攻击行为时,他不得不辞去工作,专职在家里看护孩子。但不久悲剧就发生了,他因实在无法忍受看护孩子所带来的疲惫和消耗,突患心肌梗死先于孩子去世,从此,孩子的症状也随之越发严重。这个故事,让我久久不能平静,以至于我曾一度会和很多家长一样,一旦提起自闭症,就会被吓到,要么认为终身不可治愈,觉得无药可救,把它视为绝症;要么就与痴、呆、傻、愚、躁等负面的词汇联系在一起;要么就和阿斯伯格、遗传基因染色体、神经发育等专业术语结合在一起,让人感觉绝望和冰冷。在我学习和从事心理工作之后,接触了很多自闭症的家庭,发现心理学可以真切地帮助、支持甚至改变这些家庭,无论是父母的情绪和压力管理,还是亲子关系、养育方法等多个方面。
那么,如何站在一个新的视角认识自闭症,如何让自闭症家庭在绝望中感受温暖,在无助中看到希望,这是我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致力于完成的一项长期任务。特别是自2018年我被邀请负责深圳市南山区自闭症家庭心理关爱工作以来,对自闭症儿童和家庭又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他们的家庭结构、养育方式、养育模式以及孩子的外在症状,都让我对自闭症的认识更加立体,也引发了我对自闭症成因的更多学习和探索,也希望从自闭症的症状到自闭症的治疗和康复方面,能给家长们提供更多、更加切合实际的理论指导和方法指引。因此,在参考大量的自闭症文献的学习中,完成了这本书的创作。
我不是自闭症的理论和科研工作者,所以,这本书不是理论和科研方面的专业书籍。在写作过程中,我参考了《变态心理学》《孩子的世界》等著作中所列举的文献数据,只是我没有逐一列出参考文献的索引。我只希望这本书是从一个心理咨询师的角度,带领家长从为人父母的角色来阅读和解读自闭症,而不是站在专业角度去进行研判,目的是让每个家长把孩子当成一个活生生的生命来看待,而不是把孩子当成“有病”的人。我希望让家长们暂且放下孩子的症状带给他们的焦虑和担心,这样会让每个自闭症孩子第一时间感受到父母的温暖和放松,也会受到包括父母在内的其他人对他们人性的尊重。因此,我试图把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从业15年来的学习收获和实践经验,一同分享给自闭症孩子的家长,期待我们共同学习和探索,给自闭症孩子在未来的治疗和康复上带入一线曙光。
本书在后期校稿中,获得了刘俊丽、张建喜、李博、姚舜天、李文涛、潘雪娇的大力支持,他们提出了很多的宝贵意见,让本书的观点变得更加丰富和立体,方法更加落地和有操作性。在此一并表达我对他们的由衷感谢。
本书能够出版,要特别感谢深圳市南山区残疾人联合会和深圳市南山区慈善会的鼎力协助。他们拨付专项慈善基金,支持深圳市南山区自闭症家庭和有需要的残障家庭,享受政府惠民工程和特殊关爱福利,让深圳市乃至全国的自闭症家庭共享这份特殊的政府关爱和慈善关怀礼物。
对自闭症儿童和家庭的工作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任务,需要每一个心理学工作者付出专业的努力和持久的爱心,也更需要每个家长抱着强大的耐力和永恒的希望来和我们一起前行。
无论前方有多难,只要内心相信,希望就在眼前!
王剑飞
2020年5月20日于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