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大城永在
可惜的是,那座盛极一时的大城,已湮没于历史的烟尘。我去了党河西岸的白马塔,它为纪念后秦名僧鸠摩罗什骑马东来、葬马于此而建。绕塔一圈,风铎声中,十六国时期敦煌城中名僧往来、商旅云集的盛况浮现眼前。我去了鸣沙山下的雷音寺,它是依据莫高窟172窟壁画中的盛唐建筑群重建而成。盘桓其间,还能够追想唐宋之时的敦煌城,从鸣沙山至莫高窟,寺庙云集、桥梁众多、佛塔林立、信徒万千的繁华景象。对于这座城市的沧桑巨变,每个守望者都唏嘘不已。
就这样谈论着初到敦煌的所见所闻,不知不觉已是午夜,但大家似乎都没有睡意,心中憧憬着即将开启的守望生活。除了要面对严格的培训与考核,努力成为一名合格的莫高窟讲解员之外,每个守望者都怀揣着不同心愿而来:长期生活在德国的老铁想要追寻“三兔共耳”图案的秘密,他在所居住的德国帕德博恩市市徽中第一次见到这个神秘图案,却发现它最早出现在莫高窟407窟的藻井之中;书画老师杨翻计划在这里探寻莫高窟色彩之谜,他准备带回一些宕泉河的泥土和三危山的矿石,亲手创造那种持续千年的明艳;而我则希望在敦煌寻觅江南的痕迹,试图在这个琳琅满目的文化容器中找到与我生活的一些微妙联系。
▲游人正在参拜敦煌城内的白马塔。这座塔始建于后秦,据说当年名僧鸠摩罗什经丝绸之路东去长安译经传道,行至敦煌时,所乘白马死于此地,佛教信徒们便建白马塔以示纪念。现塔为清道光二十五年(1845年)重建,呈现喇嘛塔风格。
我们就是这样带着共同的目标和不同的心愿相聚敦煌,即将开始人生中独一无二的四十天。虽然时间已让这座城市面目全非,繁华不再,但幸运的是,莫高窟还在。只要它在,只要那735个洞窟、45 000平方米壁画、2 400余身彩塑还在,那个“华戎所交”、盛极一时的大城敦煌,便一直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