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巧开场,3分钟亲近陌生人
很多社交活动都被那些陈词滥调拖入冷场,这是你应该避免的。不能吸引别人注意力并激发其谈话兴趣的任何说话,都只能归结为废话。好的开场,是保证别人能够听你说话、和你畅聊的基础。
先来段闪耀的自我介绍
在日常的人际交往中,初次见面的人总免不了要做自我介绍。自我介绍最基本的要求是大方得体,根据具体情况安排自我介绍的内容。
进行自我介绍,首先要大方得体。
一般来说,在做自我介绍时,要充满自信,亲切自然,目光正视对方,语言简洁清晰,语速不急不缓。
自我介绍的内容,要根据交际目的、所处场合以及交际对象而定,要有鲜明的针对性。
在一般性的社交场合,如果你并没有和对方深入交往的愿望,做自我介绍时只需要向对方表明自己的身份。这时,你可以只介绍自己的姓名,如“您好,我叫张三”或“我是张三”。有时,也可对自己的姓名的写法做些解释,如“我叫陈亮,耳东陈,明亮的亮”。如因公务、工作需要与人交往,自我介绍应包括姓名、单位和职务,无职务可介绍从事的具体工作。如“我叫张三,是李四公司的销售经理”。如果你希望新结识的对象能记住自己,并且有进一步的沟通和交往,做自我介绍时,除介绍自己的姓名、单位、职务外,还可以提及与双方共同的熟人或与对方相同的兴趣爱好等。
若在讲座、报告、庆典、仪式等正规隆重的场合向出席人介绍自己时,还应加一些适当的谦辞和敬语。
要想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自我介绍就要“出彩”,下面就介绍几种具体的方法:
(1)自嘲容貌
陶志是一个个子不高、戴着眼镜的电视节目主持人。他在向大家介绍自己时是这样说的:“单看咱这形象,不如在电视中那么闪闪发亮,眼不大还有点近视,但这丝毫不影响我的睿智与远见;耳朵虽小,更提醒我要耐心倾听观众的心声;嘴巴也不气派,正说明我不夸夸其谈,唢呐和号角的孔都不大,但同样能怒吼与呐喊;个子虽然矮小了点,可潘长江先生说过:‘浓缩的都是精华。’有人说缺点在一定条件下也会成为优点,这话难免有些夸张,但‘缺点在一定条件下会成为特色’则是毋庸置疑的。”
陶志没有使用“老掉牙”的方式来介绍自己,而是借自嘲容貌的方式,把一个形象生动、个性鲜明的自己推到了听者面前,自然地让人对他一见难忘。
(2)自我揭短
大学毕业后,陈志进了距本县数百里外的某县公安局刑警队工作。不久,领导给他介绍了一个在该县一所中学教学的女朋友。第一次约会时,胡志明没有像别的青年那样在对方面前竭力展现自己的优点,而是“反其道而行之”,来了个“自我揭短”。胡志明向对方这样介绍自己:“我这个人找对象存在三大不利因素:一是我家不在这里,办事不如本地人方便;二是我中等身材,相貌平平,有点对不起观众;三是我在刑警队工作,经常加班加点,与我谈对象恐怕要做出一些牺牲。”胡志明的一番话使姑娘看到了他的真诚与豁达,顿生好感,她不由地微笑说:“你这个人靠得住,这比什么都强。”胡志明的第一次约会获得成功,双方由此建立了恋爱关系。
在和姑娘初次见面时,陈志在自我介绍中没有一味地表白自己的优点和特长,而是“反其道而行之”,来了个“自我揭短”,反而给姑娘留下了真诚、可靠的印象,赢得了姑娘的芳心。
(3)巧解自己的姓名
自我介绍首先要介绍自己的名字,并对“姓”和“名”加以解释,你解释得越巧妙,别人对你的印象就越深。这可以反映一个人的知识水平和性格修养,也可以体现一个人的口才。
一个人的姓名,往往有丰富的文化积淀,或折射出凝重的史实,或反映时代的乐章,或寄寓双亲对子女的殷切厚望。因之,巧解姓名有时也令人动情,加深印象。
在全国“荣事达”杯节目主持人大赛中,一个名叫潘望的主持人是这样自我介绍的:“我叫潘望,早在孩提时代,我那只有小学文化的军人爸爸和教小学的妈妈就轮番地叮嘱我:‘望儿,你可是咱们家的希望啊!’为了不辱使命,肩负着双亲的重托,我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走来,直到今天,走到这个国家级的最高赛场,但愿教师们能给我这只盼望飞翔的鸟儿插上奋飞的翅膀。”
在潘望的介绍中,父母的心愿并列呈现,谁不为之心动?
(4)借与名流相比加深印象
曹菲是一名记者,在一次“记协”聚会上,由于大部分人是第一次见面,曹菲这样自我介绍:“我喜欢写诗,可写不过舒婷;我喜欢唱歌,可唱不过毛阿敏;我喜欢主持节目,她俩可能比不过我……”这么一说,就会使别人感到她颇为幽默。
曹菲巧妙地把自己与名人相比,既显示了自己的才能,又显示了语言幽默的特点,博得了大家的好感。
(5)借助地域
通过介绍家乡地域风情景物名优特产的某些特性,巧妙地烘托自己的个性,也是一个好方法。如果地域、家乡名优特产突出,就应从中推衍、阐发出与自己个性相关的内容;如果特产不明显,不特殊,那就挖掘地方特色,将地方特色与自己的个性巧妙结合起来。
一个来自云南的演讲员这样介绍自己:“尊敬的评委老师,我来自云南。也许老师们会感到惊诧,‘云南是阿诗玛的故乡,是个佳丽辈出的地方’,但是老师们千万别忘了,云南也是大理石的故乡,相信老师们能从我身上看见大理石的朴实、厚重与刚强。”
这个演讲员以云南盛产大理石这一特产为生发的对象,由大理石的性质、特性引申到自己身上的“朴实、厚重与刚强”,显然自然贴切,不露痕迹,突出了自己的性格、本色和特征。
自我介绍也是一门学问,得体是基本要求,“出彩”是关键。自我介绍要独辟蹊径,从出人意料的独特的角度,采用生动活泼的语言把自己介绍给别人。出色的自我介绍让你在初次“亮相”时就撞出个“碰头彩”,使你在与陌生人的交往中更有吸引力,增强别人想要与你交往的愿望。
称呼对了,别人对你的印象就好了
称呼是指在社交中人们彼此之间所采用的称谓语。有人可能会说,谁不会称呼别人呀?其实,这里面还是大有学问的。如何称呼别人,既是礼貌问题,又是态度问题。而且对称呼得当与否,人们还是相当敏感的。在与陌生人的初次交往中,称呼甚至能决定交际的成败。称呼得当,人家自然乐意与你交往;称呼不当,就会给交流设置障碍,从而导致交际的失败。
那么,如何在交际中恰到好处地称呼别人呢?一般要注意以下七个关系:
(1)地区关系
中国幅员辽阔,方言土语繁多,即使同一个称呼,也因地区不同而含义迥然。比如“侉子”这个称呼,南方有些地区指体魄健壮的男子,是敬重夸赞的称呼,而北方人习惯于把“侉子”与粗俗野蛮联系在一起。所以,来到异地他乡,不了解当地的方言土语,还是以“同志”相称较为妥当。
(2)时代关系
有些称呼带有旧时代的烙印,有剥削阶级思想意识的痕迹。比如“剃头的”“伙夫”“戏子”之类,都有轻蔑的含义,应该淘汰,而改称理发员(或理发师傅)、“炊事员”(或厨师)、“演员”(或文艺工作者)等。
不过另有一些称呼,如“先生”“小姐”“阁下”“陛下”,在某些场合使用起来还是很得体的。由于各国社会制度不同,在外事交谈中,称呼的使用要顺应其他国家的习惯。
(3)等级关系
当代社会中的等级关系,虽然不同于森严的封建等级,但是用合适的称呼体现出上下长幼,以示亲切或尊敬,也是必要的。对年长者、知名人士要用尊称;对上级领导者或其他单位负责人可称其职务;对职务低于自己的,也要选择有敬重含义的称呼,一般不宜直呼其名。
(4)场合关系
同一个称呼,在有些场合中使用就合适,换一个场合就不合适。比如在一般场合叫“爷爷”“妈妈”,自然而亲切,叫“祖父”“母亲”,就生硬别扭;如果在一些比较庄重的场合,则以后者为宜。又如,一个人兼有几种身份,对他的称呼也要因时因地而定。
(5)褒贬关系
有的称呼本身就带有明显褒奖的感情色彩,如“老厂长”“老模范”“老同志”等。称呼别人的绰号,有时有亲切感,如陈赓将军就喜欢别人称他为“小木瓜”(头脑迟钝者)等;以别人生理缺陷为绰号,是对别人人格的侮辱,是缺乏教养的表现。在恋人的称呼中,常有“傻瓜”“坏蛋”之类,不但不会引起反感,反而极其喜欢,这是表达特殊感情的特殊称呼。
(6)心理关系
同样的称呼,有人乐于接受,有人则讳莫如深。渔民忌“沉”字,假如他正好姓陈,你若“老陈老陈”叫个没完,他肯定会不高兴。同样是30岁的人,有人乐于被称为“老张”“老李”,而对于正在寻找伴侣的30岁的人,不妨叫他“小张”“小李”。曹禺剧作《日出》的顾八奶奶,唯恐别人说她老,不识相的福生当她面说:“怪不得她老人家听腻了,您想,她老人家脾气也是躁一点,再者……”没等说完,惹得顾八奶奶火冒三丈,呵斥道:“去!去!去!什么‘她老人家、她老人家’的,我瞅见你就生气,谁叫你进来给我添病?”可见,称呼的不妥,会引起对方的不快,必将会影响交谈的效果。
(7)主次关系或先后关系
在同时需要对不止一个人进行称呼时,一般来说应有个顺序,先长后幼、先上后下、先疏后亲。周总理1972年2月21日宴请尼克松一行时的讲话,开头是这样的:“总统先生、尼克松夫人,女士们、先生们、同志们、朋友们!”这一系列称呼,既恰当,又排列有序。
恰当的称呼还应考虑对方的身份。比如,一位在田里赤膊劳动的上年纪的农夫,你称他为“老大爷”较为适宜。若称之为“老先生”,似乎就含有讽刺意味。反之,在校园中,遇到一位夹着讲义从教研室出来的上年纪的女教师,你若称她“老大娘”,也容易引起对方的反感。
只要我们对以上的事项加以注意,就能在和陌生人初次交往时显得得体、有分寸。
一般来说,在比较正式的社交场合,称呼陌生男子,不论其婚否,可统称其为“先生”;称呼陌生女子,则应根据其婚姻状况给予不同的称呼:称呼已婚女子,用其夫姓称呼其为“X太太”,如果对方身份较高,则应称之为“夫人”;称呼未婚女子,应统称为“小姐”;如果不清楚对方的婚姻状况,最好还是称呼对方“小姐”或“女士”比较稳妥,不管她是16岁还是60岁。称呼新结识的教育界、文艺界的人,一般可敬称为“老师”。在非正式场合向陌生人问讯时,为了表示亲近,可以用亲属的称谓称呼对方,如“叔叔”“阿姨”“老伯伯”“老奶奶”等。
在与陌生人初次见面时,恰当准确的称呼至关重要。这样不仅能够体现对对方的尊敬或与对方的亲密程度,还能反映出自身的文化素质,从而迅速地拉近双方之间的距离。所以,在这一点上我们必须有所注意。
开场白讲究的是如何“抓心”
在社会生活中,我们经常与人打交道。初次见面时给人的第一印象最为关键。两个萍水相逢的人,要想在短时间内消除彼此之间的陌生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说好第一句话至关重要。在交谈中,这第一句话也就是你的开场白。可以说,说好了开场白,你也就拥有了一把打开别人心扉的钥匙。
下面介绍几种开场白,只要你能灵活掌握、运用,就能在聊天时收到立竿见影的奇效。
(1)攀亲认友
一般来说,对任何一个素不相识的人,只要事前做一番认真的调查研究,你都可以找到或明或隐、或近或远的亲友关系。而当你在和陌生人见面时,如果能够及时拉上这层关系,就能使对方产生亲切感,一下子缩短双方之间的距离。
三国时代的鲁肃就是一位攀亲认友的能手。他跟诸葛亮初次见面时的第一句话就是:“我是你哥哥诸葛瑾的好朋友。”这一句话就使交谈双方心心相印,为孙权跟刘备结盟共同抗击曹操打下了基础。有时,对异国初交者也可采用攀亲认友的方式。1984年5月,美国里根总统访问上海复旦大学。在一间大教室里,面对一百多位初次见面的复旦学生,里根总统的开场白就紧紧抓住彼此之间还算“亲近”的关系:“其实,我和你们学校有着密切的关系。你们的谢希德校长同我的夫人南希,都是美国史密斯学院的校友呢。照此看来,我和各位自然也就都是朋友了!”此话一出,全场鼓掌。
短短的两句话就使一百多位黑发黄肤的中国大学生把这位碧眼高鼻的“洋”总统当成了十分亲近的朋友。接下去的交谈自然十分热烈,气氛极为融洽。你看,里根总统这段开场白设计得多么巧妙!
(2)扬长避短
人人都有长处,也都有短处。一般来说,人们都希望别人多谈自己的长处,不希望别人多谈自己的短处,这是人之常情。跟初识者交谈时,如果以直接或间接赞扬对方的长处作为开场白,就能使对方高兴,并对你产生好感,双方交谈的积极性也就可以得到极大的激发。反之,如果有意或无意地提及对方的短处,对方的自尊心就会因此受到伤害,就会感到扫兴,感到“话不投机半句多”。
日本作家多湖辉所著的《语言心理战》一书中记述了这样一件趣事:被誉为“销售权威”的霍依拉先生的交际诀窍是:初次交谈一定要扬人之长、避人之短。有一回,为了替报社拉广告,他去拜访梅伊百货公司的总经理。一番寒暄之后,霍依拉突然发问:“您是在哪儿学会开飞机的?总经理能开飞机可真不简单啊。”话音刚落,总经理兴奋异常,谈兴勃发,广告之事当然不在话下,霍依拉还被总经理热情地邀请去乘他的自备飞机呢!
(3)表达友情
用三言两语恰到好处地表达你对对方的友好情意,或肯定其成就,或赞扬其品质,或欢迎其光临,或同情其处境,或安慰其不幸,就会顷刻间温暖对方的心田,使对方油然而生一见如故、欣逢知己的感觉。
初次见面时交谈可以达到这种程度,跟从未见过面者电话交谈时适当地表情达意同样能使对方感动不已。
美国爱荷华州的文波特市,有一个极具人情味的服务项目——全天候电话聊天。每个月有近两百名孤单寂寞者使用这个电话。主持这个电话的专家们最得人心的是第一句话:“今天我也和你一样感到孤独、寂寞、凄凉。”这句话表达的是对孤单寂寞者的充分理解之情,因而产生了强烈的共鸣作用,难怪许多人听后都愿意把自己的知心话向主持人倾诉。
(4)添趣助兴
用风趣活泼的三言两语就可以扫除跟陌生人交谈时的拘束感和防卫心理,达到活跃气氛、增添对方的交谈兴致的目的。
要用三言两语就惹人喜爱、使人感觉一见如故,关键的功夫要花在见面交谈之前。在上面所讲的事例中,人们之所以能获得成功,除了拥有高超的语言技巧之外,无一不是在见陌生人之前就早已了解他的大概情况。
美国前总统富兰克林·罗斯福跟任何一位来访者交谈,不管是牧童还是教授,不管是经理还是政客,他都能用三言两语赢得对方的好感。他的秘诀就是:在接见来访者的前一晚,必定花费一定的时间去了解来访者的基本情况,特别是来访者最感兴趣的题目。这样,在见面交谈时就能有的放矢。
说好你的开场白,能够赢得对方的好感,迅速地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甚至让对方对你产生一见如故的感觉。说好你的开场白,就相当于为双方进一步的交往和交流开了个好头。
会寒暄,就能快速消除陌生感
在社交中,寒暄是一种很重要的礼节。有人认为,寒暄只是人们碰面时打个招呼而已。而事实上,对于初次见面的人来说,寒暄的内容和方法是否得当,很有可能决定交际的成败。陌生人初次见面时,常常无话可说,为了消除彼此之间的陌生感、缓解紧张气氛,可以先谈一些与正事无关的但大家都熟知的话题,比如天气、社会新闻等等,这样一来,就能迅速地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营造出一种亲切友好的气氛,为之后深入的交流沟通打下良好的基础。
寒暄看似简单,也没有什么固定的程式,但要恰到好处地运用并充分发挥其作用,却要花点工夫。那么,面对陌生人,如何恰如其分、颇有成效地进行寒暄呢?
(1)寒暄要积极主动
在与陌生人寒暄之前,要迅速培养自己的愉快情绪,积极主动地跟对方寒暄。这样不但能表现出你对陌生人的尊重,还能向陌生人充分地展现自己真诚和进一步交谈的良好欲望。同时,积极的姿态也能充分地展现你富有自信、易于合作的个性。
(2)寒暄时要有礼貌
在与人初次见面的时候,礼貌的寒暄是必不可少的。在寒暄时表现得谦恭有礼,说话文雅礼貌,才能给初识的人留下一个良好的印象。
(3)要善于选择话题
社会学家的研究表明,在陌生人相见的最初四分钟里,只适宜做一般性的寒暄,比如问候、互通姓名等等,以及谈论一些无关紧要的话题。此时,应绝对避免提出易于争议性话题、不易回答的问题以及大而无当的话题。寒暄的基本原则是表现出自己的亲和力,让人感觉到自己的关心。
(4)要注意寒暄时的表情、姿势和语气
微笑在社交中的重要作用是众人皆知的。所以,在寒暄时,一定不要忘记展露你真诚的笑颜。此外,还要注意保持优雅的姿势,上身挺直,和对方保持目光的接触。
寒暄时的语气要轻松而柔和,富有感情,就像家中茶余饭后的闲谈一样,让对方消除戒备的心理和紧张不安的情绪。
(5)不要忘记及时转入正题
在成功地营造出融洽的气氛之后,要及时转入正题。因为适当的寒暄可以缓和、营造气氛,而过多的寒暄则会让别人觉得你热情过度,从而引起别人的反感,影响交流的效果。
寒暄本身并不正面表达特定的意义,但它是交际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寒暄就像一把打开话匣子的钥匙,寒暄能使不相识的人相互认识,使不熟悉的人相互熟悉,使沉闷的气氛变得活跃。在正式交谈开始之前,几句恰到好处的寒暄,能够在短短几句话中,表露出你对初次见面的人的关心,很快赢得陌生人的好感,获得陌生人的认同,达到沟通感情的目的,并有利于顺利地进入正式交谈。
闲谈三两句,气氛一团和气
别以为闲谈就是扯闲篇,社交活动中,会闲谈才能进一步去交谈,正如心理学家詹姆士所说:“与人交谈时,若能做到思想放松、随随便便、没有顾虑、想到什么就说什么,那么谈话就能进行得相当热烈,气氛就会显得相当活跃。”所以,我们即便说得不好也不要紧,就按自己的实际水平去说,或许灵机一闪就能说出有趣、机智的话语来。
其实,除了一些业务性质的交谈一开始就要进入正题之外,一般社交性质的谈话多半是从“闲谈”开始的。不过有些人并不喜欢“闲谈”,他们觉得“今天天气还不错”和“吃过早饭了吗”这一类的话,都是无聊的废话,他们不喜欢谈,也不屑于谈,他们并不知道像这一类看似毫无意义的话,实际上还有着一定的作用——即,交谈前的准备工作,这就像在踢足球之前,蹦蹦跳跳,伸手伸脚,做一些柔软体操或热身运动一样。
所以,当交谈开始的时候,我们不妨先谈谈天气,而天气几乎是中外人士最常用的、普遍的场面话。天气对于人类生活的影响太密切了,天气很好,不妨同声赞美;天气太热,也不妨交换一下彼此的苦恼;如果有什么台风、暴雨或是季节流行病的消息,更值得拿出来谈谈,因为那是人人都关心的。
事实上,与人交谈的确是需要相当的经验,当我们面对着各式各样的场合,面对着各式各样的人物,要能做得恰到好处,实在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倘若交谈开始得不好,就不能继续发展互相之间的交往,而且还会使得对方感到不快,给对方留下不好的印象。
自然、亲切有礼、言词得体是最重要的。然而做到这一点,也不能说就一定会收到良好的效果。因此,平时除了你所最关心、最感兴趣的问题之外,还要多储备一些和别人“闲谈”的资料。这些资料往往应轻松、有趣,容易引起别人的注意。
除了天气之外,我们还给大家列举了一些常用的闲谈资料,如下所示:
(1)自己闹过的有些无伤大雅的笑话。例如,买东西上当啦,语言上的误会啦,或是办事摆了个乌龙啦等等,这一类的笑话,多数人都爱听。如果把别人闹的笑话拿来讲,固然也可以得到同样的效果,但对于那个闹笑话的人,就未免有点不敬。讲自己闹过的笑话,开开自己的玩笑,除了能够博人一笑之外,还会使人觉得这个人很随和,很容易相处。
(2)惊险故事。特别是自己或朋友亲身经历的惊险故事,最能引起别人的注意。人们的生活常常不是一帆风顺的,每天大家照常吃饭,照常睡觉,可是忽然大祸临头了,或是被迫到一个很远的地方,路上可能遭遇到很多危险……怎样应付这些不平常的局面,怎样机智地或是幸运地在间不容发的时候摆脱危险,是任何人永远都不会漠视的题材。
(3)健康与医药,也是人人都有兴趣的话题。谈谈新发明的药品,介绍著名的医生,对流行病的医疗护理,自己或亲友养病的经验,怎样可以延年益寿,怎样可以塑身,怎样可以减肥……这一类的话题,不但能吸引人的注意,而且实在对人有很大的好处。特别是遇到自己或家人健康有问题的时候,假如你能向他提供有价值的意见,那他更是会对你非常感激的。事实上,有哪一个人、哪一个家庭没有这方面的问题呢?
(4)家庭问题。关于每个家庭里需要知道的各方面的知识,例如儿童教育、购物经验、夫妇之间怎样相处、亲友之间的交际应酬、家庭布置……这一切,也会使多数人发生兴趣,特别是对于家庭主妇们而言。
(5)运动与娱乐。夏天谈游泳,冬天谈溜冰,其他如足球、羽毛球、乒乓球,都能引起人们普遍的兴趣。娱乐方面像钓鱼、听唱片、看戏,什么地方可以吃到著名的食品,怎样安排假期的节目……这些都是一般人饶有兴趣的话题。特别是有世界著名的音乐家、足球队前来表演的时候,或是有特别卖座的好戏、好影片上演的时候,这些更是热闹的闲谈资料。
(6)轰动一时的社会新闻也是热闹的闲谈资料。假使你有一些特有的新闻或特殊的意见和看法,那足够把一批听众吸引在你的周围。
(7)政治和宗教。这两方面的问题,倘若你遇到的人,大家在政治上的见解颇为接近,或是具有共同的宗教信仰,那么这方面的话题,就变成最生动、最热烈、最引人入胜的了。
(8)笑话。当然,人人都喜欢笑话,假如你构思了大量各式各样的笑话,而又富有说笑话经验的话,那你恐怕是最受人欢迎的人了。
当然,闲谈也是要掌握尺度的,既不能忽视闲谈这一“开场白”的重要性,也不能“鸠占鹊巢”,让闲谈成为沟通的主体。闲谈的内容可以包罗万象,但也不能随心所欲,一些不合时宜或是敏感的话题要避免提及,以免破坏原本融洽的气氛,令彼此不欢而散。
让人说得痛快,你们就聊得痛快
人们都喜欢自己说,而不喜欢别人说话;同时也往往更喜欢谈论自己的事情,并且在没有完全了解别人的情况下,就对别人盲目下判断,这样便造成了人际交往中双方难以沟通的情况,构成交流的障碍和困难,更有甚者会造成双方的冲突和矛盾。
卡内基的名声远播到欧洲,欧洲的有些地方就邀请他去作演讲,卡内基有了一次欧洲之行。
从欧洲回来之后,一天,卡内基的朋友邀请他参加桥牌晚会。在这个晚会上,只有卡内基和另外一位女士不会打桥牌,他俩坐在一旁就闲聊上了。
这位妇女知道卡内基刚从欧洲回来,于是就对卡内基说:“啊,卡内基先生,你去欧洲演讲,一定到过许多有趣的地方,欧洲有很多风景优美的地方,你能讲讲吗?要知道,我小时候就一直梦想着去欧洲旅行,可是到现在我都不能如愿。”
卡内基一听,就知道这位女士是一位健谈的人。他知道,如果让一位健谈的人很久地听别人说话那就如同受罪,心中定是憋着一口气,并且不时要打断你的谈话,或者对你的话根本毫无兴趣。他明白这位女士想从自己的话中寻找一些契机好帮助她能够开始自己的谈话。
卡内基刚进晚会时听朋友介绍过她,知道她刚从南美的阿根廷回来。阿根廷的大草原景色秀丽,到那个国家去旅游的人都要去看看的,且都有自己的一番感受。
于是他对那位女士说:“是的,欧洲有趣的地方可多了,风景优美的地方更不用说了。但是我很喜欢打猎,欧洲打猎的地方就只有一些山,很危险的。就是没有大草原,要是能在大草原上边骑马打猎,边欣赏秀丽的景色,那多惬意呀……”
“大草原”,那位女士马上打断卡内基的话,兴奋地叫道,“我刚从南美阿根廷的大草原旅游回来,那真是一个有趣的地方,太好玩了!”
“真的吗,你一定过得很愉快吧。能不能给我讲一讲大草原上的风景和动物呢?我和你一样,也梦想到大草原去的。”
“当然可以,阿根廷的大草原可……”那位女士看到有了一个倾听者,当然不会放过这个机会;滔滔不绝地讲起了她在大草原的旅行经历。然后在卡内基的引导下,她又讲了布宜诺斯艾利斯的风光和她沿途旅行的国家的风光,甚至到了最后,变成了她对自己这一生去过的美好地方的追忆。
卡内基在一旁耐心地听着,不时微笑着点点头鼓励她继续讲下去。那位女士讲了足足有一个多小时,然后晚会就结束了,她遗憾地对卡内基说:“卡内基先生,下次见面我继续给你讲,还有很多很多呢!谢谢你让我度过了这样美好的一个夜晚。”
卡内基在这一个小时中他只说了几句话,然而,那位女士却向晚会的主人说:“卡内基真会讲话,他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人,我很乐意和他交谈。”
其实卡内基知道,像她这样的人,并不想从别人那里听到些什么,她所需要的仅仅是一双认真聆听的耳朵。她想做的事只有一样:倾诉。她心里真想将自己所知道的一切全都讲出来,如果别人愿意听的话。对这种谈话者,最好不要自以为是,卖弄口才,堵住他们的嘴巴,那只会赢来打哈欠的嘴巴和厌烦的表情。一般人有两种心理状态:其一是,一般来说,一个人作为一个独立的主体,他总是事事从自我的角度出发,他最喜欢的是他自己而非别人,他最爱谈论的便是自己,所以在谈话时不是倾听别人讲话,而是口若悬河地向别人讲自己的事。这是典型的自我中心主义者。其二是,不是很健谈的人,他的心理活动比较复杂,情绪变化较大。由于他沉默寡言,不开心的事情不愿讲出来,许多烦恼的情绪都被理智积压在心中。有时候,有了什么高兴的事情,也不喜形于色,不愿与人分享,也埋藏在心中,这种人表面上看起来不动声色,坚强沉着,内心活动却很激烈。因此,遇到一次宣泄的机会,而你正是他的朋友,你千万不能打断他,这时你所做的事就是静静地听。在倾听的过程中,你们的友谊在加深,他对你的信任程度也在增加,你会因此而获得一份真诚的友情。因为当他发现你在认真地聆听他的话时,好感和亲近感便油然而生了,因为你已满足了他的需要。最重要的是,你一开始便尊重他了,他在你的这种态度上找到了他的重要感、自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