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序
2020年伊始,百年不遇的新冠肺炎疫情开始席卷全球。疫情暴发后,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充分发挥社会主义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越性,采取各种坚决有力的措施,成功地遏制了疫情蔓延,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抗疫精神写就了伟大的抗疫史诗。中国在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取得重大成果、决战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胜利的同时,面对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明确主张各国应当走团结合作、共克时艰之路。新冠肺炎疫情给世界各国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也暴露出当前全球治理体系的一系列问题:强权政治、冷战思维沉渣泛起,单边主义、保护主义逆流横行,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秩序遭受冲击与挫折;个别国家领导层不是设法出台有效政策加强防控,而是竭力向外推卸责任;民粹主义、排外主义和反智主义思潮甚嚣尘上;等等。面对少部分国家将疫情政治化、病毒标签化的错误行径,中国坚定回击任何对中国制度与中国道路的造谣抹黑,坚定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今天,我们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既不能仅仅满足于以中国共产党一次又一次的成功、一个又一个的成就来讲述“中国就是能”,也不能脱离中国实践空谈不切实际的学术理论。要讲好中国故事,既要从理论上逻辑严谨地回答“中国道路为什么行”,又要讲清中国实践操作与理论的一致性及其细节细微之处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只有这样,才能阐述清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中国发展模式与发展道路才能成为有志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国家心甘情愿学习与借鉴的对象。
回顾历史,我们认为抗击疫情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总体检阅,体现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型举国体制有着其他国家不可比拟的制度优势。基于历史发展规律与中国的探索,深入总结中国抗疫经验,有助于我们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
第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科学指引,坚持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马克思主义不仅深刻改变了世界,也深刻改变了中国”[1]。马克思主义深刻阐释了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和必然趋势,指明了无产阶级实现自由和解放的道路。百年来,中国共产党正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坚定马克思主义的信仰,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成就了百年伟业。信仰信念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下,中国取得抗疫的伟大胜利,取得了全面脱贫攻坚的伟大胜利,取得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胜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不仅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实现了理论和实践的良性互动,展现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属性和真理力量,也诠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强大的引领力和阐释力,并成为中国人民能够战胜疫情的精神力量。
第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生命至上。中国共产党一直把坚持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作为干事创业的基本准则。中国政府的所有决策,都是为了人民的长远利益,为了引导、促进、发挥群众追求解放的主观能动性。中国共产党始终将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将增进人民福祉作为治国理政的目标。中国共产党来自于人民,党的根基和血脉在人民,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始终同人民在一起,为人民利益而奋斗,是我们党立党兴党强党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2]“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3],大疫面前,习近平总书记坚定地指出,“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保护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可以不惜一切代价”[4],“人民至上”也成为中国成功控制疫情,快速恢复社会、经济秩序的制胜法宝。
第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适应了中国的实际情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和国家治理体系始终把整体利益置于首位,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新型举国体制让中国在面临如新冠肺炎疫情的危机时临危不乱,渡过难关。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在相似的生产力水平之下,人类组织的竞争力就体现为其组织水平,在人类面临如同新冠肺炎疫情这样的危机或要解决的生产力问题比较明确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有其必然的优越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新中国成立后数十年取得西方发达国家几百年成就的内在动因,也是中国抗疫行动取得战略性胜利的原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引下,需要以正确的方式方法、执行手段,将这种制度优势落实到具体问题的解决进程之中。中国制度的优越性体现在政策制定导向的方方面面,教育与科技以人为本、基建与科研以发展为目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充分调动市场、发挥有为政府与有效市场作用等都是中国政策导向的体现。
同时,新冠肺炎疫情的溯源是一个科学问题,要由科学家群体按科学规律进行相关科研工作。新冠肺炎疫情给人类社会造成重大伤害——经济停滞乃至倒退、人口减少、国际社会交流冻结等,这是对各国制度体制进行总体检验的大事件。疫情暴发后,各国基于本国社会制度、文化心理、经济与科技发展水平等现实条件,出台了相应的财政金融政策、各项应急法律制度,开发与综合运用大数据技术、算法,基于生物医药技术开发疫苗,制定并实施了多项疫情防控模式。对各国疫情防控模式进行比较,对各项政策措施、科技运用体制进行对比分析,从中发掘面对重大外部冲击与危机时不同应对方式的优势劣势,有助于人类未雨绸缪,在和平年代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这就是本套丛书出版的基本出发点。
2021年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中具有历史性意义的一年,既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也是中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当前,全球大国进入科技与体制全面竞争的年代,人类命运共同体是人类文明璀璨的未来。本套丛书的出版,有助于人们从根本上理解中国道路、理解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历程及方针政策,也为回答“为什么中国能、为什么中国共产党能”“为什么中国、中国共产党过去能,而且将来仍然能”等问题提供了相应的解释。以中国实践为指南构筑人类命运共同体,必将给世界各国带来一种真正以人为本、追求人类全方位发展与解放的全新的全球化道路。
编委会
2021年9月10日
[1]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2018年5月4日),人民出版社2018年版,第11页。
[2] 参见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求是》2021年第7期。
[3] 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第18页。
[4] 《习近平在参加内蒙古代表团审议时强调:坚持人民至上,不断造福人民,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到各项决策部署和实际工作之中》,《党建》2020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