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五百年(套装)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二章 霸业初兴

一、浴火重生的楚国

在春秋的三百年历史里,楚国是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它与晋国争霸百年,平分秋色。可是到了楚平王上台后,任用奸臣费无极,听信谗言,屡兴冤狱。太子熊建被迫害出逃,伍奢、伍尚父子被处死,伍子胥落难吴国,由此楚国开始走下坡路。与此同时,在伍子胥、孙武等人的辅佐之下,吴国迅速强大,成为楚国的劲敌。

公元前506年,吴王阖闾发动一场史无前例的闪击战,以雷霆万钧之势直捣楚都。楚昭王狼狈出逃,死去的楚平王被伍子胥从坟墓中挖出,遭到鞭尸。这一战,楚国几乎被灭,只是在秦国军队的帮助下才得以光复国土。经此一创后,楚国国力一落千丈,失去了争雄天下的资本。

然而,坚强勇敢的楚国人并没有因此而垂头丧气,痛定思痛的楚昭王知耻而后勇,他洗心革面,励精图治。楚昭王深知无法与吴国做正面对抗,便将矛头对准邻近的诸侯与蛮夷。公元前496年,楚国将顿国从地图上抹去;公元前495年,楚灭胡国;公元前494年,楚国攻打蔡国,蔡昭公战败请降;公元前491年,楚讨伐蛮夷,俘其君臣,大获全胜。

公元前489年,吴国进攻陈国,楚昭王亲自率军救援,驻军于城父。不想这竟然成了楚昭王最后一次出征,他没能活着回来,病死于前线。

楚昭王临死前,要把王位传给自己的兄弟子西。当时子西担任楚国令尹,对楚国的复兴做出了巨大贡献。子西没有接受王位,而是拥立昭王的儿子熊章为王,史称楚惠王。此时楚惠王年龄尚幼,子西肩负着辅佐新王的重任。

楚惠王上台后几年,楚国政局稳定,倒也波澜不惊。不过执政的子西总有个心结未解:他的哥哥、前太子熊建自从被奸人陷害、客死他乡后,一直未能平反。这件事已经过去四十年了,随着当事人一个个地离开人世,这桩沉没在时间泥沙中的冤案应该要做一个了结了。

那是公元前522年时的事情了,楚太子熊建被奸臣费无极中伤陷害,逃亡到宋国,后又辗转到了郑国。晋国人试图利用他作为内应,颠覆郑国政府,结果阴谋败露,熊建被郑国丞相子产所捕杀。熊建死后,留下一个儿子熊胜,年纪轻轻就跟随伍子胥亡命天涯,历尽千辛万苦,最后在吴国落脚。

转眼时间过去四十多年了。

熊建死了,楚平王死了,伍子胥也死了。

只有熊建的儿子熊胜还健在,居住在吴国。

楚国人谁心里都明白,太子熊建当年是被冤枉的,可是由于他的身份太特殊了,所以一直未获平反。子西也是楚平王的儿子,与太子熊建虽然不是同一个母亲,却是同一个父亲所生,他觉得自己有责任为哥哥恢复名誉,并从吴国接回侄儿熊胜。

为前太子平反雪冤,这个没有人有反对意见,但在是否接回熊胜一事上,叶公子高有不同的看法。

原来熊胜这个人,从小追随伍子胥,喜欢舞枪弄棒,长大后收罗了一帮亡命之徒充当打手,他性情急躁,做事情容易冲动,满脑子的鬼主意。叶公子高提醒子西说:“熊胜这个人喜欢乱来,为人奸诈,我看会带来祸害。”

子西却不以为然,在他看来,熊胜勇敢坚强,正好可以镇守边关呢。他没有听叶公子高的劝阻,把熊胜从吴国接回楚国,并让他担任巢邑长官,称为“白公”,负责保卫边疆。

可是子西没有想到,他搬了块石头砸自己的脚。

人的天性中总是缺乏感恩的基因,对熊胜来说,尤其如此。

在父亲蒙冤四十二年后,楚国政府终于为其平反。在熊胜看来,他非但不感恩,还认为子西的政府做得很不够。为什么这样说呢?他认为郑国人是杀害父亲的元凶,可是子西却迟迟不发动对郑国的进攻。他恨不得亲自带兵把郑国灭了,以慰父亲在天之灵。

回国后没多久,熊胜就一而再、再而三地向子西提出,他要率军队讨伐郑国。这下子西可头大了,自从阖闾伐楚后,楚国元气大伤,虽然国力在缓慢地恢复,可是要回到以前全盛时代的水平,那可不是短时间内做得到的。在这种情况下,怎么能因为熊胜的一己私欲而发动对郑国的全面战争呢?

但是熊胜三天两头来烦这事,也不好办。

子西虚以应付,忽悠他说:“楚国现在还没恢复元气呢,不然的话,我怎么会忘了报仇这件事呢?”可是熊胜没那么容易被忽悠,过了一段时间后,他又来找子西,再次提出讨伐郑国的事。子西心里想,干脆呀,就象征性地出兵一次吧,不然这小子不知要折腾到什么时候。于是他答应了,等军队做好准备后,就发兵攻打郑国。

然而计划赶不上变化。

就在熊胜磨刀霍霍想杀向郑国为父报仇时,晋国突然出兵入侵郑国。楚国一直以来的战略思想,是阻止晋国向南扩张,子西从国家战略出发,调整了军事部署,不仅作废了讨伐郑国的计划,还出兵救援郑国,并与郑国政府缔结了同盟条约。

当熊胜获悉楚国政府的立场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转变后,他目瞪口呆,继而怒火中烧。

子西说要报仇的话完全是屁话!

非但没灭了仇敌,反倒救仇敌,甚至还结盟!

楚国政府里的那帮人都不是什么好鸟!令尹子西表面一套,背后一套,最坏的便是此人;司马子期是负责国防军事的,楚国与郑国勾结在一起,他逃不了干系!“郑国的同党就在楚国,杀父仇人离我不远!”熊胜狞笑道,杀机毕露。

跟随伍子胥混这么多年,熊胜身上也有几分血性。

有仇必报,这就是楚国汉子的血性。

当年伍子胥父兄被楚平王杀害,他远走异国他乡,忍辱负重,最终率领军队杀回楚都,挖出平王的尸体,鞭尸三百,何等痛快淋漓。

这一切熊胜都看在眼中,大丈夫当如此也!

可是他的权力有限,没法带兵杀入郑国为父报仇。现在令尹子西、司马子期都成为郑国人的同党,跟仇人站在一起的人,必定也是仇人—这就是熊胜的逻辑。他丝毫不隐藏杀人的欲望,亲自把宝剑磨得锋利无比,并对司马子期的儿子子平说:“我这个人十分直率,我坦白地告诉你,我要杀死你的父亲。”

子平听了魂飞魄散,赶紧向令尹子西打小报告。子西一听,熊胜这小子无非是吓唬人罢了,可曾听说哪个人在杀人前还告诉别人说自己想杀人了?再说了,熊胜回国这件事,都是自己一手操办的,没有我子西,熊胜不还在吴国过流浪的生活吗?这小子也就是嘴硬罢了。他不以为然地对子平说:“熊胜就是个鸟蛋,是我用翅膀捂着孵大的。”言下之意是说,熊胜他敢造反吗?还嫩着呢。

可是子西真的错了。

熊胜身上流着的是王族的血液,精神却得到伍子胥的真传。

这个精神就是:有仇不报非男儿。

子西的话传到熊胜的耳朵里,他气得跳起来了,咒骂道:“令尹说的话真太狂妄了。他若是得以善终,我就不叫熊胜!”

可是熊胜长期生活在吴国,在楚国根本没有根基,想杀死子西与子期谈何容易。半年过去了,他没有任何行动,这使得子西更加放松了警惕,渐渐忘掉了熊胜的叫嚣。但熊胜说出的话,绝没有更改的余地—这就是他的人生准则,只要说过的话,一定要做到。

要如何下手呢?

公元前479年,一个机会来了。

这一年,吴王夫差的军队进攻楚国慎城。熊胜作为白县长官,率边防军迎击吴军。他长期追随伍子胥,多少学到一些兵略,行军打仗还是内行的,对吴军的战法也十分熟悉,因而知己知彼,打败了敌人的进攻,并抓了若干俘虏,缴获了不少战利品。

一出手就打了个大胜仗,朝廷也十分高兴,熊胜便乘机提出一个要求:请政府批准他率军队入郢都进献战利品。

子西没有任何疑心,这位心地善良的执政者理所当然地认为胜利的荣誉有自己一份,因为是他力排众议,把熊胜从吴国迎回来的。得到政府批准后,熊胜以国家英雄的姿态,雄赳赳气昂昂地骑着高头大马进入郢都。

谁也没能想到,这是血腥政变的开始。

毫无顾忌的熊胜抓住子西麻痹大意的良机,血洗宫廷。叛乱的军队一拥而上,宫廷卫队根本无力抵挡,很快被杀得作鸟兽散了。几位叛军士兵持兵戈冲向子西,这位才能非凡的令尹身上被戳了几个大血洞,临死前,他以袖掩面,大约是后悔当初召回熊胜的决定,导致楚国经历一场大劫,他有何脸面到九泉之下见诸位先王呢?司马子期不肯坐以待毙,他力大无比,拔起一根樟木,撂倒几个叛兵,最后力战而死。

令尹子西、司马子期被杀后,惊慌失措的楚惠王被挟持为人质。熊胜发动的叛乱,就这样轻而易举地成功了,叛军完全控制了首都。

接下来要怎么办?

熊胜的心腹石乞说道:“要把国王杀死,一把火把府库烧了,这样才能大功告成。”石乞的意思很明白,你是前太子的儿子,本来就有资格当楚国的王,何不乘此时机自立呢?可是一个人的事业能做到什么程度,取决于他内心的思想。在熊胜的内心深处,他只知道“报仇”两个字,他的仇敌是郑国政府,只是因为子西、子期勾结郑国,所以这两人也该死,也成为他的仇人。现在他把国内的亲郑分子一网打尽了,这仇也报了,至于当王的野心,他并不强烈。

因此他拒绝说:“不行。杀死国王是不吉利的,把府库烧了就没有物资,以后靠什么来保卫都城呢?”

石乞又谏道:“只要您拥有楚国而治理百姓,恭敬地侍奉鬼神,就什么也不会缺了,您怕什么呀。”

可是熊胜不听。

虽然熊胜并不杀害楚惠王,但楚惠王毕竟是子西、子期所立,不好控制,于是他便想从诸公子中挑选一人来取代楚惠王。子闾也是楚平王的儿子,在辈分上算是熊胜的叔叔,熊胜逼他出来当楚王。没想到子闾一口拒绝了,熊胜一怒之下把这位叔叔杀死了,并把楚惠王囚禁于高府。

郢都爆发的这场叛乱令楚国陷入一片恐慌之中,中央政府被推翻了,地方政府一时间不知适从。群龙无首,到底要听谁的命令呢?

这是自吴王阖闾攻破郢都之后,楚国又一次面临生死的考验。这个曾经笑傲江湖的大国,如今风雨飘摇,究竟会何去何从呢?谁能站出来力挽狂澜、扶大厦于将倾呢?所有人的目光都投向镇守在蔡地的叶公子高。

当初子西欲迎回熊胜时,叶公子高便持反对意见,事实证明了他的高瞻远瞩。子高又叫沈诸梁,曾经担任叶县长官,因而被尊称为“叶公”。熊胜叛乱发生后,楚国人把希望寄托在这位地方大员身上,纷纷提议说:“您可以向首都进军了。”

可是子高却按兵不动,他说道:“先等等,熊胜冒险侥幸得逞,可是他贪婪,办事不公正,民众一定会叛离他的。”

熊胜虽然没有自立为王,但他是都城的统治者,一手遮天。这位血性汉子身上有着某些优点:坚强、勇敢、豪爽;可是作为一名政治家便不合格了,凡事随心所欲,迷信暴力手段。对政见不合者,他大开杀戒。在他处死的人中,有一人名叫管修,是名臣管仲的七世孙,从齐国来到楚国,在民众中口碑相当好,被认为是一名贤大夫。熊胜想用暴力手段压制反对派,结果适得其反,越发失去民心。

失民心者失天下。

叶公子高察觉时机已成熟了,他发布命令:进军郢都。

叶公子高的部队势如破竹,攻入都城,叛军屡战屡败。尽管吃了败仗,熊胜手上还有一张王牌:楚惠王。只要人质在手,叶公子高便投鼠忌器,就算国都守不住,挟持楚惠王回到自己的老巢白县,也仍然可以割据一方—这便是熊胜的想法。

可是就在此时,有一人慌慌张张跑来报告说:楚王逃跑了。

“啊—”熊胜听了后呆住了,楚王怎么会逃跑呢?

看守楚王的人,是自己最信任的心腹石乞呀。但这是真的,楚惠王逃跑了。石乞把楚惠王囚禁在高府内,自己亲自守着大门,可是他没想到,高府后院的墙被挖了一个大洞。挖洞的人是圉公阳,他是楚国大夫,与楚惠王一同被关押在高府,也不知使用什么手段,秘密地在高墙下挖了个洞,在叶公子高的勤王军攻入都城时,他背着楚惠王,穿墙而去。

楚惠王越狱跑了。

熊胜想追回楚惠王,可是已经来不及了,叶公子高的军队已经赶到,楚惠王终于死里逃生。

此时的首都陷入一片混乱之中,很多人无所适从,究竟是熊胜会胜利呢,还是叶公子高?楚国大夫箴尹固把宝押在熊胜身上,他身着盔甲,率领自己的人马要去援助熊胜,在路上与叶公子高遇个正着。叶公子高大声呼道:“你要好好考虑自己的立场啊。楚国当年没被吴国所灭,都是令尹子西与司马子期的功劳,如今你要背叛先贤,去追随杀害子西与子期的叛贼,这样做算是聪明吗?”

叶公子高这么一喝,倒把晕乎乎的箴尹固给唤醒了。熊胜虽然有能耐,可是毕竟长年待在国外,在国内没有任何根基,成不了大事吧。这个箴尹固倒颇能见风使舵,当即掉转枪头,跟着叶公子高杀向熊胜。

这么一来,熊胜众叛亲离,眼看打不赢了。他溜出城外,一直逃到一座山上,回头一看,他的兵走的走,散的散,剩下来的人寥寥无几了。他知道自己已在劫难逃,与其落入敌人手中受到羞辱,倒不如自行了断。

他找了一棵大树,悬下绳子,把线圈往项上一套,脚一蹬,上吊自杀,死了。

熊胜的叛乱就这样结束了。

这次叛乱仅仅出于熊胜一己私怨,并没有很多政治野心,但对复兴中的楚国破坏巨大。楚国复兴的两大功臣,子西与子期都死于叛军之手,改革大业遭到严重的挫折。叶公子高平定叛乱,再造王室,功莫大焉,战后身兼丞相与司马。不过他急流勇退,把丞相与司马这两个要职分别让给子西与子期的儿子。

熊胜之乱,给年轻的楚惠王心头留下一生难以愈合的创伤。此时的他已经在位十年,意识到自己的权力仍然十分脆弱,受内忧外患双重打击的楚国已成为一只病猫。楚国的政策必须要改变,对内励精图治、休养生息,让国家从战争的创伤中走出,对外则避免四处树敌,不卷入称雄争霸的战争,低调行事。

一夜之间,楚国几乎关起国家的大门,不问世事了。

从公元前479年平定熊胜之乱,一直到公元前448年,三十年的时间里,楚国几乎消失在世人的视野之中。在这段时间里,越国灭了吴国,中原战火越烧越旺,晋国内乱中三卿灭知瑶,等等。但这些事与楚国统统无关,楚惠王超然于政治斗争之外。史书中关于楚国的记载也越来越少,楚国似乎忽然间从时空的黑洞中蒸发了。

那条曾经吞噬长江南北的巨鳄就此消失了吗?有着勇武传统的楚国人血性不再了吗?问鼎中原的理想飘散在风中了吗?

当然不是!楚惠王只是默默无声地苦练内功,等到长剑出鞘时,绝对要划破长空,震惊寰宇。

公元前447年,楚国终于打破沉默。

这一年,楚国司马子发率领大军大举进攻蔡国,此役楚国人志在必得。子发是楚国名将,善于带兵,史料称“整师旅、治兵戈、使蹈白刃,赴汤蹈火,万死不顾一生者,有司马子发能也”。手下的士兵都甘愿为他效死,可见此人魅力非凡。

楚国这一击,有万钧之力,蔡国如何能抵挡。以往蔡国在楚、晋两大强国的夹缝中求生存,如今晋国已被三卿瓜分,根本无心救援小小的蔡国,灭亡的结局不可避免。子发的楚军攻破蔡都,俘虏蔡侯齐,宣告这个建立于西周初期、有着五百年历史的诸侯国寿终正寝。

已在位达四十二年的楚惠王慷慨地把百顷田地封赏给司马子发,子发没有接受,他上书楚惠王说:“倘若仅仅发号施令,大军未到而敌人闻风而逃,这就是将军的功劳;如果是将士齐心协力,浴血奋战而打败敌人,那是众军士的功劳。伐蔡的胜利,是众军士的功劳,不是我一人的功劳,因此我不能接受封赏。”有这样为公忘私的名将,楚军能再度雄起,理固宜然。

两年后(前445年),又一个历史悠久的古老诸侯国被楚国从地图上抹去,这个国家便是以“杞人忧天”的故事闻名天下的杞国。屡屡得手后的楚国,继续向东扩张,目标直指江淮以北之地。在越国灭吴后,勾践未能完全征服该地之各部落,楚惠王以一往无前的意志,武力征服,东拓领土至泗水之上,尽有江淮以北之地。

此时距吴国破楚(前506年)已过去整整六十年。曾经的敌人吴国早已如云烟散去,而奋斗不息的楚国人又回来了。楚惠王以半个世纪的艰辛打拼,打造出一片新天地,在战国时代到来时,楚国仍然是天下最强大的诸侯国之一。

显然,楚惠王已经走出了早年被叛军挟持的阴影。他是属于大器晚成的君王,在位时间总计五十七年,超过了半个世纪。

楚国之所以能在数百年的时间里一直保持强盛,与历代君王十分重视军事技术是有关系的。从春秋时期始,楚国在军事装备上一直领先于其他诸侯国,不仅拥有最强大的战车部队,也是最早发展水上武装的国家之一。楚惠王对军事技术的重视不亚于前代,当时他任用了一位大名鼎鼎的人物,这个人便是被称为工匠祖师爷的鲁班。

鲁班又称为公输班,也作公输盘,原本是鲁国人,后来被楚惠王聘请到楚国主持军械制造。在鲁班的主持下,楚国制造大量的云梯以及其他攻城器械,这些器械在灭蔡、灭杞战争中发挥了很大的作用。楚惠王并不满足于吞并蔡、杞这样的小虾米,而是把目光盯住宋国。他让鲁班抓紧时间,制造攻城器械,打算一鼓作气再下宋国。

楚惠王谋攻宋国这件事,尽管十分机密,可是消息被另一位工匠大师得知了,这位大师便是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思想家之一、墨家学派创始人墨子。墨子与鲁班有很多共同点,他也是鲁国人,同样精通器械制造。但是墨子并不完全是个工匠,他的才能是多方面的,著书立说,鼓吹“兼爱”“非攻”的思想,并且组织了一个秘密团体。这个团体具有半军事化的色彩,墨子自己充当领袖,称为“钜子”,其门下的成员便称为“墨者”。

墨者集团是一个神秘的组织,在民间有着极强的渗透力。在墨子生前,“墨学”便已经成为与“儒学”相抗衡的天下显学,墨者遍布各地,各行各业的人都有。凭借这种超强的渗透力,墨子很快知道了鲁班为楚惠王制造攻城器械以进攻宋国的消息。这位坚忍不拔的墨者领袖,要凭借一己之力拯救宋国。

为什么墨子要拯救宋国呢?

据史书所载,墨子曾经当过宋国大夫,显然他对宋国十分有感情。墨子思想有两大核心:一是“兼爱”;一是“非攻”。这两大核心的产生有其现实的土壤,这个土壤就是宋国的和平主义思潮。在春秋时代,有过两次国际和平运动,称为“弭兵之会”,这两次弭兵运动全部是宋国提出并主持的,第一次由华元倡导,第二次由向戌主持。特别是向戌弭兵,对春秋历史产生深刻的影响,中止了晋、楚两国的争霸,为诸侯国争取到一段来之不易的和平时期。

由此可见,墨子对宋国是有感情的。但是他要拯救宋国,不仅是感情因素,更是要践行“非攻”与“兼爱”的信念,人与人应该要充满爱,坚决反对以大欺小的侵略战争。墨子有着宗教家的情怀,也有宗教家的实干,更有宗教家的牺牲精神。在打听到楚国即将攻宋后,他立即两手准备:一方面,派自己的弟子禽滑釐率领三百名墨者入宋国,协助宋国人守城;另一方面,自己从齐国出发,行走十昼夜抵达郢都,见到了鲁班。

当时鲁班与墨子都是名重天下,又都是工匠大师,自然相互间颇为尊重。鲁班见墨子风尘仆仆而来,便问:“夫子您来这儿有什么事吗?”

墨子答道:“北方有人侮辱我,希望您帮我杀了他。”

鲁班听了满脸不高兴,墨子进一步说道:“我出十金的价钱。”鲁班生气了,把脸一沉,没好气地说:“我是讲道义的人,我的道义就是不杀人。”

墨子等的就是这句话,他拜了一拜后,挺直身子道:“我在北方听说您为楚王制造云梯,打算攻打宋国,宋国何罪之有呢?楚国地广人稀,还要去争别人的地盘,这不算明智;宋国无罪却要前去征伐,这不算仁义。您的道义不愿杀一个人,现在却要帮楚王杀许多人,这岂不是自相矛盾吗?”

这些话把鲁班说得哑口无言,墨子乘机说道:“您认为我说得有道理吧,那您还不停止制造杀人的器械!”

“那不行,”鲁班从牙缝里挤出几个字来,“我已经答应楚王了,岂可失信呢?”

墨子对此有所准备,他便说道:“那这样吧,你把我引见给楚王。”鲁班答应了。

对于墨子,楚惠王并不陌生。

那是在公元前439年,即楚惠王五十年时,当时墨子南游(可能是到楚国发展他的墨者组织),到郢都时,向楚惠王进献自己的著作。楚惠王阅后称赞“良书也”,但是并没有用墨子,原因有二:其一是墨子说的“兼爱”“非攻”对于灭蔡灭杞、有席卷天下雄心的楚惠王而言,不啻为对牛弹琴;其二是墨子当时年龄也大了,楚王便以“年老”为由拒绝用他。

在鲁班引见下,墨子见到了楚惠王,进言道:“楚国的地盘方圆五千里,而宋国只有五百里;楚国有各种野兽、水产,富甲天下,而宋国连个山鸡野兔都没有;楚国的森林广阔,木材丰富,而宋国连大木头都找不到。大王您想想,您要是攻打宋国,就像是穿着华丽锦绣的人还要抢别人的破衣服,吃着大鱼大肉的人却要抢别人吃的糠糟,既有损道义,又没有丝毫收获,我以为很不值得啦。”

你想想,楚惠王隐忍三十多年后复出江湖,一鸣惊人,那种权力的冲动是很难遏制的。听了墨子的话后,他说道:“先生说得不错,不过鲁班为我制造的云梯已经完工,可不能摆着不用,我一定要攻打宋国。”

对于强盗可不能光讲道理,墨子可不是书呆子,他是个具有非凡能量的人。按楚王的说法,武器生产出来了,不用白不用;可是墨子要证明给他看,这些武器并不能攻下宋国,用了也白用。

鲁班当然不服气了,他要跟墨子来一番纸上谈兵—其实不是用纸,而是用模型。两人就跟玩游戏一样,打起了虚拟战争。鲁班拿木片当攻城器械,墨子拿衣带当作城池的模型,双方你来我往,使出浑身解数,大战九回合。鲁班绞尽脑汁,可是他所有的进攻手段都被墨子给一一化解,到最后终于两眼发愣,没招了。可是墨子还喊道:“来来来,我的守城招数还没用完呢。”

墨子反对侵略战争,但却支持正义的抗战,因而他的墨者组织对军事防御学有着深入的研究,《墨子》一书中也留有许多关于防御战的军事论文。在与墨子的虚拟战争游戏中,鲁班一败涂地,可是他还有最后一招,他对墨子说:“我有打败你的方法,我不说。”

楚惠王一听急了,有方法你还不说,此时墨子也说道:“我知道你的方法,我也不说。”楚王一听,更是纳闷了,他指着墨子道:“你说,你说。”

墨子这才答道:“公输班的意思,不过就是杀了我。杀了我,就没有人能阻止他的进攻手段了。可事实并非如此,我已派禽滑釐带着三百人,带上我研制发明的守城器械前往宋国了,现在他们估计已在宋城上等待楚国兵马了。即便现在杀了我,也没有用了。”

楚惠王听到这里,心里暗中思忖,攻打宋国的计划已经泄露,况且宋国现在已有准备,又加上墨者集团的参战,这个仗就不好打了。倒不如顺水推舟,卖个人情给墨子,因为此人的本事太大,他手下那些人又都是个个不怕死的好汉,不便得罪哩。于是他对墨子说:“好吧,那我就收回攻宋的命令吧。”

宋国最终避免遭遇蔡、杞的下场,这全是墨子的功劳。

公元前432年,楚惠王在当了五十七年的国王后去世。他是楚国得以中兴的关键人物,在他去世后的第二年,继位的楚简王挥师北上,灭掉莒国,再次证明了楚国实力之强大。不过在这段时间里,楚国所吞并的都是些阿猫阿狗的小角色,真正在国际上叱咤风云的英雄人物,当属新兴三晋的带头大哥魏斯。

自从晋三卿灭知瑶后,赵氏成为势力最雄厚的一家,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魏氏得以后来居上,充当起三晋领袖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