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投贷联动的风险管理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内容摘要

中小企业是促进实体经济快速发展的重要力量,而科技创新类企业是建立创新型国家的生力军,也是实现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结构优化的重要载体。金融的本质是服务实体经济,最终为企业降低融资成本,培育新动能,但融资贵、融资难一直是制约企业发展的主要因素。为完善科技金融服务模式,支持科技创新创业企业发展,2016年4月,中国银监会、科技部、中国人民银行实施《关于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开展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的指导意见》(银监发〔2016〕14号)。

投贷联动业务的模式创新与探索处于初步阶段,而高科技企业的发展所伴随的轻资产、高风险特征对试点商业银行的公司治理和全面风险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实现经济新常态下的结构转型,解决科创企业融资需求矛盾,商业银行需要转变风险态度,构建适合投贷联动模式的风险管理机制。在此背景下,本书以商业银行为研究对象,从风险传导、风险评价、风险补偿、风险应对四个方面来分析投贷联动模式的实践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从投贷联动市场来看,试点范围的商业银行可以在北京中关村、武汉东湖、上海张江、天津滨海、西安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内进行投贷联动试点。在实践中,科创企业主要集中于航空航天、精密仪器、新能源、智能制造、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生态环保等领域,模式选择分为“贷款+”“股权+债权+”等。

从投贷联动风险传导来看,商业银行在实践投贷联动过程中,面临着来自内部和外部的风险。“+子公司”“+VC/PE”“+银行”“+其他机构”模式下,风险传导的路径不同,具体表现为操作风险、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声誉风险、其他风险等。从投资者对投贷联动政策的市场反应来看,相关的科创企业和金融业在政策公布日的超额收益率为正,而仅上海和武汉地区相关行业的超额收益率为正。当商业银行参与投贷联动时,风险的增加会导致监管难度的增加,收益补偿的实现困难,制约项目运行以及实体经济的滞后发展。另外,本书以中国上市商业银行(2008—2017)为初始样本,探讨了投贷联动对商业银行风险水平和绩效的影响,研究发现,投贷联动增加了商业银行所面临风险的同时,也会提升商业银行的绩效,但投贷联动的区域溢出效应并不明显。

从投贷联动风险评价体系来看,本书从政策维度、经济维度、行业维度、地区维度、主体维度、产品维度构建了商业银行投贷联动风险评价指标。另外,本书对风险评价报告机制进行了梳理,主要包括风险评价报告主体、风险评价报告的传递路径、风险评价报告的成果运用。

从投贷联动风险补偿来看,本书首先基于不同投贷联动参与主体的风险偏好差异,以及在企业不同生命周期中参与主体的表现,对不同主体的风险与收益偏好进行分析。基于此,风险补偿的关键应重点关注参与主体之间信息共享与沟通、预期损失的容忍度、收益补偿的期限与确认、风险分担与收益共享的方式。而在设计风险补偿方案时,应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充分发挥政府及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进行产品创新和模式创新。

从投贷联动风险应对来看,本书针对法律法规风险、内部管理风险、金融创新风险和全面监督体系的构建三个方面提出了应对策略。另外,从投贷联动在“非科创”企业的应用来看,本书发现投贷联动的全面开展难度较大,主要原因在于法律适用性风险,经济、社会和文化环境的影响,投贷联动模式的客户选择,投贷联动产品设计等方面增加了模式应用的难度。


关键词:投贷联动 风险传导 风险评价 风险补偿 风险应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