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钟鼎文
钟鼎文又称金文、籀文,因铸刻在青铜器上而得名,一般又称钟鼎款识。所谓款识,大体上有四种说法,第一种说法以刻为款,以铸为识;第二种说法以阴文凹入者为款,以阳文凸出者为识;第三种说法以刻在器外的为款,刻在器内的为识;第四种说法以花纹图案为款,以篆刻文字为识。不管哪一种说法,钟鼎文的洋洋大观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个高峰时期则是众所公认的。
其中,特别重要的作品如大盂鼎铭文,此鼎是西周青铜器中的重器,其铭文长达292字,字体敦厚工整,常用粗画和肥厚的点团出现在笔画之中,形成了特有的节奏感。铭文的内容,记载了周康王二十三年(前998),贵族盂受策命时,周王昭告殷商灭国的教训和姬周立国的经验,并赐予盂大批的奴隶,要求盂不忘祭祀,效忠周室。字体的凝重与文字内容的严肃,无疑是相合拍的,同时也是与鼎器的狞厉之美相合拍的。
利簋铭文共四行32字,铭文简朴,记载了周武王吊民伐罪,消灭商纣,建立政权,其下属利因功受赏,于是铸造了利簋作为纪念。铭文纵写成行,横距则参差不齐,字体疏朗潇洒,细劲而修长,颇有妩媚之致(图2)。
小克鼎铭文在三代钟鼎文中独具特色。它纵横有格,一般一字一格,但个别字又不受规格的束缚。字体细瘦,结体有疏密的变化,但个别字又显得十分粗肥……凡此种种,都在严整中流露出灵动的变化(图3)。
一般钟鼎文的结体,大多取纵势,唯有散氏盘以横取势,在众多的青铜铭文中独树一帜,引人注目。铭文结构奇古,线条圆润而凝练,因取横势,所以重心偏低,更显得朴厚凝重(图4)。
毛公鼎是迄今所见青铜器中铭文最长的一件作品,共有497字,内容记载了周王要求毛公效忠王室,并赐予大量珍贵物品的事件。其字形修长,用笔峻瘦,姿态生动活泼,在凝重浑厚中增加了灵动跳跃的秀气。由于字数较多,密密麻麻,更给人以大珠小珠落玉盘的音乐节奏感,是三代钟鼎文中的杰作之一(图5)。
史墙盘铭文共284字,其内容追颂了周初文、武、成、康、昭、穆各王征伐四方、统一天下的功业,以及器主徽氏家族在征战过程中的发展历史,如实地反映了那个血与火的时代精神。铭文字体规整端庄,笔画圆厚凝重,似乎充溢着一种恢宏的大度和令四方臣服的自信。
图2 利簋铭文(局部)
图3 小克鼎铭文(局部)
图4 散氏盘铭文
虢季子白盘铭文记载了虢季子白受周王之命征伐西北境内的少数民族,斩首五百,俘虏五十,于是受到奖赏,铸盘作为纪念,并祷告“子子孙孙,万年无疆”。铭文的布局极为疏朗,字体也十分灵秀(图6)。
图5 毛公鼎铭文(局部)
图6 虢季子白盘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