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节 订婚是否是结婚的必要程序和条件?
法律焦点
订婚是否是结婚的必要程序和条件,在法律上主要涉及结婚的条件和现行法律对婚约的态度。
法律提醒
1987年,5岁的池露露(化名)到外婆家串门。游戏时,邻居家的小男孩不小心用飞镖刺伤了露露的左眼。经医院治疗无效,被诊断为:左眼因蜂窝组织炎导致失明。小男孩名叫高明林(化名),当时年仅7岁。1个月后,池家要求高家赔偿,可高家只支付了260元医疗费后,因家境平困无法继续付款了。于是由双方的亲属做担保,池、高两家签署了一份协议:“高明林长大成人后娶池露露为妻,若女孩长大后另嫁,双方互不承担责任;若男孩长大后另娶,需付给池露露终身生活费,标准为每月10元钱。”协议签署后,受伤的露露回到自己父母家。她的父母每隔3、4年都主动给男方家寄信,邀请男孩过来玩,希望能够培养两个孩子的感情。但是,对方一直没有过来走动。
就这样18年过去了,两个孩子都分别成年并找到工作。直到2005年,露露回外婆家拜年,才知道当年的小男孩马上就要结婚了。高明林在广东打工时找到了心爱的女朋友,两个人很有感情,已经准备结婚。池家听说后非常气愤,要求高家要么履行婚约,要么对池露露受到的损伤赔偿3万元。高明林拒绝与池露露结婚,他主张自己应当享有婚姻自由权。经鉴定:池露露左眼失明,伤残4级且已影响右眼。
此时,池露露又该如何主张自己的权利?
法律建议
池露露可以将高明林及其父母诉至某县法院,要求当年监护人高家父母及其儿子高明共同赔偿后续治疗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抚慰金等损失。
法律讲解
婚约是指男女双方为结婚所作的事先约定。成立婚约的行为称订婚或定婚。婚约成立后,男女双方即为人们俗称的未婚夫妻。对于结婚的条件前面已有充分介绍,此处从简。但需要指出的是其中不包括订婚。对于法律对婚约的态度。在我国古代,婚姻大多为父母、尊长包办。订婚是嫁娶的必经程序,对男女双方都具有法律约束力,悔约者须按律科刑。例如,明律、清律都规定:女家悔约者,主婚人笞五十,女归本夫,再许他人者杖七十,已成婚者杖八十;后定娶者知情与女家同罪,财礼入官,不知者不坐,追还财礼,女归前夫,前夫不愿者倍追财礼给还,其女仍从后夫。男家悔约再聘者同罪,仍须娶前女;后聘听其别嫁,不追财礼。现代社会订婚现象依然普遍存在,但现行法律对待婚约的态度与古代有明显的不同。我国1950年和1980年《婚姻法》(2001年修正案)以及《婚姻登记条例》,对婚约均无明文规定。我国《婚姻法》体现的是婚姻自由,双方自愿原则,男女双方结婚应当以感情为基础,不主张也不支持结婚以给付彩礼为条件。依据相关法律和司法解释的精神,订婚不是结婚必要程序和条件,法律既不禁止订婚,也不提倡订婚。婚约对于结婚没有法律约束力。解除婚约无需通过任何法律手续。双方要求解约,即可自行解除;一方要求解约,只要通知他方即可。所以婚约中关于“高明林长大成人后娶露露为妻”约定是没有法律约束力的,池露露不能通过起诉的方式要求高明林必须与自己结婚。
但由于高明林在未成年时的过失行为行使已构成民事侵权行为,给池露露造成了重大损失,所以婚约中关于“若男孩长大后另娶,需付给池露露终身生活费”约定,体现双方当事人对于侵权行为进行赔偿的合意,所以法院可以支持池露露损害赔偿的诉讼请求。
法律提醒
由于我国法律既不禁止订婚,也不提倡订婚,婚约对结婚没有法律约束力。所以,笔者建议男女双方的家庭应将婚约的内容注重放在彩礼的给付或返还,以及相关实际财产损害和精神损害等方面,并加强男女双方订立婚约后的感情培养。
证据提示
协议,用以证明高明林侵权行为的存在和损害事实;出具后续治疗费的医院证明,用以证明后续治疗费的必要性和金额;伤残鉴定结论,用以证明损害后果的程度。
文书提示
起诉书和证据目录、伤残鉴定申请书。
答辩预测
高明林及其父母可能认为池露露的主张已超过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而拒绝赔付。
诉讼技巧
在证据方面,池露露应在诉讼中向法院提出伤残鉴定申请,在法院主持下进行伤残鉴定,不必在起诉前自行进行伤残鉴定,以免高明林一方对自行委托的伤残鉴定结论的可靠性提出质疑。在诉讼理由方面,针对高明林一方提出的诉讼时效的抗辩理由,应认为由于协议的存在,使得高明林一方赔偿责任是附延缓条件的赔偿责任,所以诉讼时效应从高明林一方撕毁协议、决定另娶之日起算,本案不超过法律规定诉讼时效。
案件展望
即使高明林一方以诉讼时效抗辩,法院也可以支持池露露的诉讼请求。
裁判设想
法院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零六条、《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一百五十九、一百六十一条判决:高明林及其父母赔偿池露露后续治疗费、残疾赔偿金、精神抚慰金等损失。
核心法词
侵权行为:行为人违反法定义务,由于过错侵害他人民事权益,依法应当承担民事责任的行为;以及侵害他人民事权益,不论有无过错,依照法律规定应当承担侵权责任的行为。
诉讼时效:权利人在法定期间内不行使权力,义务人便享有抗辩权,从而导致权利人无法胜诉的法律制度。
延缓条件:民事行为中所确定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要在所附条件成就时才能发生法律效力。在延缓条件成就以前,行为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已经确定,但是权利人尚不能主张权利,义务人还无须履行义务,即双方的民事权利和民事义务的法律效力尚处于停止状态。
相关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二条:实行婚姻自由、一夫一妻、男女平等的婚姻制度。
《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条禁止包办、买卖婚姻和其他干涉婚姻自由的行为。禁止借婚姻索取财物。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一百零六条:公民、法人由于过错侵害国家的、集体的财产,侵害他人财产、人身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六条: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一)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二)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三)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四)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一百五十九条:被监护人造成他人损害的,有明确的监护人时,由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监护人不明确的,由顺序在前的有监护能力的人承担民事责任。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一百六十一条:侵权行为发生时行为人不满十八周岁,在诉讼时已满十八周岁,并有经济能力的,应当承担民事责任;行为人没有经济能力的,应当由原监护人承担民事责任。行为人致人损害时年满十八周岁的,应当由本人承担民事责任;没有经济收入的,由抚养人垫付,垫付有困难的,也可以判决或者调解延期给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