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节 新发展理念的由来
一 党的十八大以前的发展理念
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很早就讨论到了新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问题。1945年召开的党的七大指出:“中国工人阶级的任务,不但为着建立新民主主义的国家而斗争,而且为着中国的工业化和农业的近代化而斗争”。党的七大还指出判断中国一切政党的政策及其实践在中国人民中所表现的作用的好坏、大小的标准,“归根到底,看它对中国人民的生产力的发展是否有帮助及其帮助之大小,看它是束缚生产力的,还是解放生产力的”。1947年,在陕北米脂县杨家沟召集的会议上,毛泽东同志做报告《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提出建立新民主主义中国时期内的经济纲领“必须紧紧地追随着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这个总目标。”
新中国成立以后,毛泽东同志认为从新中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之间是一段过渡时期,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路线指出实现国家工业化和进行社会主义改造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本要求。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超额完成。新形势下召开的党的八大指出:国内的主要矛盾已转化为人民对于建立先进的工业国的要求同落后的农业国的现实之间的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的状况之间的矛盾。党的八大强调党和国家的主要任务已经由解放生产力变为在新的生产关系下保护和发展生产力,全党要集中力量去发展生产力,把我国尽快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
当时的中国共产党人将发展理解为现代化,又将现代化等同于工业化或工业社会。虽然从今天的眼光来看,这些认识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但这段时期内产生了许多富有创造精神的方针与设想,它们是中国共产党人早期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认识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的宝贵经验,为后来历代领导集体进一步探索发展之路提供了丰富的借鉴。遗憾的是,其中一些正确的思想在当时未能取得深刻的共识,付诸实践的时间较短或者是在实践过程中出现了曲折与反复。
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总结了过去的经验教训,把党和国家工作重点由以阶级斗争为纲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指出我国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主要矛盾,贯穿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整个过程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决定了我们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社会生产力。邓小平关于发展的著名论断是:发展才是硬道理,可以让一部分人、一部分地区先富起来,先富带动后富,最终实现共同富裕。邓小平同志还对社会主义本质做了新的概括: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在我国改革开放向纵深推进时提出“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的重要思想。江泽民同志认为,发展决定人心向背,要坚持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要把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作为整个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都要正确处理好的重大关系。社会主义是以经济建设为重点的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社会,要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中国共产党在关于发展思想的早期探索中着重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认为发展生产力能够有效促进中国在当时所存在的各种社会矛盾的解决,政府和学界多使用国内生产总值或钢铁产量来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在这些思想的指导下,中国创造了经济增长奇迹,基本解决了人民的温饱问题,但在经济高速增长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环境破坏、发展不均等问题。
新的历史时期提出了新的发展问题,新的发展问题需要新的理论指导。党的十六大以后,我国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新时期,经济社会发展也进入了重要的发展机遇期与矛盾凸显期,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等多个领域都呈现出新的特点。在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认同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并从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的角度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发展理论,提出了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七大指出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性,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提出,在当代中国,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
第一要义是发展。党的十七大强调:“发展,对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决定性意义。”强调第一要义是发展,是基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基于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深切愿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履行党的执政使命做出的重要结论,要求党和政府牢牢抓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坚持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供发展质量和效益。
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内涵在于把人民的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的多方面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要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不断提高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和健康水平,尊重和保证人权,不断提高人们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健康素质,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坚持以人为本需要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发挥人民的首创精神,保证人民的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以人为本,说明发展并不简单地就是国内生产总值的高速增长,发展不能忽视甚至是损害人民群众的需要和利益。
全面发展是指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发展是要推进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可持续发展需要促进人和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基于全面持续可协调发展要求的考虑,党中央把现代化建设总体布局从“三位一体”拓展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尤其强调加快推进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提出了实现国民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理念,强调经济发展方式从粗放向集约的转变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重大战略。
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五个统筹”的思想,即统筹城乡发展、统筹区域发展、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党的十七大报告在“五个统筹”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要统筹中央和地方关系、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我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如经济社会发展不够协调,城乡二元结构亟待改变,地区发展较不平衡,经济快速增长对资源、环境的压力日益加大,这些问题的处理都需要我们更加自觉地运用统筹兼顾这个根本方法。
科学发展观在继续强调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之外,开始注重发展的可持续性,提出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分享经济发展成果、控制经济发展不均等重要思想。中国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保持了强劲的经济增长态势,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我们也需要清楚地认识到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与科学发展观所强调的以人为本、人和自然和谐相处、依靠科技和创新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路径还存在着一定的距离。
二 新发展理念的提出
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正式确立我国实行对内改革、对外开放政策,拉开我国改革开放的大幕。40年的时间里,我国的政治建设、经济建设、社会建设和文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人均GDP达到53980元,与1978年相比实际增长21.4倍。特别是2008年之后,随着世界经济步入下行通道,美国、日本、欧盟等主要发达经济体复苏缓慢,我国经济仍然能够保持中高速增长,对全球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了30%。
值得注意的是,40年经济高速增长的背后,同样带来了许多复杂的经济社会问题。改革开放初期,我国工业基础薄弱,人才储备不足,为了解决人民的温饱问题,只有依靠要素驱动和投资规模驱动,快速模仿和复制外国先进技术,才能迅速提高国家综合经济实力,提升人民生产生活水平。这种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不但是我国经济起步时期的必然选择,也是世界上大部分发展中国家经济起步时期的必然选择。“跨越式”的经济发展方式,促使我国在短短的三四十年里,走完了资本主义国家两三百年的经济发展进程,同时必然使得发展中数百年存在的问题压缩至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2008年是一个分水岭,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全球性爆发,世界经济发展格局发生了深刻变化。国外方面,主要发达国家经济持续低迷,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地缘政治军事冲突频发。国内方面,随着改革步入深水区,经济进入了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发展形势日趋复杂。
时序更替,思想先行,大时代尤其需要大智慧。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勇于实践、善于创新,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形成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这里提到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集中地体现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发展的重要论述,主要蕴含在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发展的新论述及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对新发展理念的重要论述之中。
党的十八大以后,习近平总书记对发展的新论述主要有:我们要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深化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1]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2]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最根本的是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最紧迫的是要破除体制机制障碍,最大限度解放和激发科技作为第一生产力所蕴藏的巨大潜能;[3]要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4]坚持绿色发展,就是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5]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提出并全面阐述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新发展理念。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一场深刻变革。这五大发展理念相互贯通、相互促进,是具有内在联系的集合体,要统一贯彻,不能顾此失彼,也不能相互替代。[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