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支配的占有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译者序
人生所求不应在所有

一本书有益且有趣,便可谓好书。《被支配的占有欲:为何我们总想要更多?》正是这样一本好书!它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地阐释了所有权心理如何塑造并控制我们人类的行为,令人耳目一新、茅塞顿开。

“拥有”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是人类心智中最强大的概念之一。“得寸进尺”“得陇望蜀”形象地描绘了人性中贪婪的一面。人们为何总想要更多,总想不停地占有呢?为什么同样是获得一只手表的所有权,但名牌手表(如劳力士)却比普通手表更令人快乐呢?所有权从何而来?为何它如此抽象却连孩子也能理解并且运用自如呢?很显然,许多人一味地追求所有权,却并没有真正地去思考过这些问题。

《被支配的占有欲:为何我们总想要更多?》作者是屡获殊荣的认知心理学家布鲁斯·胡德。他在书中为我们清晰地阐述了所有权这个概念,人们如何习得“所有权”,为什么需要拥有所有权,以及人类为什么在这方面具有独一无二的能力。这些问题的探讨无疑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旦你明白了所有权观念源自童年时代,那你将会知道应该如何理解他人以及如何教育孩子;一旦你知晓拥有某件东西并不仅仅是完成交易那么简单,那你就能发现自己的弱点是如何被他人操控的;一旦你理解所有权是自我的延伸,那你或许可以提升涉及自身利益时的谈判能力。

人类天生具有竞争性,我们进行自我-他人比较的一个明显的方式是基于我们拥有的东西。想要拥有更多的欲望正是由我们和竞争对手之间在所有权上的相对差异所驱使。所有权这个概念是从人和动物最原始的“占有”发展而来。我们对所有权的态度主要与个人身份和社会公认的隐性规则有关,始于婴幼儿直至成年。

所有权造成了不平等,并通过特权继承的优势,使社会中的不公平被固化。然而,道德的存在又可以让拥有较多资源的人与拥有较少资源的人进行分享,人的天性和道德原则也会促使人出现利他行为,社会因此而显得比较公平。

无论是穷人还是富人大都热衷于积累和炫耀财富,以获得身份认可和社会认同,但拥有财富和获得幸福之间并非简单的对应关系。针对贫富差距、消费主义、金融危机、奢侈品消费、财富分配、炫富等当下热门社会话题,作者深刻剖析了其映射的炫耀性消费、恶意嫉妒、刻板印象等心理现象与行为表现。

我们所拥有的一切塑造了自我。所有物是自我的延伸,甚至我们需要通过自己的所有物来外化自我,通过所有物传达出我们是谁的信号。因此,人们对财富和物品表现出情感依恋、拜物主义甚至恋物癖,不情愿分享自己的所有物,也更害怕失去已经拥有的东西。

人们常说,能读一本好书是读者的幸运。我想说的是,能译一本好书更是译者的幸运。能与《被支配的占有欲:为何我们想要更多?》这本好书结缘,我要感谢中信出版社的编辑团队。2022年1月编辑联系我,问我是否有意愿翻译这本书。我对这本书的内容很感兴趣,便欣然同意,并邀请活跃在科研教学一线的5位年轻的心理学博士加盟,他们是胡颖(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助理研究员)、李开云(济南大学副教授)、刘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彭玉佳(北京大学研究员)和赵科(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研究员)。数日后我们就与中信出版社签署了这本书的图书委托翻译合同,并明确了分工。具体分工如下:

引言(胡颖译)

第1章 我们真的拥有什么吗(傅小兰译)

第2章 非人类可以占有,但只有人类能够拥有(赵科译)

第3章 所有权的起源(李开云译)

第4章 只是关于公平(李开云译)

第5章 所有物、财富与幸福(胡颖译)

第6章 我即我之所有(刘烨译)

第7章 放手(彭玉佳译)

尾声(彭玉佳译)

致谢(彭玉佳译)

翻译团队紧锣密鼓地着手工作,很快完成初译稿并进行了第一轮译者间互校(每章译者审校其后面一章的译稿),提交全书初译稿半个月后得到编辑修改建议;之后我们修改初译稿,并进行第二轮译者互校(每章译者审校其前面一章的译稿),又对整合后全书译稿进行了两轮审阅,最终将全书定稿提交于编辑。

回想翻译过程,感触最深的就是作者对于所有权的独特视角并始终将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结合作者阐述的理论与观点,我们也真切感受到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的鲜活事例,进而与作者产生强烈的共鸣。作者布鲁斯·胡德是布里斯托尔大学实验心理系认知开发中心现任主任,也是已有200年历史的“英国皇家科学院圣诞演讲”的明星专家。他履历丰富,曾在剑桥大学和伦敦大学担任研究员,是麻省理工学院的访问学者,在哈佛大学任教。布鲁斯·胡德的思路清晰严谨、抽丝剥茧,文笔自然生动、流畅连贯,素材信手拈来、通俗易懂,例如:旅途过程中无人认领的杂志、公地悲剧、公园中有趣的石头、安抚孩子的法宝“安全毯”……让我们了解到所有权与自我、公平、道德、财富及幸福等的深层次联系,并且对于人们为何总是想要得更多也有了更深刻的思考。

我相信读者们一定会喜欢上这本书。对所有权的思考会让我们深刻反思和重新认识人生的意义。如果我们都能不再那么看重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也许就会生活得更幸福吧!

最后,我代表全体译者,感谢中信出版社的邀请以及对译稿提出的意见和建议,感谢所有参与成书的工作人员!我还要感谢彭兴业博士、生冀明博士和康政先生提出的建设性意见和建议,感谢全体译者齐心协力、精益求精,最终呈现给读者朋友们这样一本有益且有趣的佳作!

傅小兰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 所长
中国科学院大学心理学系 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