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药物的结构与作用
第一节 药物结构与作用方式对药物活性的影响
必背采分点
1.化学合成药物中的有机药物、天然药物及其半合成药物都是有机化合物,这些药物都是由一个核心的主要骨架结构和与之相连接的基团或片段组成。
2.骨架结构(又称母核)主要起到连接作用,将各种基团或结构片段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药物结构;在母核上各种基团或结构片段(又称为药效团)起到与药物作用靶标相互识别和结合的作用。
3.药物的骨架结构主要由一些含有碳氢原子的脂肪烃环、芳烃环,或含有氮、氧、硫等杂原子的杂环构成。
4.羟甲戊二酰辅酶A还原酶抑制剂类降血脂药物,洛伐他汀和辛伐他汀的母核均是六氢萘。
5.氟伐他汀的母核是吲哚环。
6.阿托伐他汀的母核是吡咯环。
7.瑞舒伐他汀的母核是嘧啶环。
8.根据药物在体内的作用方式,药物可分为结构特异性药物和结构非特异性药物。
9.结构特异性药物需要通过药物分子特定的化学结构与靶标的相互作用后才能产生活性,药物的化学结构发生变化,就会直接影响该药物的药效学性质。这种药物的化学结构与生物活性(药理活性)之间的关系,称为构效关系。
10.药物在与作用靶标相互作用时,一般是通过键合的形式进行结合,这种键合形式有共价键和非共价键两大类。
11.以共价键结合的药物,是一种不可逆的结合形式,和发生的有机合成反应相类似。
12.药物与靶标产生共价键键合的药物主要有烷化剂类抗肿瘤药物、β-内酰胺类抗生素药物、拉唑类抗溃疡药物等。
13.非共价键的键合是可逆的结合形式,其键合的形式有范德华力、氢键、疏水键、静电引力、电荷转移复合物、偶极相互作用力等。
14.离子键又称为盐键,通常是药物的带正电荷的正离子与受体带负电荷的负离子之间通过静电吸引力而产生的电性作用,形成离子键。
15.氢键是有机化学中最常见的一种非共价作用形式,也是药物和生物大分子作用的最基本化学键合形式(氢键键能10~40kJ/mol)。
16.在药物和受体分子中,当碳原子和其他电负性较大的原子,如N、O、S、卤素等成键时,由于电负性较大原子的诱导作用使得电荷分布不均匀,导致电子的不对称分布,产生电偶极。
17.电荷转移复合物发生在缺电子的电子接受体和富电子的电子供给体之间,当这两种分子相结合时,电子将在电子供给体和电子接受体之间转移,形成电荷转移复合物。
18.多数药物分子中的烷基、苯基等非极性基团均易与作用靶点形成疏水键。
19.范德华力是所有键合作用中最弱的一种,但非常普遍。
20.范德华力随着分子间的距离缩短而加强。
21.金属离子络合物是由金属离子与具有供电子基的配位体结合而成。
22.金属螯合物目前在抗肿瘤药物中非常重要,常见的有铂金属络合物。
历年考题
【B型题】(1~2题共用备选答案)
A.共价键键合
B.范德华力键合
C.偶极-偶极相互作用键合
D.疏水性相互作用键合
E.氢键键合
1.药物与作用靶标之间的一种不可逆的结合形式,作用强而持久,很难断裂,这种键合类型是( )
2.由于羰基的氧原子和碳原子之间因电负性差异,导致电子在氧和碳原子之间的不对称分布,再与另一个极性羰基之间产生静电相互作用,这种键合类型是( )
【考点提示】A、C。不可逆可以选出是共价键键合。离子-偶极、偶极-偶极相互作用的例子通常见于羰基类化合物,如酰胺、酯、酰卤、酮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