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希米亚与普法尔茨之战
1617年6月,斐迪南大公成为波希米亚国王。根据他接受的耶稣会教育,斐迪南二世赞成天主教的反宗教改革计划。他登基后的第一项政策就是取消鲁道夫二世于1609年批准新教信徒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敕令。然而,这种旨在巩固个人权力的做法使他遭到波希米亚贵族的彻底反对,宗教与政治争端不断发生。1618年波希米亚起义爆发,同年在著名的第三次“布拉格掷出窗外事件”中,信奉天主教的高级官员被从一扇窗户扔到宫殿外的护城河中。这种对君主的侮辱标志着波希米亚起义的开始。反抗者们组成三十人议会,并迅速寻求新教诸侯的支持。
巴洛克风格的辉煌(第23页)
布拉格的圣尼古拉教堂是欧洲巴洛克风格宗教建筑的杰作之一。该教堂由克里斯托夫(Krystof)和基里安·伊格纳克·迪恩岑霍夫(Kilian Ignac Dientzenhofer)设计,建于17世纪下半叶的城市重建时期,当时正值白山战役、波希米亚被迫皈依天主教以及君主政权建立的政治变革时期。
布拉格统治者被掷出窗口事件
1609年,鲁道夫二世的亲笔信暂时平息了波希米亚新教徒和天主教徒之间的敌对情绪。1617年,斐迪南二世加冕为波希米亚国王之后,这种紧张局势又达到顶峰。
1618年5月23日,一群新教贵族冲入布拉格城堡,将波希米亚政府的两名高级帝国官员——天主教徒贾罗斯拉夫·博里塔·德·马丁尼(Jaroslav Borita de Martinic)和维莱姆·斯拉瓦塔·德·克卢姆(Vilem Slavata de Chlum)以及一名办公室职员从窗户中扔出。他们三人虽然摔下城堡,但却因为一堆杂物缓冲而幸存下来。这次行动被认为是对皇帝权威的挑衅,让人想起1419年和1483年在布拉格发生的胡斯战役相关的掷出窗外事件。但这一次,新教反抗者并不满足于这种暴力行为。他们致函维也纳,声称这次行动并非针对神圣罗马帝国皇帝,同时驱逐布拉格市政厅内忠于哈布斯堡王朝的步兵。第二天,奉行新教的诸侯聚集在一起,共同选出新政府。1619年,普法尔茨选帝侯弗里德里希五世(Friedrich Ⅴ)被加冕为波希米亚国王。
插图 版画《布拉格掷出窗外事件》,灵感来自温泽尔·冯·布罗齐克苏尔(Wenzel von Broziksur)的绘画。
斐迪南二世继承马蒂亚斯的皇位,于1619年正式成为神圣罗马帝国皇帝。但是,波希米亚反抗者们拒绝承认他,并拥立普法尔茨选帝侯即弗里德里希五世(1619年—1620年)为波希米亚国王。弗里德里希五世被称为“冬王”(Roi d'un hiver),因为他的执政期仅从1619年11月持续到1620年11月,弗里德里希五世也是新教联盟的领导者。斐迪南二世难以应对波希米亚激进的人民起义,反抗者很快便控制住布拉格,他们随即向维也纳进军并准备围城。神圣罗马帝国内加尔文派诸侯并未对此进行干涉,以反加尔文主义著称的萨克森公爵则选择支持天主教皇帝(斐迪南二世)。
掷出窗外事件的影响 布拉格第三次掷出窗外事件迅速传遍整个欧洲——无论是天主教国家还是新教国家。因为波希米亚局势急剧恶化,西班牙驻维也纳大使也在其寄回西班牙的信件中表达自己恐慌的心情。新教徒则十分乐于见到这一事件的发生,并在报纸、传单以及年鉴内进行广泛宣传。
插图 1618年《战争报》(WarhafftigeZeitung)内页中描绘掷出窗外事件的一幅版画。
教皇,西班牙、波兰和德意志天主教联盟选择与斐迪南二世并肩作战。1620年,布拉格附近爆发一场决定性的战役。以“身穿盔甲的修道士”(Le moine en armure)著称的蒂利伯爵约翰·采克拉斯(Johann Tserclaes)为天主教徒赢得白山战役的胜利。经过两个小时的战斗,新教军队溃败而逃,普法尔茨遭到入侵并被瓜分。波希米亚和摩拉维亚王国的剩余领地在没有遭遇激烈反抗的情况下便被占领。
天主教在白山的胜利
1620年11月18日,当布拉格圣维托大教堂的钟声在正午时响起,决定波希米亚命运的战争——白山战役在布拉格附近的山丘上打响。由不同背景的雇佣军组成的新教国家军队与神圣罗马帝国天主教皇帝斐迪南二世的军队对峙。传说天主教军队获得胜利是因为得到胜利女神的帮助。这场胜利不仅结束了波希米亚的新教起义,而且造成波希米亚王国失去独立地位而成为哈布斯堡王朝的承袭领地之一。作为波希米亚王国的所有者,斐迪南二世可以随意进行政治镇压与重组天主教。那些未能逃到国外的起义首领都被俘虏了,其中的27人于1621年6月21日在布拉格被斩首。与此同时,德语在波希米亚王国被强制规定为官方语言;宗教宽容政策遭到废除;当地民众被迫皈依天主教。
插画 描绘白山战役的油画,现存于罗马圣母马利亚教堂。
① 白山 今天,这里只剩下一堆石头,提醒着人们,布拉格北部边界的这座山在1620年是白山战役(捷克语为Bíle Hore)的战场。
② 天主教军队天主教军队包括由布克奎伯爵(Le comte de Bucquoy)率领的神圣罗马帝国军队以及蒂利伯爵(Le comte de Tilly)指挥的天主教联盟军队。
③ 新教军队 安哈尔特诸侯克里斯蒂安(Christian)指挥的新教军队由捷克、匈牙利与德意志的雇佣军以及来自英国和荷兰的少数军队组成。
④ 帝国骑兵 帝国骑兵是一支由来自意大利的军队组成的国际部队。其中一部分军队是托斯卡纳大公(Le grand-duc de Toscane)派来的,由阿马尔菲公爵奥塔维奥·皮科洛米尼(Ottavio Piccolomini)率领。
⑤ 黑桃林 经历过弗兰德地区无休止的战争锻炼后,蒂利伯爵和布克奎伯爵指挥下的西班牙方阵(Tercio)在白山战役中表现突出。
⑥ 布拉格 新教军队失败后,布拉格城未做任何抵抗便向神圣罗马帝国军队投降。“冬王”弗里德里希五世逃离布拉格。波希米亚王国直到1918年才重获独立。
宣告战败
虽然新教军队在山坡上的位置本应有助于军事防御,但是一系列情况造成他们的溃败。一方面,新教军队在拉科夫尼克战役后十分劳累且士气低迷;另一方面,新教军队人数(2万人)少于训练有素的天主教军队人数(2.9万人)。后者封锁了通往布拉格的道路,并集中攻击捷克的中央兵团。捷克中央兵团仅勉力抵抗了两个小时,而匈牙利骑兵和图恩伯爵(Le comte de Thurn)的兵团则溃散而逃。当特兰西瓦尼亚诸侯的3000名骑兵到达战场准备营救新教军队时,战争已经结束。大约5000名新教徒士兵以及1000名天主教徒士兵在那一天丧生。
天主教压倒性的胜利带来极大的影响。斐迪南二世将波希米亚变成自己的承袭国。波希米亚王国的王位必须在奥地利的哈布斯堡家族中传承,无须获得议会的同意。斐迪南二世还撕毁鲁道夫二世的亲笔信并开始迫害加尔文派信徒。路德教牧师或遭到驱逐或锒铛入狱,而耶稣会士则重新回到宗教信仰以及宗教教育的中心。
普法尔茨遭到入侵并被瓜分,西班牙和巴伐利亚势力开始控制这一地区。1623年前后,斐迪南二世所捍卫的天主教似乎在神圣罗马帝国内部取得决定性的胜利。新的领土分配有利于天主教诸侯,这使得他们在选帝侯中的人数显著增加。巴伐利亚王国的马克西米利安获得选帝侯的头衔与普法尔茨地区的控制权。在此之后,他在普法尔茨掀起一场系统的、激进的反宗教改革运动。
但奥利瓦雷斯公爵(Le comte-duc d'Olivares)于1621年在西班牙的掌权标志着西班牙侵略黩武政策的回归。因此,西班牙再次发动反对联省共和国的战争,而这毫无疑问使得新教强国感到不安。
在神圣罗马帝国内部,一些新教诸侯试图联合起来寻求外国势力的支持。事实上,天主教徒和新教徒之间的战争火焰并未熄灭。例如,来自不伦瑞克地区的极端基督教徒欧内斯特·冯·曼斯菲尔德(Ernest von Mansfeld)或来自巴登—杜拉赫的格奥尔格·弗里德里希(Georg Friedrich)等新教军阀,率领着雇佣武装军队摧毁德意志地区,并没有给胜利的天主教军队以任何喘息的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