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报道
《自然》杂志和理研设定的报道解禁日期为1月30日凌晨3点。首发报道在发布会后的第二天29日组稿,刊登在30日的晨报上。
29日,担任解说性报道的我,从早上开始就忙于对研究者进行追加采访并执笔草稿。我根据发布会的内容提出了各种问题,但还是没有听到否定性的意见。
京都大学副教授多田高虽然对制作方法的出人意料和简单容易感到惊讶,但还是说:“如果在人类身上也能够制作的话,或许会成为可用于医疗应用的后iPS细胞。”理研生物资源中心(茨城县筑波市)的遗传工程基础技术室室长小仓淳郎推测说:“今后,围绕初始化结构的阐明和包括人类在内的其他物种的STAP细胞制作,全世界范围内将展开与iPS细胞研究旗鼓相当的激烈竞争。”
30日的晨报,包括《每日新闻》在内的全国三大报纸,都在头版头条报道了STAP细胞制作成功的消息。一篇论文发表的消息能登上头版头条,这并不多见。听说在29日晚的编辑排版局的编辑会议上,围绕以何种规格对待该篇报道,编辑们侃侃而谈,讨论得很热烈。
《每日新闻》东京总社版第一版报道的标题是《史上第一个万能细胞问世》。最终清样安排了最具震撼力的黑底白字通栏大标题。报道高度重视能够分化为胎盘的多能细胞的首次问世,使用了“首次……”等字眼来赞颂。除了对“万能细胞”含义的“文字解说”和制作方法的插图外,还配上了iPS细胞开发者山中教授的评论:“这一重要的研究成果,是由日本研究者发布的,我对此深感自豪。”并以“领军人物是30岁女性”为标题配发头像照片,介绍了小保方的简历。
2014年1月30日《每日新闻》晨报头版(东京总社最终版)
鉴于该项目使用人体细胞做研究还有待时日,第三版的“新闻特写”栏目的深入报道,对此项研究成果的意义和经过进行了总结,但在措辞上较为谨慎,以避免过度夸大对其应用于再生医疗方面的期待。在《什么是细胞的初始化?》这一标题下,刊登了问答形式的解说报道。此外,社会版以《喜欢打扮、勇于拼搏的“新星”》为标题,介绍了生活中的小保方。
2007年11月有关人类iPS细胞开发成功的报道也曾是头版头条,但那时报道的篇幅和内容挖掘的广度,都明显不及此次有关STAP细胞的报道。
此外还发生了一起意外事件。在《自然》杂志所在地英国,有家媒体无视新闻解禁日期,抢先进行了报道。受此“破禁”之举的影响,《自然》于29日下午8点20分左右解除了报道限制,日本媒体也同时在各自的网站上发布了报道。
漫长的一天结束了,午夜已过,我坐末班车回了家,第二天也是在匆忙中度过的。上午,指导小保方博士论文的早稻田大学先进理工学部的常田聪教授紧急召开了记者招待会。
面对学生的壮举,常田教授掩饰不住喜悦。小保方毕业于应用化学系,进入研究生院后改变了研究方向,主动投身于再生医疗领域。她的毕业论文写的是关于开发分离培养细菌的方法。当时的小保方是一名“想法和行动都非常独特,积极向上的学生”,在参加学会活动时,她与著名学者大胆交流、毫不怯阵,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常田教授是小保方博士论文的主审,他回忆道:“那是一篇非常优秀的博士论文。她总结的只是研究的一部分。因为她撇下了许多其他研究成果没写,所以我就半开玩笑地对她说:‘你还能写出另一篇博士论文吧,那样的话,也许还能同时拿一个医学博士’。”
当被问及获得身为行业翘楚的共同研究者们信赖的小保方有何人格魅力时,常田教授作了这样的分析。“首先,她性格爽朗。我想她大概暗中付出了许多艰辛的努力,可却不让人看到,待人接物总是那样地明快,平易近人。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就是做起研究来一丝不苟。她内心强大,绝不妥协,是不是就是这些特质引领她(小保方)走向了成功呢?”
另外,据说小保方是通过自由报考而非推荐报考入学的,入学考试时常田教授也在场。“我记得她曾问过旁边的老师,如果去读研究生院的博士课程会怎么样?我觉得她是早就想做一名学者,是名志向高远的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