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导论
1.1 研究背景和研究问题的提出
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对外直接投资(Out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以下简称“OFDI”)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发展至今,已经历了四次浪潮。根据联合国贸易与发展会议数据库的数据显示,2015年发展中国家及地区OFDI流量为3779亿美元(不包括离岸金融中心),占全球对外投资总额的25.6%。近十年来,发展中国家及地区的对外直接投资增长较快,特别是在2008年以后发达国家的对外直接投资因金融危机而锐减的情况下,来自发展中国家及地区的投资增长态势更加凸显,逐渐成为全球外资的主要来源之一。其中,来自中国和拉丁美洲国家的投资成为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对外投资的代表,尤其在金融危机后实现了海外投资的迅速增长,并占到了发展中国家及地区整体对外投资的45%左右,俨然成为当前发展中世界对外投资的中坚力量。
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对外直接投资问题,不仅仅是资本对外输出的问题,更涉及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在宏观层面、产业层面和企业层面的国际竞争力问题。尤其是在当前国际经济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环境下,绝大多数的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已经放弃了闭关锁国战略,其市场已然完全或者部分对全球其他国家的投资者开放。数据显示,2015年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吸引外商直接投资(Inwar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以下简称“IFDI”)流量占到全球外商投资总额的45.4%。在对外开放的大环境下,即使是安于国内经营的发展中国家及地区企业,其在国内市场也可能面临着激烈的国际竞争。因此,对于发展中国家及地区来说,能否在开放的经济环境下形成本国在国家层面和产业层面的国际竞争力,进而实现该国家和产业的对外直接投资是非常重要的。而如何才能通过当前开放经济环境下学习、吸收发展出这样的对外直接投资能力,相信是很多发展中国家及地区都在不断探求并希望从中得到答案。
国际直接投资从资金流动方向上来看可以分为流入(吸引外资)和流出(对外投资)两个方向,而对外投资与吸引外资的差额即为净对外直接投资(Net Outward Investment,以下简称“NOI”)。20世纪80年代,英国国际经济和国际管理学大师约翰·邓宁(John H. Dunning)提出的投资发展路径理论描述了一国人均净对外直接投资随该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会经历由负转正的变化过程:即一国的对外投资的能力和地位会随着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不断增强。从国家外资流入和流出的层面来看,已经有前期研究证实了吸引外资对对外投资会产生正面促进作用;但从路径发生机制的角度还不甚清晰。陈涛涛等(2018)对中国和巴西汽车制造业的研究认为确实存在行业内层面吸引外资对对外投资的正向影响;在针对半导体行业的研究中,又将吸引外资扩大为跨国公司活动,即研究了行业内吸引外资和行业内技术引进对本行业对外投资的影响机制。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尤其是对拉美和中国这些当今全球主要的对外直接投资发展中国家及地区进行考察和研究后发现:
第一,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在特定行业同时存在大量对外投资和吸引外资的行业是非常少的,例如中国的汽车制造业、电子行业、电力行业,巴西的汽车制造业等。
第二,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存在大量对外投资的行业,未必也是吸引外资较多的行业,例如中国的矿业,智利的零售业、航空运输业,巴西的矿业、飞机制造业,以及墨西哥的电信行业等。
第三,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存在大量吸引外资的行业,却未必能够形成对外投资,例如巴西的电信行业、电力行业,墨西哥的汽车制造业、金融业,以及智利的矿业、电力行业等。
可以看到,发展中国家及地区的确存在一些重要的行业,与传统理论和研究指出的行业内发生机制假设不太一样:对外投资多而吸引外资少的这些行业,其对外投资能力的形成未必是来源于该行业内部的开放和吸引外资;反之,有的行业实现了开放和大量外资流入,却并没有帮助这些行业实现对外投资能力的形成。也就是说,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实现对外直接投资的内在机制,除了行业内层面的传导路径以外,可能还存在其他的传导机制和路径(如图1.1所示)。
图1.1 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内在机制形成的可能路径
由于国际直接投资本身涉及国际经济的两个方向,即“引进来”和“走出去”,因此,我们对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对外直接投资内在机制的研究也应该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从“走出去”的角度来看,发展中国家及地区特定行业对外投资的能力来源和形成,是否一定受到行业内和国家层面开放的影响?具体来说,在特定行业同时存在对外投资的不同国家,一国有显著的开放“引进来”过程,而另一国并不存在显著的开放“引进来”,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各自对外投资能力的来源和形成机制分别是什么(路径1和路径2)?二是从开放“引进来”的角度来看,特定行业的开放引资是否一定会促进该行业对外投资能力的形成?具体来说,在特定行业同时存在显著开放和大量吸引外资的情况下,为什么一国形成了该行业的对外投资而另一国却没有?在形成对外投资的发展中国家及地区,该行业的对外直接投资形成机制是什么?在没有形成对外投资的发展中国家及地区,该行业的吸引外资是否对本国企业的发展有所抑制(路径1和路径3)?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强调更多的是“引进来”形式的吸引外资。但从1997年党的十五大以来,就不断强调利用国内和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鼓励开展能够发挥国家比较优势的对外投资。尤其是2003年党的十六大以来,又不断强调“引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和并重的形式,以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走出去”对外投资不仅仅局限于传统国际经济理论框架下,而是当一国的国际竞争力达到一定程度后开始向海外市场进行扩张以及产能输出的行为;更重要的是,对于发展中国家及地区来说,当自身能力积累还未形成强势国际竞争力的时候,对外直接投资能够帮助这些国家获得在国内无法获得的战略资产、技术能力和国际经验,从而帮助这些国家、行业、企业在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当下迅速积累和形成后期对外直接投资所需要的能力。这也是近年来国际直接投资研究领域中的新兴热点,即认为对外投资起到了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快速国际化的跳板作用(Luo和Tung,2007)。图1.1中所标示的对外直接投资的逆向动态影响机制是否存在,是本书关注的研究问题之一。
本书将围绕发展中国家及地区对外投资能力的形成问题,将原先行业内层面的从本行业吸引外资到本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内在传导机制研究思路,拓展为同时考虑行业内和行业外的吸引外资对本行业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并将吸引外商投资这种单一化的开放方式,拓展为本国行业企业与外资、国际政治经济背景和国际产业背景的关系等多样化非股权的对外开放条件,研究其对不同发展中国家及地区特定行业对外投资能力形成的影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