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时机
2012年,第一次到访谷歌庞大的公司总部,我感觉自己像是《欢乐糖果屋》中那个进入了糖果厂的小孩。谷歌总部坐落在加利福尼亚州山景城,公司上上下下无不是全球最尖端的设计和产品,甚至还有一丝离奇古怪的风格。我在办公楼之间穿梭,经过沙滩排球场,经过造型奇特的雕塑,经过全是知名品牌的礼品店,还有免费的世界级员工餐厅。太令人惊叹了。
谷歌邀请我和其他学者到公司总部参加人力资源高管的静思会。我不禁好奇,作为世界上最具创意的成功企业之一,谷歌还需要我们吗?春风满面的员工骑着公司标志性颜色的自行车从我身边飞驰而过,看着不像是有苦恼的人吧。2011年,谷歌的营收已经达到380亿美元。1
然而,是人都有问题——哪怕是谷歌的员工。
公司组织本次静思会,主要目的就是帮助员工在工作和生活中更好地做出决策,尤其是要帮助员工提升工作效率2,提升他们的健康水平和财务安全水平3(后两者与工作表现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其间,谷歌副总裁、沃顿商学院毕业生普拉萨德·塞蒂4问了我一个看似无足轻重的问题。塞蒂在人力资源部门工作过好几年,正是他的问题推动我走上了一条重要的探索之路。
根据普拉萨德的阐述,谷歌公司为员工提供了各种福利计划和项目5,以期提升员工的生活质量、工作效率,规避各类问题,比如退休金储蓄不足、过度使用社交媒体、缺乏身体锻炼、饮食不健康、吸烟等等。奇怪的是,没有多少人参加这些项目。自己的团队煞费苦心开发的项目(谷歌为此投入了巨额资金)基本上被忽略了,普拉萨德既感到困惑又十分沮丧。为什么员工不踊跃参加免费的技能培训课程?为什么他们不加入公司的401K计划?
普拉萨德也曾尝试找寻原因,所有的解释似乎都有道理——可能项目的宣传工作做得不够,可能员工太忙了。与此同时,他也对时机产生了疑问。他向我提出疑问,谷歌公司应该在什么时候鼓励员工利用此类资源?在日程表上或者在一个人的职业生涯中,促成这类行为转变的理想时机6是否存在?
我陷入了沉思。普拉萨德的提问显然具有重要意义,据我了解,这个问题一直以来都被学术界忽视了。如果要促成行为转变,我们就应该考虑开始的时机。
虽然无法马上给出答案,但是我有一种强烈的预感。我回复普拉萨德,在给出论据充分的答复之前,我需要研读一下相关文献,重新搜集数据。那时的我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回到费城的实验室了。
“白板状态”的力量
不良行为或者不健康行为为什么会持续存在?早在普拉萨德之前,很多高管也在为此感到困惑。我和很多卫生部门的官员有过很多讨论,希望找到方法降低吸烟率、增强锻炼、改善饮食、提高疫苗接种率等等。更有不少人愤慨地发问,如果告诉人们做出有益的改变既简单又经济,以此来说服他们做出改变都不管用,那么还有什么灵丹妙药能奏效?
针对这一问题,本书给出了很多答案(最重要的一点是“视情况而定”),其中一个恰好能回应普拉萨德的问题。这就要从一个医疗界的成功案例说起。
婴儿猝死综合征(SIDS)听起来就是很可怕的事情。每年全球都有成千上万的婴儿在睡眠中毫无征兆地突然离世。7多年来,婴儿猝死综合征一直是美国0~1岁婴儿死亡的首要原因。8我还记得我儿子刚刚出生不久去做检查,儿科医生解释了婴儿猝死综合征的风险,我也吓了一跳。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医学界对婴儿猝死综合征一直束手无策,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研究人员终于找到了突破口。他们发现,仰睡的婴儿比趴睡的婴儿死于婴儿猝死综合征的概率低50%。9
新发现值得庆贺,而且我们需要快速行动。这正是挽救成千上万小生命的好时机,公共卫生领域立刻启动了宣传工作。美国政府发起了大规模的“安全睡眠运动”10,向新生儿父母宣传仰睡的重要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在电视上大量投放公益广告,向医院和医生发放宣传手册。
不过,这并不能确保宣传活动一定会成功。很多类似的项目都失败了,所以很多公共卫生部门的官员才会沮丧地给我打来电话。曾经有一个提倡减少肥胖的项目备受注目,这个项目要求所有连锁餐厅都要标出食品的卡路里11,比如一个巨无霸或一杯星冰乐含有多少卡路里,结果……这个项目失败了。还有,2010年美国卫生部门发起了接种流感疫苗的倡议12,效果微乎其微,流感疫苗注射率只是从原来的39%13上升至43%14。安全睡眠运动也有可能重蹈覆辙,无法有效地降低婴儿猝死综合征的发生概率。
最终的结果值得庆幸,1993年至2010年,美国婴儿仰睡的比例迅猛增长,从17%上升至73%,婴儿猝死综合征导致的死亡人数大幅下降。15而且,安全睡眠运动的效果一直在延续。2016年,我在费城分娩的时候,医生也递上了宣传手册。
安全睡眠运动取得了巨大成功,那为什么其他相似的项目却没有呢?受普拉萨德关于时机问题的启发,我提出了新的假设。
人的一生中,成为父母的那一刻显然是非常重要的转折点。就在孩子到来前的一天,你还完全不需要照顾一个小生命——喂奶、哄睡、换尿布、做好防护……突然,一切都变了。为人父母的点点滴滴都是新的开始,大家在这方面还没有坏习惯,也没有一贯的行为模式需要改变。无论结局好坏,所有人都是从零开始的。安全睡眠运动的宣传在这样的关键时刻出现了,每位家长都是刚刚起跑,结局未定,他们也希望尽力做到最好。我有预感,在需要改变行为模式的时候,这就是最佳时机。无论自己的父母、祖父母曾经的做法是什么,当医生告诉你孩子应该仰睡时,你都有强烈的愿望去做到这一点,而且你没有陋习需要抗争。
公共卫生领域其他运动——健康饮食、减少吸烟、定期打疫苗等——都需要改变成年人的习惯。在忙碌的生活中,人们已经有了固定的行为模式,改变发生的机会非常有限,新的倡议往往令人无所适从。即使是事关生死的重大信息,也时常被忽略。
从谷歌公司回来后,我突然想到一个可能被长期忽视的信息:改变自己或他人的行为,白板状态是巨大的优势——一切从零开始,不需要与旧习惯抗争。
不过还有一个问题,真正的白板状态非常少。所有需要改变的习惯基本上都是日常行为,已经和人们忙乱而固有的生活模式交融在一起。
不过,在没有白板状态的条件下进行改变依旧有实现的可能——只是很难。我在谷歌的经历提供了一种重要的方式——利用白板状态的感觉。
新起点效应
2012年,在结束谷歌之行后我立即回到学校,与我当时的博士生戴恒辰(现在为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教授)以及来自哈佛大学的访问学者贾森·里斯开了个会。我迫不及待地告诉他们普拉萨德的问题,还有我的预感,即人们在感觉自己处在新起点的时候更容易接受改变。
恒辰和贾森听了我的想法也非常振奋,他们立刻领会了时机对行为改变的重大意义。我们都知道,当希望做出改变时,人们会本能地想要寻找那些让人感觉像是要翻开新篇章的时间点,想想每一年的新年愿望吧。经济学理论假定,除非现实条件发生变化,比如出现新的限制、新的信息,或者迫使人们调整一贯想法或预算的价格变动,否则人们的偏好会一直保持稳定。恒辰、贾森和我怀疑这种假设的准确性,因为在很多可预测的时间点上,现实条件并没有发生变化,但是人们还是会觉得有必要做出改变。兴奋不已的我们开始分享关于新起点促成行为改变的故事,讨论案例的共同点,思考行为转变的动机发生变化的深刻原因。
新起点带来的改变大多是一些小事,比如,不再咬指甲,在开车受到惊吓后注意驾驶安全,在某次感情失败后思考新的约会策略,等等。不过,我也听说过一些重大行为转变的故事。以畅销书《口渴》(Thirst)的作者斯科特·哈里森16为例,斯科特以新年为起点,决定放弃他在灯红酒绿的俱乐部做推广的工作,转而终身戒酒,致力于非营利组织的工作。新起点似乎也能激发持久且重大的变化。
经过团队讨论,恒辰、贾森和我很快认识到新年的重要意义,但是我们有一种预感,这仅仅是众多重要时机中的一个,生活中还有其他的重要时刻也是行为转变的起点,因为人们感觉自己被赋予一个全新的开始。所以,更重要的问题是,发现其他能够激起相似反应的时刻,理解它们激发心态变化、促成改变的机制和原理。
一开始,恒辰搜集了现有研究资料,了解人们对新年等特殊时间点的想法,很快她有了惊喜的发现。她找到一篇关于人们如何看待时间流逝的心理学论文。论文提到,人们很少将时间视为一个连续体17,而是倾向于以“片段”的形式回顾人生,以重要时间点建立起人生的故事线。如果把一生比作一本书,第一章的开篇也许是搬进大学宿舍的那一天(“大学时光”),接下来的一章可能是第一份正式工作(“职业生涯”),后面可能还有40岁生日、新的一年或千禧年的开始,等等。
这项研究让我们有了这样一种想法,即生活新篇章的起点无论重大与否,都有可能让人产生白板状态的感觉。出现这些“新起点”的时刻通常是人们身份或生活境况发生了标志性变化的时刻,这迫使人们随之做出改变,比如,从“学生”变成“职场人士”,从“单身”变成“已婚”,从“成年人”变成“父母”,从“纽约人”变成“加州人”,从“20世纪90年代的居民”变成“21世纪的美国人”。标签对人们的行为很重要,一旦被贴上各种标签18——“选民”(而不是投票的人)、“胡萝卜爱好者”(而不是喜欢吃胡萝卜的人)19、“莎士比亚的读者”(而不是经常读莎士比亚作品的人)20等等,人们描述自己的方式就会发生变化,他们的行为也会受到影响。
如果你许过新年愿望,坚信“新的你”在“新一年”一定能够迎来新变化,标签的力量就会作用于你。我最喜欢的一个故事来自拉伊·扎哈卜,我在一期关于决策的播客节目中邀请他做嘉宾。他利用千禧年的时机开启了人生新篇章。21
在此之前,拉伊的烟瘾酒瘾都很严重,有时一日三餐他都吃快餐。迈过30岁的门槛后,他厌倦了邋里邋遢又一无所有的生活,迫切地想要做出改变。
拉伊希望自己能向弟弟看齐——他是一名出色的长跑运动员。对吸烟的人来说,练习长跑并不现实,显然他应该先戒烟。但是,他就是戒不掉,无论尝试多少次,烟瘾一上来他都控制不住。想要与过去做个决断,他还需要更大的动力。
突然,他有了一个想法——利用1999年的最后一天,也就是把千禧年前夕当成戒烟日。拉伊解释说:“因为这一天代表终结,似乎每个人都能感受到这一点。这是一个世纪的终结,或许也是人类的重启时刻吧。”
在1999年12月31日零点之前,拉伊抽了最后一支烟,然后对自己说:“现在不戒,就再也没有机会了。”
第二天早晨,强烈的烟瘾又来了。“但是,这是2000年1月1日啊。”拉伊回忆道。新千年已经到来,拉伊已经跨过了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他已经不再是原来那个无法戒除烟瘾的自己了。拉伊说:“我感觉心中有一个声音告诉我‘一定可以的’。”
他确实做到了,他彻底戒了烟。
2003年,拉伊参加了育空极地探险赛并得了奖,那是世界上最严酷的耐力比赛之一。他知道,在2000年的第一天,胜利的曙光就已经照进他的人生,那一刻让一切都成为可能。
以新千年的第一天作为起点做出重大改变,拉伊的经历确实挺有戏剧性的。不过,每年的1月1日22,40%的美国人都会下定决心积极改变人生:健身、储蓄、戒酒、学习一门新语言等。
随着新一年的到来,想做又没有做成的事情——戒掉社交媒体、门门考试优秀、提升职场关系、改善饮食习惯等——似乎都成了别人的过去。过去的一年,工作没有新突破,戒烟失败,在你眼中,那都是“过去的我,现在的我已经是一个全新的人了”。
恒辰、贾森和我猜想,如果人们真的有焕然一新的感觉,那么这种特定的情况确实可以帮助他们克服改变的障碍。我们需要检验一下这个想法。
我们先是搜集信息,分析人们通常会在什么时候想要改变。23看过一组又一组数据,我们发现了相同的模式。在某大学体育中心,学生们改变频率最高的时间除了1月,还有每周前几天、节日放假回校后、新学期开始以及生日之后(21岁除外,大家能猜到原因吗?)。同样,在1月、每周一、假期结束后这几个时间点,我们发现,在线目标设定(通过知名目标设定网站stickK获取数据)和谷歌上的“饮食”相关搜索的数量呈上升趋势。我们还发现,生日当天人们在stickK上设定目标的占比也非常高。
这一研究结论与我们三个人猜想的“新起点效应”高度一致。
我们又做了调查,询问美国人对新年、生日这类新起点日期有何感想。很多人都表示,这些起始时间点在心理上有种“重来”的感觉,会让人觉得过去的失败已经渐渐远去,自己已经焕然一新——成为一个可以积极面对未来的人。24
人们更愿意在这些时间点追求改变,因为这些时刻让人们跨越了设定目标的常见阻碍——失败挥之不去、笼罩未来的感受。
正因如此,每个星期一我都会觉得新的一周更高产。也是基于同样的原因,我的很多朋友会选择在新年和生日时许愿做出改变。这些新起点25会让人们停下来反思,思考人生的大局,这使得我们更容易产生改变的想法。
现在,恒辰、贾森和我已经有了一定的证据,也充分理解了新起点的意义,我们不禁想知道,还有没有蕴藏着改变人生可能性的其他时刻。
日历之外的机会
20世纪70年代初,鲍勃·帕斯在美国政府的联邦电力委员会担任出庭律师。有一回,他和女友去美国国家动物园游玩,类人猿展吸引了他们的目光。看着笼子里的大猩猩26,鲍勃突然转身对女友说:“我完全能体会它们的感受。”
从动物园回来后,鲍勃决定给自己放个长假,理理思绪。他辞去工作,出门旅行,在某家乡村俱乐部开始给人上网球课。相较于律师生活,他感觉自己更快乐了,但他知道这种快乐不会持续很久——他想结婚生子,这就意味着他需要像之前那样有个稳定的工作。
没过多久,鲍勃又穿上西装,决定到当地一家律所面试。面试过程很顺利,但鲍勃突然感到一阵不适,被送回家。两天后,他被确诊为心脏瓣膜葡萄球菌感染,可能有生命危险。
这次经历成了重要的转折点。鲍勃躺在病床上生死未卜,他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人生,包括刚刚得到的工作机会。结论很清晰:他讨厌做律师。与死神擦肩而过之后,他开始重新规划自己的人生。用他的话来说:“死亡让我直面我的人生。”
鲍勃终于意识到,教网球才是自己所爱,他婉拒了律所的工作。1973年,他开办了网球学校,一开始只有几个学生。几十年后,这所网球学校欣欣向荣,而我正是其中的一名学员。鲍勃与我分享了他的故事,并告诉我那是他一生中最好的决定。
当我开始不断思索新起点效应的时候,我从鲍勃的故事中得到启发,他的健康危机终结了人生的一个阶段,这让他有勇气去开启新的篇章。这和日历上的日期毫无关系,是人生的一次重大事件带来了“新起点”。
鲍勃是在重病之后决心重新开始的。不过,研究表明,新起点也可以是搬家到很远的地方、职场晋升,甚至可以是通勤路线被打断。
在1994年发表的一篇论文中,两位心理学家调查了100多位想要做出改变的人,比如转行、结束一段关系、开始节食等。27他们发现,36%的成功尝试发生在搬家之后,仅有13%的失败尝试发生在搬家之后。该数据说明,当人们追求改变的时候,现实生活中发生的变动与日历上的“新起点”具有同样重大的影响。
不过,与日历上的日期不同,这些“新起点”更符合经济学规律,人们不仅改变了思考角度,生活境况也发生了变化,正因如此,他们发现了改变的新路径。2014年2月,伦敦地铁发生罢工28,导致一些地铁站被关闭,成千上万名通勤者不得不选择新的路线。有些人发现了更高效的上班路线,大约有5%的伦敦地铁乘客的通勤习惯因此而改变,而且变得更加高效。现实生活中的一些改变——搬家也好,通勤路线中断也好——能够让人们从陈旧的习惯中走出来,发现新的可能。而且,与心理层面的新起点一样,这些改变也会带来新的自我标签,让生活中的改变更加可控、更具吸引力。
当然,不是所有的变化都具有同等意义。得克萨斯农工大学进行了一项关于转校生的研究29,这些学生有些人来自外地,有些来自当地的专科学校。研究对比了环境不变和环境改变条件下的转校生。有些转校生的生活环境基本上没有改变,日常出行路线以及社交场合和从前差不多,还有一部分学生的生活环境变化则比较明显。
该研究探讨了经历不同的变化是否会改变学生看电视、读报纸和健身的习惯,结果发现,变化的程度确实很重要。部分学生(主要来自当地专科学校)经历的环境没有实质性变化,他们基本上保持了原有的习惯。另外一部分学生经历的环境变化比较大,他们做出行为改变的概率更大。同样,恒辰、贾森和我在实验中也发现,不同日期对人们的影响也有差别。30新年往往比星期一对行为改变的影响更大。日期越显重大,人们越有可能认真反思,越有可能与过去“诀别”。
我在这项研究中思索得越多就越清楚地认识到,新起点的潜力并没有得到充分利用。当我们希望改变时,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环境打破原有的行为习惯和思考方式。这可能很简单,比如,找一家新的咖啡店,或者到新的健身房去锻炼。我们应该积极地寻找机会,利用生活中的其他变化,重新审视对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无论是生病、升职,还是搬家,生活的平静在被打破时都有可能带来人生的转机。
新起点的负面影响
谷歌之行过去两年后,恒辰跟我说她的博士论文有了一些思路,她想研究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MLB)。31一开始我还有些惊讶,因为她看起来不太像球迷。
经过她的一番解释,我理出了头绪。原来是MLB的球员交易规则吸引了她。MLB由国家联盟和美国联盟组成,球员的联盟内部交易与跨联盟交易有一个非常奇怪的规则。当球员在赛季中期被交易时,跨联盟交易球员本赛季的数据会被重新计算,联盟内部交易球员本赛季的数据依旧从赛季开始时计算。
我一下就懂了。恒辰突然对棒球产生了兴趣,因为跨联盟交易的“分数重置”对球员来说就是一种新起点——数据呈现“白板状态”。在之前关于新起点的研究中,我们还没有探究过此类“重置”现象。
其实,“重置”在生活中俯拾即是。每天早上我起床时,运动手环就会发出提醒,今日步数为零——前一天的数据已经是过去时了,我要重新开始了。同理,每个学期伊始,同学们第一次走进我的课堂,之前所有课程的成绩对现在的成绩都不会有任何影响。无论是收入报告、销售记录,还是其他的业绩数据,都会被定期清零——可能是每年、每周或每月。当恒辰找我聊起这个论文题目时,我们确实对“重置”与个人实现目标的关系所知甚少。
因此,恒辰希望探究赛季数据水平相当的球员在经历重大变化,即被交易到新球队时,数据的“白板状态”是否有影响。假设球员A与球员B在本赛季迄今为止的击球表现不相上下,两人都被交易到新的球队,但是球员A是跨联盟交易,本赛季之前的数据被清零,球员B属于联盟内交易,本赛季之前的数据仍然计入总体表现。接下来会发生什么?
恒辰分析了MLB 40年的数据,发现上述问题的答案取决于球员前半赛季的表现。她分析得出结论,之前表现不佳的球员在经历跨联盟交易之后表现有所提升。与之前新起点研究的发现一致,这些球员被交易后表现的提升幅度超过了那些在联盟内交易的球员。
2004年我还在读研究生,游击手奥兰多·卡布雷拉32从蒙特利尔博览会队被交易至波士顿红袜队——也就是我家乡的棒球队。这次交易让红袜队受益匪浅,奥兰多在本赛季之前的打击率仅为0.246,远低于MLB当年的平均水平0.265。但是来到新队伍后,本赛季前半段数据被清零,他的打击率一下飙升29%,达到0.294,波士顿球迷惊喜万分。
恒辰还有更惊人的发现。有数据显示,新起点并不总是具有积极影响。从整体看,在季中交易前打击率较高的球员(即在本赛季处于上升状态)在交易之后表现下滑,而且如果是跨联盟交易,数据被清零,下滑幅度会更大(证明该模式不仅仅是回归均值)。与之前提到的球员不同,表现优秀的球员并没有在“重置”之后得到提升,因为分数被清零意味着近期的优异表现离他们更遥远了,他们不得不从零开始。
MLB捕手贾罗德·萨尔塔拉马基亚深刻地认识到这一点,在自己顺风顺水的时候,新起点可不是好事。332007年,贾罗德在亚特兰大勇士队的打击率为0.284,季中跨联盟交易之后他进入得州游骑兵队。到了10月,他的打击率下降了13%,为0.251,这与后来恒辰的研究结论一致。
对MLB的研究以及恒辰的其他几项研究都得出相同的结论。在某些实验中,恒辰雇用志愿者做不同的实验34,比如词语搜索、跟踪个人目标进度等。实验结果一再显示,“重置”可以让原来表现不佳的人提升水平,但是会对原来表现不错的人产生负面影响。
这具有重要的警示意义:不是所有人都会从新起点中受益。当一个人处于上升状态时,突然的变化可能会让其受挫。日常生活和职场都存在此类情况。变化本身可能不具有重大意义,甚至微不足道,但是它很有可能让人心力交瘁。想象一下,你在工作中刚刚进入状态,突然有人打来电话或者来了个话痨同事,你可能一整天都很难再集中精力了。又比如,你最近的健康饮食计划进展顺利,你早餐喝蔬果奶昔,午餐吃沙拉,晚餐自己下厨。结果暑假来了,你有接连不断的聚会,接连不断地摄入高油高糖食物,你根本不可能继续你的健康饮食计划了。
恒辰的分析也让我对过去的某些研究产生了新想法。在之前的两个项目中,研究人员试图帮助大学生养成健身习惯(其中一项由我主持),结果都出现了上述模式。在研究中,假期带来了负面影响35,之前养成健身习惯的学生在休假结束回到校园时不再坚持36。这种中断影响非常彻底,完全抵消了学生之前取得的进展。
这些实验结果以及恒辰的分析清晰地表明,新起点有助于开启新改变,但是也有可能打断之前良好的习惯模式。任何想要维系好习惯的人都要注意“新起点”的干扰。
选择正确的时机
2014年秋季的一天,美国不同地区成千上万人都收到了一封特别的信件,红色的信纸,白色的大字:停止拖延……开始储蓄!
每个收到这封信的人都有两个共同特点:他们工作的大学和我以及我的研究团队的一项研究有关;他们都没有为退休进行储蓄。
过去的研究表明37,很多没有储蓄习惯的人其实不是不想从工资中留出一部分钱,只是他们还没有开始做。恒辰和我与两位储蓄方面的专家约翰·贝希尔斯和什洛莫·贝纳茨开展合作38,希望找到启动储蓄最简单的方法。我们发出的信件翻折过来就可以直接寄回,上面已经提前印好了地址,贴好了邮票,收件人只需要在选项中打钩、签字就可以了。收到回信后,我们会将学校未来发放工资的一部分自动转入他们的退休储蓄账户。
帮助人们开始储蓄当然是好事,但是我们团队更关心的是扣款时间的起始点是否会有影响。信件中的选项包含立即开始储蓄,不过我们猜测,很多人想要延迟工资变少的不适感,因此,我们觉得,如果能够挑选合适的时间启动储蓄计划,也许能够让更多人参与其中。这也正好回到了之前普拉萨德提到的时机问题。
截至本书写作时,新起点的所有信息都印证了我的猜想——也能够回答普拉萨德的问题。但是,上述研究仅仅关注了人们自然开始改变的时机,还不能完全回答普拉萨德的问题——他希望知道谷歌如何促成员工的改变。
恒辰、贾森和我做的调查实验已经提供了线索。在某些研究中,我们招募了一批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本科生,他们已经有了特定的目标,由我们来敦促他们开启行动。我们会发送提醒邮件,告诉他们需要做出改变的具体日期。不同学生收到的提醒日期有不同的设定,比如,在一项研究中,日期可能是3月20日39——“春季的第一天”,或者是“3月第三个星期四”。在另一项研究中,日期是5月14日40——“宾夕法尼亚大学暑假第一天”,或者是“宾夕法尼亚大学行政日”(我们自己发明的,没有任何意义)。
在上述两项研究(以及其他研究)中,当日期与新的开始(比如“春季的第一天”)相关联时,学生们更倾向于认定其为启动改变的好时机,那些不太起眼的日子(比如“3月第三个星期四”)则不然,这证实了我们的假设。无论是建立良好的健身习惯、睡眠习惯,还是减少使用社交媒体的时间,当建议日期与新开始相关联时,更多的学生希望收到提醒。其他行为学家的后续研究41证明,计划节食的人群也出现了相似的模式。近期还有研究发现,调整日历也能带来相似的好处。当给日历中近期的某个周日或周一加注每周第一天的标记时,人们会更有动力跟进自己的目标。42
但是,这些结果都来自小规模的研究,有些仅要求人们预测自己要做出什么改变,并没有追踪他们的实际行为。另外,很多实验都是在大学生中进行的,这个群体的决策行为与进入社会后的成年人有所区别。我想知道,行为转变的意图是否真的能够带来实际行动。因此,我们的团队向大学的教职人员邮寄了上述信件,敦促他们为退休开始储蓄。这些成年人已经有了根深蒂固的行为模式,我们想看看“新起点”是否仍然对他们的行为转变具有重要影响。
退休计划对人们的长期福祉至关重要43,但是大部分美国人储蓄太少了。如果新起点真的能够发挥作用,推动人们为退休生活储蓄,其意义就会非同一般。在我们发送的信件中,我们除了告知他们要立即开始储蓄,还为他们设置了稍后开始储蓄的日期,对一部分人来说,这个日期是具有新起点意义的一天——生日之后或者春季的第一天,对另外的人来说,我们建议的则是不具有新起点意义的任意一天。
新起点意义的标签果然有了强大的影响力。44提示生日之后或春天的第一天进行储蓄的信件比任意日期的信件更有效,成功概率高出20%~30%。通过提醒人们新的开始即将到来,行为转变的契机具有更强大的吸引力。该研究也说明,如果能够计算好敦促改变的时机,我们就有可能促成更大范围的行为改变,如报名线上学习、购买节能设备、安排体检等等。
掌握了众多相互佐证的论据,相较于2012年,我现在更有信心预测鼓励行为转变的最佳时机,而且也有组织采纳了我的建议。我与普拉萨德分享了新起点研究,之后,谷歌程序员建立了“时刻引擎”45,专门识别员工在哪些时刻更容易接受改变(比如,升职之后,搬入新办公地点后),然后向员工发送提醒,敦促他们及时采取行动。
而且,从战略层面鼓励人们转变行为,不仅仅是谷歌在行动。从非营利机构选择筹款活动的时间46到人力资源部门安排它们的助推计划,越来越多的组织在利用新起点帮助人们开启行为改变。
寻找“新起点”机会
自从我与恒辰和贾森发表了关于新起点效应的研究报告后,每年新年前后,我的收件箱都会被记者、电视主播、电台主持人和播客节目主持人的电子邮件淹没,他们想善用我在这方面的专业知识。
但是,一旦开始聊起新起点的力量,很多记者就会提及2007年一项著名研究的数据:1/3的美国人47到了1月底就会放弃其新年计划,4/5的美国人无法实现新年计划。所以,基本上所有人都会有同样的疑问:如果那么多新年计划都失败了,那么我们还有必要做新年计划吗?直接放弃这个传统不好吗?
我当然理解大家的初衷。过去,我也因自己没有实现新年计划而懊恼,但我希望让更多人知道,科学研究能够帮助大家在这方面获得成功。总之,听到这个问题我确实有点儿不高兴。正如著名演员大卫·哈塞尔霍夫所说:“如果连比赛都没参加,那就根本没有本垒打的机会。”48
在我看来,新年计划真的很棒。不仅如此,春日计划、生日计划、周一计划都很棒!只要下了决心,就会进入状态,就有了“全垒打”的机会。人们不想尝试改变,有时仅仅因为感觉改变很难。你可能也想过改变某个行为,但是想想改变的过程就觉得很累,所以你失去了开始的动力。你也可能尝试过改变,但是失败了,再次失败的恐惧让你止步不前。很多时候,改变总是需要多次尝试才能成功。
我想提醒那些觉得新起点没有意义的人,如果换个角度看2007年的调查数据,你会发现,新年计划有20%会成功。因为决心尝试改变,这些人最终走向了更好的人生,这个比例可不一般!回想之前拉伊·扎哈卜的故事,在新年之后,他告别了郁郁寡欢、身材走样、烟不离手的过去,成为世界顶尖的运动员。对部分人来说,新起点带来的是小变化。但新起点也能激励某些人去追求更宏大的目标,实现惊人的改变。
因此,如果你希望做出改变,却因为之前失败了,担心悲剧重演,觉得成功的机会渺茫,你不如就抓住新起点带来的机会。有没有一个日子在你看来具有挥别过去的意义?也许是生日,也许是夏季的第一天,或者就是星期一。你能改变现实生活中的客观条件吗(或者帮助你的雇员做出改变)?如果搬家或者搬到新的办公地点不太现实,那么你可以试试在咖啡店工作,或者改变日常通勤路线。又或者,你能“重置”自己定义成功的机制吗?就算不是职业棒球教练,你也有重置的机会,比如,你可以把年度目标分解成月度目标,这样重置的机会更多(也可以针对业绩困难的员工实施这一点)。
一旦确定了合适的新起点,下一个问题就是如何在改变的旅程中取得成功。
-本章小结-
·行为转变的理想时机通常是一个新起点。
·新起点会增强行为转变的动力,因为新起点要么带来真正的“白板状态”,要么让人们产生“白板状态”的感觉。新起点让人们与曾经的失败拉开距离,让人们与过去告别,让人们对未来抱有乐观预期。新起点可能会打断不良习惯,让人们从更宏观的视角思考人生。
·新起点可以是日历上明确表示新开始的日期(新年、新季度、每月或每周的第一天)、生日、纪念日。新起点也可以是重要人生事件的时间节点,比如生病或者搬到新城市。新起点也可以是“重置”的时刻,比如某个个人表现的记录被清零。
·新起点可能会激励人们做出积极的改变,但是也可能会打断正在进行的工作,阻碍进步,所以要小心新起点的负面效应。
·鼓励员工、朋友或家庭成员追求改变的最佳时机就是新起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