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羽不肯过江之谜
西元前两百一十年,秦始皇巡游经过会稽时,一个气宇非凡的年轻人也随众人前往观看。观望中,他不禁脱口而出:“彼可取而代之也。”只此一语,众人皆惊,这个人就是后来的楚霸王项羽。
项羽有雄心壮志,同时又精通兵法、豪气盖世,这样的乱世枭雄,欲成霸业,应届不难!叹只叹他为人刚愎自用,独断专行,最终穷途末路,自刎乌江岸。“生当做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女词人李清照赞项羽是人杰,又哀其不能忍一时之辱渡江东,东山再起,因此说项不能算鬼雄。但是,项羽为何不渡乌江呢?两千多年来,人们对这个谜一直争执不休。
项羽是秦末时农民起义军的重要领袖,名籍,字羽,楚国名将项燕之孙,精通兵法,能征善战,巨鹿之战,项羽破釜沉舟,以寡击众,全歼秦军主力,可见其勇谋均优,可谓不可多得的人杰。对于他的失败和不肯渡过江东的原因,大致有这样几种推测。
过于一意孤行
这种推测认为,项羽太重情义,无法识别刘邦的用心,同时也刚愎自用,听不得忠臣良言相劝,一意孤行。项羽和刘邦原本是磕头兄弟,因夺天下反目。其实项羽有多次机会除去刘邦,却总是顾念兄弟情份,狠不下心。后来,项羽听身边谋臣之言捉来刘邦之父,以此要胁刘邦就范,然而刘邦知其重情重义此一软肋,不仅不肯就范,居然还恬不知耻地说:“你我乃兄弟,我之父乃你之父,你若杀他,我也要‘分一杯羹’。”于是,项羽怕背上这“杀父”恶名,不得不放弃这一灭掉刘邦的大好时机。
至爱虞姬
这种推测认为,项羽不过江东,是因为他的至爱虞姬已死,心死情灭,什么追求也没有了,杀出重围只是死前一搏,别无他念。
不过这样的推测颇受争议。《史记》上说:“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以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为八千人渡江而西,今天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这段话一方面说出当时的形势不可逆转,一方面说项羽“无颜见江东父老”才自刎。
也就是说,项羽即便过江,败局已定,所以他才选择了不渡乌江。
无颜见江东父老
当时项羽带著二十八个人到乌江时,乌江亭长说:“我知项王今要路此,特泛舟在此等候,项王只要过了此江即是江东,可再称王。”然而项王却说:“当年江东八千子弟与我争战,今无一人还,纵使江东父老怜我、王我,我又何以目视之,纵彼不言,吾独不有愧于心。”后来,将千里马送于亭长告别。
然后,项羽和二十八个人冲入汉兵营,斩杀百人,人见畏之,皆不敢上,项王发现领兵来的将领竟是自己的好友,项王谓之:“听说汉王以千金、万户侯以购我人头,既然你我好友,我就把这个好处给你吧。”话毕就自刎了,众士兵冲上抢项王尸首,最终为五人分得,皆因此而封侯。
形势使然
这种推测认为,项羽渡不渡江都一样。项羽自从固陵战败之后,就连连败退,退到垓下。垓下突围时往东南逃,一直逃到乌江边缘。由此可知,他早已经有了退守江东的想法,所以才一路逃奔至此。若说项羽因为失败,使得带领的江东八千子弟葬送了性命,因而愧对江东父老的话,垓下被围时,“虞姬死而子弟散”,他也应因羞愧而自杀。项羽在渡淮之后,从骑仅仅只有百余人,到阴陵时又迷了路,向一农夫打听,结果又被骗,最后身陷大泽,被汉军追上,无法自救才自刎。
种种推测不一而同,但项羽为何不渡乌江,两千多年来尚无定论。
相关连结——虞姬
据《史记》和《资治通鉴》记载,项梁杀人后为了避祸,携项羽从下相跑到了吴中,也就是今天的苏州。虞氏当时是会稽郡吴中的名门望族。项梁叔侄就在此地结交了江东子弟。虞姬,是吴中的虞氏美女,应为名门望族之女,因为仰慕项羽的英名,便嫁给项羽,伴其左右。
一种传说认为,虞姬出生文化悠久、风景秀丽的江南名城——绍兴,具体出生地是今绍兴县漓渚镇美女山脚下的塔石村,风光秀丽的美女山也是因此地出此奇女子而命名的。美女山比邻书法圣地兰亭、西施故里绍兴诸暨,此地出美女不足为奇。
还有传说认为,虞姬是今沭阳县颜集镇人,因为该乡境内有虞姬沟蜿蜒半境,此沟因人得名,沟畔有胭脂井、霸王桥、九龙口、点将台、项宅等因历史而得名的古迹。
不论如何,虞姬是西楚霸王项羽的爱姬,经常随项羽出征。楚汉之争的后期,项羽趋于败局,西元前二〇二年被汉军围困在垓下,也就是今天的安徽省灵璧县南,兵少粮绝,半夜听见四面传来楚地歌声,悲哀大势已去,面对虞姬,在营帐中饮酒后悲歌:“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词悲壮苍凉,情思缱绻动人,这就是有名的《垓下歌》。
当下,这位曾经叱咤风云的豪杰,也发出了英雄气短、儿女情长的哀叹。而身旁的虞姬则无比怆然,拔剑起舞,并自歌和项王——“汉兵已略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遂自刎,以断项羽后顾之私情,激项羽奋战的斗志,希望项羽能胜利突围。后来,清朝有位诗人以虞姬的口吻作诗一首:“君王意气尽江东,贱妾何堪入汉宫;碧血化为江边草,花开更比杜鹃红。”虞姬如此的大义凛然又忠于自己的爱情,至今令人们传颂不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