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9章 成吉思汗
看到王珪苦口婆心的样子,李世民也有些不忍,他自诩明君,明君就是要虚心纳谏。
李世民叹了口气,说道:“既然如此,那和亲又该如何选择?朕也不可能答应所有人的请求吧。
诸位爱卿,都说说吧。”
长孙无忌说道:“当然要选最危险的对手和亲,当前西域突厥,对我大唐威胁最大,他们兵强马壮,足以影响我大唐发展。
还有那吐蕃,虽然跟大唐中间,还隔着个吐谷浑,但是吐蕃实力显然更强。
但一旦许诺吐蕃人,吐谷浑人恐怕会觉得大唐厚此薄彼,说不定会倒向吐蕃,一旦他们联手,我大唐恐怕也永无宁日。
所以,我们恐怕要用三位公主来和亲才行。”
李世民闻言,不由得眉头紧皱,虽然他不会用自己的女儿去和亲,但是宗室之女,也心疼啊。
谁愿意把自己的女儿贡献出来?
一旦宗室不满,自己到时候也不好交代啊。
房玄龄说道:“陛下,辅机兄说得有道理。
不和则罢,一旦和亲,还真是要考虑到这三方势力。
西域突厥地域辽阔,一旦稳定下来发展,未来一定会是我大唐死敌。
他们那边,现在可没有大可汗,按照伊吾县侯的计策,是分为三部分,那就要赐他们三个公主,如此一来,总的要五个公主啊。
这可咋整?
即便是宗室之女,也不多啊,此事臣以为还需要从长计议,多咨询一些臣子的意见,比如翼国公、宿国公等,集思广益,总比贸然下决定要好,咱们不用急着给他们答复,让他们在长安城等着贝,反正我们又不是养不起他们。
我们不急,说不定他们就会急,这一急,搞不好就会露出马脚,把他们的真实意图暴露出来。
届时,我们就不必面面俱到。
若真心与我大唐交好,当然可以赐婚,但是若只是想利用我大唐,那就没有必要了,直接开战便是,我们现在,也不是没有能打的将帅!”
李世民点了点头,说道:“玄龄之见,甚合朕意。
那就传旨给翼国公、宿国公、曹国公,还有伊吾县侯,征询他们的意见,速速八百里加急,给送过去。”
“遵旨!”
......
安南都护府。
秦琼来到这儿已经有一阵子了,也逐渐适应了这里的气候。
他自己都觉得奇怪,本来已经年纪不小了,但是居然觉得自己的身体,还在发育一般,越来越好。
特别是适应能力,感觉超强。
他想不明白,也只好归功于当初郑华给他吃得药了。
其它唐军将士,就没有这么好了,不少人还病倒了。
秦琼这一阵子,也是颇为头疼。
没办法,他也只能征兆当地百姓入伍,凑够三万大军,按照郑华的办法,日夜操练,准备打造一支强军。
另外,秦琼准许唐军将士和当地百姓通婚,加强联系。
这样一来,当地百姓对朝廷的拥戴,也会更强。
自秦汉以来,这几个郡县倒是都跟中原王朝联系不小,文化差异,也不大,联姻倒是没问题。
另外就是让将士们为当地百姓干活,修桥修路,还真是很快就赢得了人心,唐军在这里,也逐渐安稳了下来。
来到这里之后,秦琼也发现郑华描述的没错。
这个地方,气候炎热,水稻长势不错。
当地人种植的早稻,已经开始成熟,快要收割了。
而且,看起来品种,跟大唐内地,有些不同,谷粒明显更大。
这种品种,如果送到内地去,一定可以增加产量。
秦琼虽然是武将,但是他也懂这个道理。
这天,秦琼正在跟长史岑文本商议正事,亲兵秦胜来报:“报,大都督,朝廷急令,让大都督尽快回复陛下!”
岑文本是个人才,也是郑华以前经常和秦琼提过的,所以,秦琼出任安南都护府大都督之后,就把岑文本要了过来。
而且,这个大都督的职位,现在也是全面恢复,取代之前的总管职位。
秦琼接过来一看,顿时气得不行,怒道:“和亲和亲,朝中那帮腐儒,就知道劝陛下和亲!
真是气死老夫了!”
岑文本忙拿过来一看,忙道:“大都督,此乃朝廷国策,陛下与大都督相询,显然也是重视大都督的意见,大都督可要好好想想啊,不能意气用事啊。”
秦琼叹道:“景仁啊,我大唐如今国势越来越强,却还要受尽委屈,老夫真是为陛下感到遗憾啊。
我等武将,不能为朝廷分忧,简直生不如死啊。
不知景仁,有何高见?”
秦琼当然反对和亲,但是既然是李世民决定的,他也没有办法反对,只能是想办法。
岑文本想了想,说道:“和亲虽然让皇家感到憋屈,但是也不失为一条好的国策。
至少,和亲之后,那些敌对国家,都会暂时放弃进攻大唐的念头,可以给我们提供更加宽松的发展环境,特别是边境贸易,会变得更加繁华,这会让我们大唐的经济,得到飞速发展。
不过嘛,这西与突厥不能和亲。
下官听大都督说过郑驸马的计划,他已经将西域突厥一分为三,打算各个击破。
下官认为,郑父母的计划也是可行的,既然可行,我们也没有必要再搭几个公主过去了,到时候反而投鼠忌器。
吐蕃的确是个威胁,吐谷浑则日薄西山,这个时候,反而应该答应吐谷浑人的请求,让吐蕃人心生嫉妒,到时候一定会出兵攻打吐谷浑。
如此一来,我大唐就可以不出兵,而削弱吐蕃、吐谷浑的实力,这才是对我大唐最有利的。
吐谷浑一旦扛不住,必定向我大唐求援,到时候,我们再派重兵出征,给吐蕃人一个教训,然后顺势在河湟地区驻扎下来,让河湟地区全部并入我大唐版图。
下官言尽于此,还请大都督三思!”
秦琼听完,大笑道:“景仁果然大才,老夫有景仁相助,何愁不能为朝廷分忧?
那就有劳景仁起草文书,再把安南的情况也另写一本,一同送往长安城!”
“下官遵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