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巴西的中国文化外交
1.巴西与中国的双边关系
1974年,巴西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1993年,两国建立战略伙伴关系,2006年,巴中高级协调合作委员会(以下简称 COSBAN)作为两国间经常政治对话和合作的机构发起。COSBAN将是联合行动计划和其能力领域的十年合作计划的主要决策机构。各小组委员会每年举行会议,以推动联合行动计划的执行,或提出可能的合作领域。两国坚持在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体育文化等领域开展合作,加强文化交流,加强合作。在全面的公共外交努力方面,中巴领导人的高层互访强调“南南合作”关系与“互利”的互补性。
2.中国在巴西的文化外交活动
中国文化外交举措,更好地反映了与巴西文化外交有关的倡议和行动。我们选择了几个不同的领域,如:文化、学术和交流活动,以及媒体、出版和信息活动。
3.文化、学术和交流活动
由于文化外交举措尚未在全国推广,尽管中国语言和文化的提升,中国驻巴西大使李金章评价了双方的积极认可:“近年来,我看到了两国人民在相互了解和理解中成长的兴趣和热情。如文化月、电影周、摄影展、展览和美术表演等活动,以及 2016年里约奥运会和其他体育赛事,都有助于增进相互了解和促进友好相处。这将加强双边文化交流的基础,创造新的机制和形成更长远的视野。”[3]
2018年,巴西国民大会决定将 8月15日设为“中国移民日”,这种承认可能进一步有助于塑造中国形象。
2008年,巴西第一所孔子学院在国立圣保罗大学(圣保罗州立大学)开设。据中国驻巴西大使李金章介绍,目前巴西有 10个孔子学院和 4个孔子课堂,有20,000多名在校生,使巴西成为拉丁美洲拥有孔子学院数量最多的国家。从地理分布上看,巴西的孔子学院分布在全国5个地区,重点是东南地区。
表2:巴西孔子学院分布表
总的来说,孔子学院的目标是为学生提供教育、文化和语言实践。正如在德国的案例中,在巴西的受访者证实,所使用的语言可以将汉办教材和葡萄牙语教材结合起来,因为“有必要使教材适应学生的本地需求”。此外,研究所的一位前工作人员说:“中国的文化元素和国家形象有着很鲜明的元素,但学生可以批判性地讨论和参与这一内容。”[4]最后,虽然私人语言服务的数量正在增加,但扩大汉语教学的倡议有很大的潜力,特别是当涉及初级或中级水平教学,比如在里约热内卢州的尼特罗伊公立中学。
4.促进艺术和传统文化发展
展示中国艺术一直是巴西孔子学院的特色。例如,在 2014年,中国首次在圣保罗巴中美术馆举行了国际著名艺术家作品展。2017年,中国以库里蒂巴国际双年展为主题,展示了中国文化和旅游部选定的作品。此外,还支持中国文化活动和节庆活动,如在圣保罗举办的中国新年庆祝活动或元宵节,由中国驻圣保罗领事馆支持。
5.媒体、出版和文化活动
就中国媒体在巴西的存在而言,CGTN(中国环球电视网),前身是中央电视台(CCTV),也是中国全球电视网络集团的一部分,于 2010在圣保罗开设了一个办事处,负责协调其在拉丁美洲美国的业务,主要使用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2016年,中国官方通讯社新华社推出了一个葡萄牙语的门户网站。这次发射正值里约热内卢奥运会开幕式。除了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国中央广播电台和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的数字版也有葡萄牙语的服务。2018年,中国最大的外语出版机构中国国际出版集团(CIPG)在巴西举办了一次写作竞赛,主题是撰写其与中国有关的经历。谈到文化背景下同巴西的具体合作,中国与葡语城市(澳门)的经贸合作论坛(也称为澳门论坛)是另一个可以开展合作的场所。
6.巴西媒体印象中的中国
在巴西公众舆论中,没有对中国形象的长期系统性的研究,也没有评估中国文化外交对巴西有积极影响的研究。然而,由于中国公司在巴西的实际的存在,使巴西对中国重要性的理解有所增加。在衡量对中国有利观点的程度上,皮尤中心进行的全球态度调查,评估了巴西对中国的看法,其中44%是有利的,44%是不利的(Pew Center,2014)。就不同年龄阶段的人群对中国的观点而言,年轻人对中国的态度比年龄稍大的人更为积极,在 18—29岁年龄组(53%)、30—49岁年龄组(43%)和50岁及以上(36%岁)(Pew Center,2014)。同样,阿蒙尼和维拉斯奎兹(2016)表明在拉丁美洲(包括巴西)的公众舆论中呈现出积极的趋势。虽然这些数字仅是简要说明,并且仍需对中国形象的塑造和对公众舆论的影响进行更深入的研究,但中国所受到的不断上升的关注与它在国外的经济表现息息相关。未来可能会进一步影响中国移民和华人社区数量的增加,这有助于实现国家形象的多样化和个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