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广东省“名中医”黄穗平:61岁成“网红博主”,称中医治病也要治心
每月的第一个周末,黄穗平教授都会乘车前往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中医院进行基层医疗帮扶工作。经过4小时的颠簸到达龙川后,黄穗平教授就马不停蹄地投入到诊疗工作中。在广东省中医院,他是一号难求的专家。尽管这样,他依然坚持数年到边远山区为基层百姓服务,挂号费更是低至他在医院坐诊时的1/6。不论在广东省中医院还是在基层医院,作为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脾胃病科的带头人,广东省名中医黄穗平的诊室门口总是排满了人,不少患者远道慕名而来,黄穗平教授对每一位前来的患者总是求必应,不厌其烦地为他们细心诊治疾病。
今年,黄穗平已经61岁,到了退休年龄仍坚持工作,依然每周出诊5个半天,接诊人数达200多人,还要查房、会诊、带教和科研,他从医36年从没休过年假。黄穗平说:“医生的存在就是为了解除患者的疾苦。”
近日,每年一届的中华中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评审结果出炉,以广东省中医院为第一研究单位的两项科学技术二等奖就有一项是由黄穗平教授带领的中医药诊治慢性胃病团队完成而荣获的。
黄穗平是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学科学术带头人,从医36年来,黄穗平获得的学术头衔数不胜数,如国家中医重点专科脾胃病科的学科带头人、5个全国中医药学会脾胃消化病分会的副主任委员、广东省中医消化病专委会的主任委员等,但他本人最重视的身份还是“医生”。
一、对待患者有求必应
“黄医生,我挂不到您的号,能不能帮我加个号,我从外地大老远来找您看病的。”在黄穗平的诊室,经常会碰到这样前来要求“加号”的患者,对此,黄穗平总是有求必应,他从不会在自己的诊台上放置“不再加号”的牌子,也因此,他的诊病时间总是会被拉长。
医生们上午的上班时间通常是在8∶00~12∶00,而黄穗平出诊时经常要到中午1∶00后才能下班。虽然现在他已达退休年龄,但是他依然需要每周一到周五全天上班。为了不耽误患者的时间,他常常一个上午都不喝一口水,不跑一趟洗手间。“原本我每天放的号只有30人,但是往往我一个上午就要看40个患者,这样算下来,看每个患者只有不到10分钟的时间,我如果多喝一口水,就会多耽误患者一分钟时间。”黄穗平告诉记者。
这些患者中,不乏一些从西北、东北等地千里迢迢赶来,他们只为寻求更合适的治疗方案。此前,黄穗平曾遇到一位远道而来的萎缩性胃炎胃癌前病变患者,当时医生们对患者的建议是手术治疗,但是患者本人并不愿意,因此特意找到了黄穗平。为此,黄穗平在征询患者的意见后,对患者采取中医药物治疗,经过耐心治疗,患者的病变获得逆转。还有一位患者,患有食管溃疡并怀疑恶变,大部分医生的建议是通过手术切除食管,这也就意味着需要将患者的胃提到胸腔,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将大打折扣。为此,患者找到了黄穗平,经过一段时间的中西药物结合治疗,患者溃疡愈合,得以保住食管。
二、名医也有无奈的时候
作为一个经验丰富的老中医,黄穗平经常不厌其烦地倾听患者的意愿,从而给患者调整治疗方案。“我从来没有对任何一个患者发过脾气。医生对患者首先就是要有同情心,有大爱,别人是信任你才会赶过来找你,我们不能使患者失望。”黄穗平说。
但与此同时,黄穗平也碰到过一些让自己感到无奈的时候。
此前黄穗平曾碰到过一位70多岁的高龄患者,一次在帮患者做大肠息肉切除手术时,切下的直肠息肉在进行病理活检时被发现存在癌变,当即黄穗平便向患者提出追加手术切除直肠,但其代价是需要在患者腹部做人工瘘口,这意味着患者的排便将受到影响。
老人家并不愿意降低自己的生活质量,便向黄穗平提出希望采用药物保守治疗。黄穗平只好尊重患者及家属意愿,并叮嘱每隔半年复查一次。这样坚持了3年,原本以为患者病情已经稳定,想不到3年后患者再次复查时,发现癌细胞竟快速转移到了肝脏。“最后我没能把她救过来,其实我也思考过,如果当初我坚持要她做直肠切除手术,会不会是一种更好的选择呢?”这个问题一直困惑着黄穗平。
三、“真正高明的医生是治未病”
正是出于这份责任和大爱,黄穗平积攒了不少“粉丝”,甚至有的家族中三代人都会找黄穗平来治病或者调理。黄穗平自己也时常会向患者强调,中医不仅讲究治病,更讲究防病和养生保健。
因此,近些年黄穗平开始花费更多精力在中医科普工作中。虽然他如今已经61岁,但却成为广东省中医院里为数不多拥有十多万粉丝的“中医博主”。每周,他都会在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上更新三篇关于中医养生方面的文章;他还通过写书等方式来普及中医,迄今为止,黄穗平写了科普文章数百篇,从饮食调理到疾病的预防治疗,均有涉猎。“上工治未病,真正高明的医生就是能使人不得病。”黄穗平说。
除了会科普一些养生知识,黄穗平也会通过一些文章来提高民众对中医的认知。黄穗平称:“中医学既是一门自然学科,也是一门人文学科,同时它也是艺术学、哲学。我们作为中医,在为患者治疗的时候,不仅要帮助他们解决身体上的痛苦,更重要的是还要解决患者心理上的痛苦。许多病证的出现、好转或加剧,都是和心理变化有关的。如今的中医医生不能只懂用药,而是要会用药、会用手术刀,还要会说、会安抚患者。”
四、活到老学到老
黄穗平虽然已经是全国中医脾胃病科的著名专家,但“活到老学到老”的他,却是一刻也没有停止学习。“尤其是中医学的发展需要与时俱进,中医医生也要去学习现代医学的先进技术,中西医结合,取长补短。”黄穗平说。早在1995年,黄穗平就已经学习并掌握了ERCP(经内镜逆行性胰胆管造影术)技术为患者取胆管结石,他说:“当了一辈子医生,我到现在都不会放松学习,确实是有太多的知识需要学习了。”
这种爱学习的品质,很大程度上与黄穗平的家庭环境相关。出生于广州市的黄穗平是书香世家,他父亲早在20世纪30年代考入中山大学,以后成为一名大学老师,黄穗平的母亲同样也是师范学校毕业。在父母的影响下,黄穗平和他的兄姊们均得到了良好的教育,他们分别毕业于广东广雅中学、广州执信女中、湛江一中和二中等。
20世纪60年代,黄穗平的父亲从湛江被调回了农村。作为最小的儿子,童年时代的黄穗平跟随父母一同回到了家乡龙川县。黄穗平对中药的启蒙正是在这个时候,由于母亲有一款家传的药酒配方,为用白面风的根浸泡在白酒中,擦涂患处可治疗淋巴结发炎,每逢村民前来求药酒时,母亲都会乐善好施,因此受到人们尊敬。黄穗平从小体弱多病,山村缺医少药,因此从那时起,他的心中便埋下了一颗日后定当医生的种子。
五、夫唱妇随共同成“名中医”
1975年,黄穗平高中毕业,他一边当工人,一边准备高考,在经历了2次高考失利后,1979年,他才终于考上现在的广州中医药大学,成为一名医学生。作为班中年纪最大的一名医学生,黄穗平学习更是用功。5年后,黄穗平作为成绩优秀的毕业生被广东省中医院录取,在这里,他不仅找到了自己为之热爱一生的中医事业,同时也找到了自己的灵魂伴侣。
黄穗平的夫人——广东省中医院耳鼻喉科主任李云英,既是他的“学姐”,也是他的榜样。“她比我早一年到广东省中医院,早在1991年她就被评上了广东省十大杰出青年医务工作者。她也比我早5年被评为‘广东省名中医’。”提起妻子,黄穗平顿时赞不绝口。在从医的道路上,两人有着共同的话题,同时也互相鼓励。作为医院里的一对“劳模夫妇”,数十年来,夫妻俩更是从未休过年假。
如今,夫妻俩都成为各自领域的学科学术带头人,同时也作为教授、博士生导师,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青年医学生,可谓“桃李满天下”。经常有人会问到他们,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中医,黄穗平的回答往往很简单,两个字——热爱。“我总是告诉学生,中医是大器晚成,当中医没有什么捷径可言,只有热爱它,不断地去临床实践,积累经验,传承发扬,仁心仁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就一定能够成为患者心目中的名中医。”黄穗平说道。
《广州日报》全媒体文字记者 程依伦
(本文于2020年11月3日发表于《广州日报》)
黄穗平:我的梦想就是一切为了患者的健康
2018年2月3日星期六下午,寒风凛冽,一辆列车向北飞驰,靠车窗的位置坐着一位双鬓斑白、气质儒雅的男子,他若有所思地凝视着窗外,他的脑海里浮现的是上一次他看过的患者,他们好些了吗?他惦记着他们,这位男子正是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大科主任黄穗平教授。
数不清这是多少个周六下午了,如此刻一般,他放弃休息,赶往数百千米外的贫困山区——龙川县,进行每月一次的基层医疗单位帮扶工作。4个小时风尘仆仆的路程,黄主任到达龙川时已经天黑,一到下榻的住所就见到有一大群人等着,原来这些都是挂不到号在此“守株待兔”的患者,他们知道黄主任是他们的好医生,一定会让他们看上病。黄主任简单地吃过晚饭,就在房间里建立起了“临时诊所”,一直忙到深夜。次日一早,黄主任接着在县中医院开诊,50多位门诊患者加上病房患者的查房、疑难病例指导,有人统计过这样一整天高强度的工作,按照一般的说话速度,黄主任要说十万个字以上,其中的辛苦不言而喻,可黄主任心之所系,情之所牵,在信念中鼓舞,在笃定中前行,他的从医之路从不言“辛苦”二字。
几个月前,黄主任到龙川县义诊,一位慢性肠炎的小姑娘已经瘦得不成人形,96岁的老太太一大早在儿女的搀扶下颤颤巍巍地等着他,群众渴望得到诊治的眼神无不冲击着他的内心。他深切感受到、看到边远山区群众迫切的需求,当地主管卫生的县领导也向黄主任提议:能否开设一个“黄穗平名医工作室”,请他定期出诊、查房和带教,既方便龙川百姓找名医看病,又方便基层医生跟随他学习,促进医疗技术水平。黄主任二话没说,毅然决定到龙川县中医院开展医疗帮扶工作。“黄穗平名医工作室”于2017年12月26日在龙川县中医院正式挂牌成立!其实,除了每月定期去龙川县他还奔赴广东多地义诊、讲学、带教等,江门、梅州、高州、阳江、四会、封开等多地均可看见他身影。
作为广东省中医院脾胃病科大科主任,医疗、科研、教学、行政等工作非常繁重,但他始终坚持在临床一线,每周到各分院查房,指导诊治工作,同时作为博士生导师,他为培养医疗后继人才呕心沥血。
已近花甲的黄主任,常年超负荷工作,几乎无暇顾及自己的身体状况,痛风发作时为了不耽误给患者看病,依靠服用止痛药坚持,他时常谈笑说“轻伤不下火线”。常年做ERCP手术操作,要接触放射线,导致他白细胞偏低,可他从未因此减少过进行ERCP的次数。他肺部长了一个直径2.5cm的结节,自己悄悄去胸外科做了手术,术后休息不到一周,术口仍在疼痛,他就回到工作岗位。同事们心痛地说,“主任,您好好休息吧”。可他说,“没关系,忙完这一阵吧”。可忙完一阵又一阵,直到现在也未能好好休息。为此,黄主任的夫人,广东省中医院五官科大科主任李云英教授对他的身体状况非常担心,觉得他过于辛苦,劝他减少去基层医疗帮扶,黄主任的大哥也常常“批评”他,说他工作起来就玩命,不顾惜保重身体。黄主任是这样回应的:“自己曾是广东省中医院培养起来的最年轻的科室主任,如今已是资历最老的大科主任,更是一名有着34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作为一名老党员、老科主任,不能辜负党和医院对自己几十年的培养,不但要医术精,更要医德好,为科室的后辈、自己的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
李云英教授在他的感召下,干脆一起到龙川县中医院建立了自己的工作室,夫妻二人为山区百姓服务的事迹已成为一段佳话。
从医几十年,黄主任总是精益求精、默默奉献,急患者之所急,忧患者之所苦,以精湛的医术、高尚的医德救治了无数患者。黄主任常对同事和学生们说:“选择了医生这个职业,就是选择了奉献,选择了医道就是要做至精至微之事。”他也因此获得了良好的口碑,相继入选“首届岭南名医”“羊城好医生”“2017胡润·平安中国好医生”等荣誉称号,并于2017年入选“广东省名中医”。
春夏秋冬,寒来暑往,此时已是骄阳似火、酷暑难耐。又是一个周六,京九铁路上,列车刚停稳,车上健步走下一位气质儒雅、目光睿智的男子。是的,他正是黄穗平教授。他举目望向远方,胸中似有波涛激荡。贫困山区的病患在等着他,基层医院的医疗团队在等着他,“为全民大健康服务”的信念在指引着他,“传承岐黄、光大中医”的情怀在激励着他……他步履匆匆又沉着稳健,朝着自己毕生的理想——“一切为了患者的健康”,坚定地走下去……
黄穗平广东省名中医传承工作室 叶振昊、林小丽
(本文于2018年7月5日发表于广东省中医院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