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的绩效评价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摘要

未来30年,社会建设将是中国发展的中心任务之一,社会建设、社会治理、民生问题、以人为本已经成为引领未来中国改革与发展的关键词,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基本线索和必然要求。在中央的大力倡导和推动下,从中央到地方、从理论界到实务界,人们都对社会建设都给予了极大的关注。当前,国内普遍形成了一种冀期通过加强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来推动和谐社会愿景达成的氛围。当前适时提出社会建设,以实现社会公平正义,维护社会稳定有序,保持社会永续健康发展,将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与此同时,人们也意识到政府绩效评价是地方政府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党政领导干部正确政绩观的重要手段和途径。提升社会建设绩效在地方政府绩效域内的关注度,既是地方政府重视科学发展的外在体现,又是党政领导干部坚定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

本书从绩效评价角度切入,研究地方政府社会建设实绩问题,梳理了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价的主体内容,设计了适用于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的评价体系,构建了具有地方政府特色的社会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演示了地方政府社会建设整体实绩的评价过程,解读了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价的后续治理问题及其路径。研究的初步设想是:既能丰富社会建设、政府绩效评价的相关理论,又能推进地方政府社会建设实践,为地方政府转变社会治理职能,优化地方政府治理结构,维护地方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思路。

本书总共由八章组成,主要讨论以下五个问题:

(1)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价内涵的分析。在对国内外现有社会建设绩效评价理论成果和实践经验系统梳理与总结归纳的前提下,深入剖析我国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价的背景、现状及问题。在管理学、社会学、经济学等学科理论的指导下,结合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价的实际,界定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价的内涵,圈定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价的主体内容。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价是对地方政府组织层面社会治理、社会服务管理绩效进行的评价。基于“民生本位”的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主要涉及社会服务、社会管理、社会动员、社会关系和社会环境五大领域。

(2)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价系统设计。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价体系是基于理论与现实两者的张力,立足于对现有社会建设绩效评价活动的批判提出的,反映了社会建设绩效评价的价值原则和基本特征。针对学术界绩效评价体系表达的莫衷一是,本书基于战略性绩效管理思想,设计了由评价指标、评价主体、评价周期、评价方法和结果应用五个部分组成的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价体系,并使之更契合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价实际。

(3)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指标体系构建。指标体系构建是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价的一项基础性工程,同时也是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价的难点和焦点。要全面、正确地衡量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需要选择一些具有代表性的绩效指标,按照其内在逻辑形成一个完整、科学、合理和有效的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本书基于平衡计分卡逻辑框架,结合B市S区社会建设绩效评价实际,经由战略地图绘制、平衡计分卡开发、评价量表编制,同时辅以隶属度检验、相关性检验、鉴别力检验、信度与效度检验等程序,最终形成包括3个层面、5大领域、60余项具体指标的社会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4)地方政府组织社会建设整体绩效评价。模糊层次分析法作为一种以模糊数学理论为基础的综合评价方法,在政府绩效评价中经常被使用。在B市S区社会建设整体绩效评价分析中,将层次分析法与模糊综合评价法组合使用,可以促进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价的科学性与精确性。基于平衡计分卡框架建立的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经过层次分析法予以确定各项指标权重,减少了指标确权过程中的主观性与盲目性。而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模型的量化评价方法,则证实对定性指标与定量指标的评价皆具有较高包容性。B市S区社会建设绩效评价实践表明,模糊层次分析法在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价中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与实用性。

(5)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价后续治理。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价的目的,不仅仅是得到评价结果,也不局限于为地方政府组织、职能部门或公务人员个人的绩效状况进行排序,而是在现有绩效评价结果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发掘,形成绩效改进总体规划,为提高地方政府社会建设效能、提振社会服务管理士气、提升地区社会治理效果提供依据。在本书研究中,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价后续治理问题主要聚焦于公众参与、制度安排和技术支撑三个方面。针对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价的公众参与不足,从建立确保公众参与主体地位、构建公众参与平台、建立公众参与渠道等方面的公众参与机制,来保证公众参与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价的有效性。针对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价的制度安排不足,从建立健全包括评价程序、绩效问责、绩效申诉等内容的绩效管理制度,来促进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价的规范性。针对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价的技术支撑不足,从建立完善具有数据输入、统计分析、汇报演示等功能的绩效评价信息系统,来保障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价的便利性与准确性。

本书鉴于从事政府绩效管理研究的学者少有从社会建设的视角切入,研究社会建设的学者又少有从绩效管理角度进行探讨,笔者试图把两个方面的研究进行融合,以弥补现有社会建设绩效评价研究的不足。本书的主要观点与可能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五个方面:一是界定了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价的主体内容,从理论上拓宽了管理学、社会学的研究视域。二是把平衡计分卡用于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价,这既推进了平衡计分卡的中国化,又拓宽了公共部门平衡计分卡模式的使用范围。三是以B市S区为例,运用模糊层次分析法对地方政府社会建设整体绩效进行评价,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价过程中指标权重确定偏向主观的不足,同时通过科学的定量化处理克服了政府绩效评价过程中存在的模糊性,相对提高了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价的精度与效率。四是通过对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价后续治理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针对公众参与、制度安排与技术支撑等方面的后续治理路径,为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价的民主性、规范性与便捷性提供了指导。五是通过理论研究与实践探索两方面的努力,全面解构了一级地方政府社会建设绩效评价的全貌,为地方政府开展社会服务管理创新实践提供了理论支撑,同时也为拓展社会建设与政府绩效评价理论提供了经验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