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节 学会与室友友好相处
案例导入
一、寝室人际交往中存在的问题
有很多刚刚步入大学的学生面对新的环境和陌生的寝室同学,会出现很多困惑,提出各种问题。如我的作息时间和寝室同学的不一样怎么办?上铺不爱干净,我怎么和他相处?我没有集体生活经验,不知道怎样与寝室同学相处怎么办?我性格比较安静,如果室友过于活泼怎么办?诸如此类的问题,都属于大学新生所面临的如何正确处理大学寝室生活中的人际交往问题。
寝室或公寓是大学生学习时间以外生活、休息、调养精神、调整心态和修身养性的主要场所。在大学里,同寝室同学之间互称室友。而室友之间的人际交往则是大学生活中人际关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与室友相处?室友间如何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这与大学生的成长、成才与发展密切相关。如果室友关系处理得好,将会促进大学生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进步,反之,则有可能给自己或他人带来不必要的烦恼甚至造成伤害。
(一)成长环境差异所致
大学生来自祖国各地,或者来自城市或者来自农村,有的家庭条件优越,有的家庭条件贫困,不同的家庭环境使得他们养成了各自的生活习惯。来自城市的大学生,大多数人在家里都有自己独立的生活空间,来到大学后,五六个人住一个房间,有的同学感到很不习惯。有的独生子女,习惯以自我为中心,在大学生活中经常出现人际关系处理不佳的现象。
其实,同学们之间并没有什么根本的利益冲突,发生矛盾也全是源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或是大家有些不一致的习惯。如,有的人自理能力较差,有的人爱静;有的人善动,有的人喜欢早睡起早,有的人喜欢熬夜晚起,有的男生臭鞋、臭袜子不洗,熏得同寝室的同学难以忍受。一些小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时解决,久而久之,就会形成积怨。某些高校有的大学生往别人暖瓶里扔杂物;有人把别人的洗漱等生活用品给扔了。有人往他人浸泡的洗衣服盆中倒茶叶末、咖啡等,这种以怨报怨的行为,只能使矛盾激化,导致互相伤害,甚至出现违法犯罪的行为。例如,“马加爵事件”对我们的警示。
2004年2月23日,某大学6幢317号宿舍发现4具男性尸体,经查死者是该校的4名学生,公安部门在之后的现场勘查和调查访问后认定,4人的同学马加爵有重大作案嫌疑。而此时马加爵已失踪数天。
据马加爵在落网后交代,他之所以杀死同学,起因只为一次打牌时吵架。自认为打牌不作弊的马加爵,对同学说他打牌经常作弊心生怨气,由此产生杀念。马加爵已被人民法院判处死刑并执行。但是,马加爵事件引发的思考却并未就此结束。
马加爵之所以走上犯罪道路,原因是多方面的。这其中既有外因,即教育、管理等方面的原因,又有内因,即马加爵个人的原因。两者相比,内因无疑是主要的原因。就内因而言,既有思想方面的原因,即马加爵忽视了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的学习与改造,也有心理方面的原因,即马加爵性格上的缺陷、正常情感的缺失。
马加爵事件只是极端的个例,但由此反映出的问题却值得我们高度重视。当前,大学校园里重知识教育轻思想道德教育的现象普遍存在,而其中心理健康教育尤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们应该认识到,要成为对社会的有用之才,除了要努力提高自己的知识素养以外,还必须加强思想道德修养,不断完善自己的人格。
(二)贫富差别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大学生来自不同的地区,地域的差异可能带来贫富差距,这种“经济的不平等”导致的矛盾在大学生中也很普遍。由于贫富差距引起的贫困生的自卑心理,在大学校园里也是一种高发性的心理问题。如果这些关系处理不好,给大学生带来的心理伤害常常会影响他们的发展。新入校的学生因为刚离开家,到新环境还有点不适应,这方面农村来的学生较为突出。有许多学生心里沮丧、郁闷,精神压力过大,校园里近年来也经常发生一些类似的不愉快的事情。
(三)懒惰、不讲卫生易引起同学反感
例如,有人在寝室里乱扔东西,很少或从来不叠被子,床上乱七八糟,脏、乱、差,书本等学习用品杂乱无章,袜子穿完不洗,臭鞋床下一扔,跑完步、踢完球一身臭汗不洗,上完厕所甚至不冲,从来不打扫寝室,反而是垃圾的制造者……这些恶习常让室友忍无可忍,尤其是一些爱干净的同学,一旦意识到自己成为寝室的“清洁工”的时候,心头必然不快。长此以往矛盾冲突就会发生。
(四)同学关系过分亲密反而会导致人际关系紧张
有的同学做事“我行我素”,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过度地要求别人。有的人无论室友当时是否愿意,都要拉着室友一起吃饭、上课、上网、锻炼、逛商店、看电影、会老乡等,过于亲密的交往使得室友失去了与别人交流,以及自主支配的时间与空间,狭隘的人际关系让室友觉得空虚,而对此人的“友好”烦躁不堪。“依赖性”朋友在女大学生群体中并不少见,过多地占用别人时间的行为在心理学上称为“成人依恋”。
过分亲密的另一种形式就是不分彼此用别人的东西。然而凡事要有“度”,亲密得太“不拘小节”了,好事也会变坏。比如反正是好兄弟的东西,一包饼干算什么,先吃了再说;下雨天不想买饭打水了,就请同寝室的姐妹代劳一次吧……一次、两次还可以,长此以往,再铁的兄弟、再亲的姐妹,也会生出反感。尤其是因为事情发生在朋友之间,同学们大都会选择低调处理,但如果心头的不愉快长久得不到消除,沉默也总有爆发的一天。
(五)目中无人、霸道行事
有的同学在寝室里说话总爱与别人抬杠,以此来表明自己的标新立异、与众不同。他们做任何事情,不管是非曲直,总是“我的观点绝对正确”,并且盛气凌人,强迫别人接受自己的观点。这种行为很容易激发别人的逆反心理和抗拒行为,在同一寝室里,不见得谁的观点就比别人高明多少。孔子曰:“三人行,必有吾师。”任何人都不会是完美的,善于向别人学习,取他人之长,补己之短的人才是精明的人。哲人说过,一个苹果交换另一个苹果,结果每人手中还是一个苹果,一种思想交流另一种思想,你就有两种思想。特别是当代大学生,更要有理智,要有自知之明,通过向别人学习,从而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所以,当同学们在谈论某种话题或探讨问题时,要畅所欲言,交流思想,要以研究、切磋的态度进行。
(六)“夜猫子”型影响同学休息
很多大学生在寝室里有电脑,电脑给学习带来的好处是非常明显的,但是,如果夜里打游戏或者语音聊天,午夜还不肯关机,搞得寝室里鸡犬不宁,常常把大家从梦中惊醒,这会使同学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起来。夜里聊天、打游戏等活动都不应该无视别人的权利而强行进行,应该遵守寝室共同的制度规则。
(七)焦点人物易遭人嫉妒
有些出类拔萃的学生,如三好学生、优秀学生干部等老师眼中的好学生、学习上的尖子、社会工作的骨干、精英等,常常是同学关注和嫉妒的对象,如果这类同学在言行上表现不当,会引发同学间的矛盾甚至导致悲剧发生。
二、与室友和谐相处的基本原则
(一)理解、宽容、尊重他人
其实,同学们之间并没有什么根本性的利益冲突和原则性的利害关系。之所以发生矛盾,都是源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或者是大家有一些不同的生活习惯、思想观念以及认识问题的角度不同而已。“金无足赤、人无完人”,谁都会有不小心说错话、做错事的时候,更何况正处于成长阶段的青年大学生呢。面对别人的小错误,我们要学会宽容。容人者,人容之。同学相处,发生小摩擦、小误会是常有的事,但只要胸怀大度,不去计较鸡毛蒜皮的得失,就能保持和谐的同学关系。
俗话说: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只有你尊重别人,才能赢得别人对你的尊重。尊重他人要做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自己做不到的事情,不要强求别人做到;应该自觉遵守寝室管理规章制度,不乱扔垃圾,不要夜里看书、聊天、玩游戏,凡事多为他人着想。
应该与室友统一作息时间,对日常起居生活给予理解、宽容和包容。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团结协作、互相帮助,不搞“小帮派”“小团体”;完成该做的寝室内务;要遵守人人平等的原则,千万不能轻视任何人,如差生、贫困生以及有生理缺陷的室友;要学会换位思考,想一想如果自己处在他人的位置上又会怎样,他人为什么会这样思考问题和处理问题,或许有他的道理,能站在对方的立场和角度去分析问题,就能理解对方。要做到求大同、存小异。
宽宏大度是人的美德。宰相肚子能撑船。“忍得一时忿,终身无烦恼。”在生活中,一个善于体谅、理解他人感受,多从别人的角度想问题的人,总会受到别人的尊敬。同学相处,不能时时处处以自我为中心,应当多考虑别人的感受,约束过于个性化的言行举止,自觉维护公共环境和秩序。这样可以减少摩擦,避免不愉快的事情发生。
要善于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经常反思自己的不足,像鲁迅先生那样:解剖自己严于解剖别人。
(二)要增进沟通和交流,做到以诚相待
诚实守信,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更是现代社会做人的原则。苏轼说:“服人以诚不以言。”我们常讲:“要善待人生。”这里包括两个含义,即善待自己和善待他人。善待他人就是善待自己。同学们在同一寝室里生活,难免出现矛盾、产生误解,不要因为大家有矛盾、有误解而轻易放弃同学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彼此视为仇人,你不让我好过,我也不让你舒服。这样,只能使矛盾更加激化,从而造成不必要的伤害。面对矛盾和误解要主动沟通和交流,主动和解,不要让误解阻隔了同学之间的好友情意,争取多沟通、多交流。说话、做事要注意分寸,即“度”。冰心说得好:要提防的是:忧郁时的文字,愉快时的言语。邓拓先生说:“虚心对于任何人,在任何时间和任何地点,做任何事情都是必要的。”
另外,要经常参与大家的讨论与集体活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了解自己和他人,消除彼此之间的误会,加强相互的理解和信任。
(三)要发自内心地赞美他人
要学会和善于欣赏赞美他人,常说:“你太棒了!”“你的文笔真好,这文章写得太漂亮了!”“你这个头型真好看!”“你穿衣服真得体,真漂亮!”,等等。这种赞美的话语会给被赞美者带来愉悦,引起积极的情绪反应。情绪具有传染性,好的心情会传染给周围的人,快乐可以消融人际关系的僵局,使寝室关系变得融洽、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