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合之众:大众心理研究(英汉双语版)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序言

1879年,冯特建立心理实验室,标志着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脱离思辨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908年,英国心理学家麦独孤和美国社会学家罗斯分别出版了社会心理学专著,标志着社会心理学已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首版于1895年的《乌合之众》,属于社会心理学从哲学思辨往科学过度的重要著作,是古斯塔夫•勒庞对19世纪后三分之一欧洲动荡的社会发展时期的哲学思考,其中揭示了人类群体中兽性的一面,是对亚里斯多德以来,把人视为“理性的动物”的一种颠覆,也是对启蒙运动中,有关理性人的假设的挑战;法国大革命、中世纪等历史时期中,群体中的人们表现出的盲从、冲动的一面使古斯塔夫•勒庞对人类的历史抱着深深的悲观情绪,怀疑论、虚无主义在《乌合之众》中俯拾即是,他甚至认为“衰弱和死亡似乎是所有民族的最终归宿”。历史总是在不断重复,所以基于对历史的深刻反思后的真知灼见具有永恒的价值,在中国大地上发生的很多事情,不论是文化大革命还是现在的网络暴力,都与《乌合之众》中对人类群体的预言严丝合缝,让人叹为观止。

看《乌合之众》,字里行间会让人感受到古斯塔夫•勒庞那种愤世嫉俗的宣泄,激情与绝望的矛盾厮杀,还有一种扒下人类最后一缕遮羞布的严苛,这应该与他的人生经历和所处的历史时代有关。

古斯塔夫•勒庞出生于1841年,卒于1931年,法国社会心理学家、社会学家、群体心理学的创始人,有“群体社会的马基雅维里”之称。他出生于法国诺晋特-勒-卢特鲁,逝于法国马恩-拉-科盖特。他所处的年代,法国社会动荡不安,各种激进的思想你方唱罢我登场,各领风骚仅数年。他出生时,曾被人们认为具有革命精神的国王路易•菲利普成了保守派,这激起了激进主义和空想社会主义的传播;1848年2月,二月革命爆发,法兰西第二共和国建立;1851年,第二共和国总统路易•波拿巴发动政变;1852年12月,路易•波拿巴建立法兰西第二帝国;1871年9月,因为普法战争失败,法兰西第二帝国倒台,成立第三共和国,直至1940年。

其实这些你方唱罢我登场的政治游戏,只是17、18世纪欧洲发生的两件最重要事件的余波而已,也正是对这两件事的反思,才让古斯塔夫•勒庞清醒地看到曾经被捧上神坛的群众,其实只是容易被蒙蔽的群氓而已,于是有了《乌合之众》。法国历史上的这两件大事,一件是思想上产生了启蒙运动,另一件是发生了资产阶级革命即法国大革命,这两场思想上和政治上的革命对法国、欧洲,乃至全世界都影响深远。启蒙运动是一场思想文化解放运动,它是继文艺复兴后,自然科学、哲学、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文学、教育学等领域,新思维不断涌现,与理性主义等一起构成的一个较长的思想文化运动;代表人物有伏尔泰、卢梭、狄德罗等,启蒙思想家们对封建专制制度及其精神支柱天主教会进行了猛烈批判,描绘了未来“理性王国”的资本主义社会蓝图,开启了民智,为资产阶级取得统治地位提供了思想上和理论上的准备,成为推动民族解放运动的强大社会思潮。法国大革命是一场推翻封建主义,发展资本主义的革命,一般认为,它爆发的标志是攻占巴士底狱,结束的标志是热月政变。此后,革命不断,政局动荡,当权者多次更迭,其中最有名的是拿破仑,法国共和国的资产阶级政体,直到1870年才最终确立。法国大革命给古斯塔夫•勒庞留下深刻印象,他在《乌合之众》中引述并加以解构的50多个具体历史事件中,大约有20个发生在大革命时期,很多在后世被广泛传颂的群众英雄事迹,在古斯塔夫•勒庞犀利笔触的分析下,内在都是群体被蛊惑、煽动而犯下的暴行而已;这其中在中学历史教科书上颇为推崇的革命行动——攻占巴士底狱,在《乌合之众》的分析中,不过是一个充满偶然、怂恿、轻信、极端的群体犯罪;一个只有1名监狱长、4个假证件贩子、2个精神病人、1个性变态者的监狱,被攻陷时,监狱长正给一个精神病人擦口水,没有政治犯,也没有残暴的看守,这显然与“法国专制王朝的象征”差距不小。古斯塔夫•勒庞透过历史的迷雾,扒开政治的面纱,洞悉群体愚昧真相,为此扼腕叹息。正如他分析的那样,经过形象化后的历史,也许面目全非,很多英雄事迹背后,都是个别人在群体压力下的冲动、冒险的不理智行为,因此古斯塔夫•勒庞对群体不抱任何幻想,而且有一种恨铁不成钢的悲悯情绪,因为很多群体行为,不管长远结果如何,首先是带来的是伤害、破坏和动荡。

古斯塔夫•勒庞是法国的才子式人物,能查到的资料表明,他在巴黎学习医学,1866年获得医学博士学位,此后游历欧洲、北非和亚洲,撰写了人类学和考古学的著作,但大学和科学院的大门都不肯为他敞开,把他排斥在正式圈子外,以至于他的科研愿望和计划几乎从未实现过,但他孜孜不倦,靠自己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体察,用生动的语言,发表了几十部关于综合生物学、人类学和心理学的著作。1870年起在巴黎行医,1884年开始发表有关群众心理学的著作,在他的著作中,强调民族特点和种族优越性。从他的经历来看,身处思想混乱、歧见纷呈的世纪末,使他亲身感受群体盲从、冲动的行为给社会带来的危害,群体在他心目中没有什么好印象,因此在《乌合之众》中,他毫不犹豫地揭示群体兽性的一面;医学训练的背景,使他用透视人体的眼光去解剖群体,鞭辟入里,对群体中的问题,进行毫不留情的批判,戳破人们对群体的幻想;被主流的排斥,更使他在愤懑之余,不受拘束,毫不讳言地表达自己对群体劣根性的洞见。

古斯塔夫•勒庞的思想倾向属于“亲英派”的边缘人,对重要问题极为敏感,能在历史和现实的迷雾中,不断发现有研究价值的事件,并把看似孤立的事件联接起来,找到规律,形成有价值的研究。古斯塔夫•勒庞的研究基于两个起点,一是传统的宗教、政治及社会信仰的毁灭和技术发明给生产带来的巨变,这两个互为表里的基本因素,是引发社会转型,走向现代化的主要原因;二是所谓的种族特性,他认为“遗传赋予每个种族中的每个人以某些共同特征,这些特征加在一起,便构成了这个种族的气质”。

古斯塔夫•勒庞在《乌合之众》中表现出了尖锐的洞察力和惊人的预见性,使其理论不但被后代的各种理论进一步论证,很多在中国和现代社会也都能找到准确的论据。

“真正社会变革的唯一重要特征:应该是根植于文明、思想、观念和信仰的革故鼎新过程中。”佛教进入中国后,引起传统社会的极大不安,最后以儒释道合流的形式,诞生了禅宗,完成了佛教的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传入中国,也被充分中国化,最后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式革命路线获得最后成功;今天,曾经被批判的儒家思想,也融入当前社会主义建设的中国梦中,社会主义和中国传统文化进一步结合,从儒家文化和中国传统中汲取营养,在解决现实问题中,焕发新的生命力。

“现代心理学认定的客观事实,即无意识心理活动在生活、理智思考中的作用都是压倒性的。”佛洛依德对古斯塔夫•勒庞极为推崇,他评价其《乌合之众》“是一本当之无愧的名著,他极为精致地描述了集体心态”,由此可见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显然受其重大启发;“人类作为一个物种,它最稳定的因素就是可以通过遗传来承袭思想。”这一点在后来荣格的集体潜意识理论中,得到了更加充分的阐释。

古斯塔夫•勒庞对教育制度的反思对当前中国的教学改革具有很大的启发意义。他认为,那种通过死记硬背教科书来发展智力的“应试教育”,没有调动他们的判断力或个人主动性,背书和服从成了教育的全部,他们信奉老师绝对正确的同时,不断贬低自己;教育制造出拥有文凭的人,但只能利用其中的少数,其他人则只能失业,国家不得不养活前者,而让后者成为自己的敌人。另外古斯塔夫•勒庞提炼出的很多群体发展和干预、控制的规律、技巧,也对组织管理工作很有借鉴意义。比如他归纳的领袖说服群体的断言、重复和感染,对政府官员如何做群众工作,管理者如何说服员工都具有教科书般的意义。

古斯塔夫•勒庞曾预言:“我们要进入的时代,千真万确将是一个群体的时代”,那么当这个时代来临时,我们是把群体高举在神坛,还是正视群体的愚昧,将是这个时代能否顺利推动人类发展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说,古斯塔夫•勒庞揭示群体兽性的《乌合之众》,是开启这个时代文明发展的钥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