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学与文献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章 源远流长,高潮迭起:蜀学的渊源与流变[1]

蜀学是中华学术宝库中少有的源远流长、内涵丰富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曾经经历了先秦孕育、两汉初盛、魏晋南北朝持续发展、隋唐五代异军突起、两宋高峰、元明清相对低迷、晚清民国极盛七个发展阶段,其中又以先秦、两汉、两宋和晚清民国四个时期成果较多、影响较大。蜀学在公元前316年秦并巴蜀前,都是独自孕育的,与中原学术并行发展;从秦并巴蜀以后,经历了“染秦化”“儒化”(或“华化”)等过程,成为中华学术大观园中十分亮丽的明星。在长久的历史发展过程中,蜀学在一定程度上保持着自身的特色,时常具有特殊的创制,对祖国文化作出了重要贡献。先秦时期的阴阳观、三才观、五行观之于中国哲学,汉代以下形成的“七经”“十三经”之于经典体系,“道德仁义礼”学说之于中华核心价值,儒道互补、诸学共治、兼融并包、集杂为醇等治学方法之于中国学术创新,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时至今日也还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