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爱不过我懂你:父母共情陪伴手册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各方推荐

父母必须明白一件事:父母的焦虑,总会以各种形式压到孩子的身上。在这样的旋涡中,父母可以站在更高的位置上提出一个问题:从爱的角度出发,我们应该怎么做?这本书给出了答案——学习孩子眼中的世界,重新审视我们自身的经验,学习如何更好地去共情、去陪伴,用“懂你”的方式去“爱你”。

俞敏洪

新东方教育集团创始人

谨向所有的家长——其实远不只是家长,应该包括所有与儿童、青少年打交道的成年人——推荐《最爱不过我懂你》这本书。把一个专业心理助人领域里的基础技能,移植到亲子教育中来,不是灵机一动然后夸夸其谈,而是创造性地开发、剪裁,针对性地找准实践上的痛点,适应性地做得易学易用,这不容易!更难得的是,用足够长的时间进行试验与打磨,用数据来证明它的价值。共情陪伴,值得学习!

江光荣

华中师范大学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

中国心理学会临床与咨询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前主任

希望孩子能拥有快乐的童年,又担心“放手”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父母如何学习了解到科学的教育方法,培养有自信、有自驱力的孩子?《最爱不过我懂你》会带给你答案。

樊登

樊登读书首席内容官

共情陪伴,是当今社会育儿焦虑的一剂解药;“我懂你心”,是父母面对各种挑战并引导孩子健康成长的前提。伍新春教授作为一名心理学家,将人本主义的共情深入浅出地娓娓道来,用大量鲜活的实例说明共情陪伴的价值、理念、内涵、原则、层次、步骤,为千千万万家长描绘了如何用温暖的态度和科学的方法,建立和谐的亲子关系,培养出有幸福感的孩子,成为有价值感和成就感的父母。这本经过3000多所学校和近10万家庭实践检验的共情陪伴手册,是看得懂、学得会、用得上的科学育儿宝典。建议每位父母和教师都来学学共情陪伴,让共情陪伴之光照耀每一个孩子的幸福成长之路。

樊富珉

清华大学心理学系教授(荣休)、博士生导师

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临床与咨询心理学院院长

中国心理学会积极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书中不一定有“黄金屋”“千钟粟”,但这本书中藏有一把金钥匙,这是千真万确的。

面对“熊孩子”成长中的一万种烦恼,无数家长焦头烂额,心中忐忑茫然,应对倦怠乏力。《最爱不过我懂你》基于人本主义心理学本质,举重若轻地给出了简单易行、操作稳健又极富成效的“共情”之法,可谓海中灯塔,明亮温暖,让人读后茅塞顿开,信心倍增。

如果你想寻求更美好的人际关系和更完善的自我发展,此书也是心灵圆融丰盈的利器。

毕淑敏

作家

心理学家

我们坚信,每个孩子的内心都有一个“小宇宙”。而“小宇宙”是否会如期喷发,喷发出的是正能量还是负能量,在很大程度上与孩子周边的成年人有关——这就是“教育”的价值与魅力!共情,是打开孩子内心“小宇宙”的那把钥匙;而共情陪伴,则是正向激发“小宇宙”最有力的教育。据我了解,家长的焦虑是千奇百怪的,从书中的事例可窥一二。伍新春教授能透过光怪陆离的现象找出现象背后的本质,了不起!于是我大胆地建议:基于每位家长内心都有一个“没长大的孩子”,请伍新春教授得空时再写一本“共情”家长的书,来滋养家长焦虑的心灵。

芦咏莉

北京第二实验小学校长

博士、教授、正高级教师

国家督学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孩子心里到底在想什么?父母应该如何与孩子相处?如何激发孩子成长的自驱力?伍新春教授在这本书中提出通过共情陪伴解决上述问题,既具备理论根基,又包含鲜活的案例,对家长在共情陪伴中的常见困惑进行了详尽解答,帮助家长与孩子实现共情。

李永乐

人大附中教师

科普视频创作者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强调“以儿童为本”,但很多教师和家长无法落实在行动上,甚至错误地将尊重和接纳理解为“溺爱”,或者狭义地理解为“静待花开”。《最爱不过我懂你》则为我们落实“以儿童为本”提供了科学的理论和实践指导,特别是书中详细阐述的共情陪伴的“换位思考、感同身受、积极回应、正向引导”四层次和“停、看、听、说、做”五步法,非常具有实操性,能够帮助我们真正读懂孩子,切实提升师幼互动质量和改善亲子关系。期待我们在学习这本书之后,都能高质量地陪伴孩子成长!

黄珊

北京师范大学实验幼儿园总园长

北京市特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