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公到底有没有篡位称王
周公姓姬名旦,也称叔旦,大约活动在西元前一千一百年,是周文王姬昌的第四个儿子。
由于封地在周(今陕西岐山北),故称周公或周公旦。周公也是西周初期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和思想家,被尊为儒学奠基人。关于周公,历史上有很多传说,而最著名的应该是辅佐周成王的事迹。
周武王姬发去世后,儿子成王诵尚幼,于是周公就作为叔父,处理当时的政事。《左传·僖公二十六年》中称,周公曾“股肱周室,夹辅成王”;《史记·周本纪》中也记载,当时因为天下初定,成王年少,“周公……乃摄行政,当国”。可见,周公在当时只是“夹辅”或“摄(代为)行政”,并没有篡权之意。
然而另外有一些记载表明,周公在当时的作为并不是这样。《荀子·儒效》和《淮南子·汜论训》中都说,周公“履天子之籍”。清代的王念孙在《读书杂志》还解释说:“谓履天子之位也。”《礼记·明堂位》和《韩诗外传》卷三中又称:“周公践天子之位”等等。
近些年来也有人考证,在《尚书·大诰》中记载,“王”称文王为“宁王”,又叫作“宁考”。什么是“考”呢?就是对已故父亲的称呼。周公是周文王的儿子,而周成王已是文王的孙子了,因此称文王为“考”的“王”就只能是周公。
种种记载表面,周公当时应该是身居王位,自称为王。
那么,周公为什么要“践位称王”呢?
为国家打算
根据《尚书·金滕》的记载,周公曾经对太公和召公说:“我之弗辟,我无以告我先王。”周公说的这句话中,“辟”是指王位,“弗辟”也就是不掌握政权的意思。
在武王姬发死后,东方尚未平定,很需要一个新国君来带领周王朝继续完成大业;但当时的周成王还很年幼,不足以担此重任。因此周公在经过慎重考虑后,认为:我如果不即王位,就可能令诸侯叛乱,先王未成之事业将坠,我恐怕死后无言以告先王。
在《荀子·儒效》也说,周公“履天子之籍”的原因是“恶天下之倍(背叛)周”。意思也是说,当时天下初定,局势还十分不稳,成王年幼,缺乏治国的能力。国家没有英武老练的君主,就不能巩固新生政权。而且实际上,周武王在弥留之际,也曾有过传位周公的想法。
据记载,周武王曾经称赞周公为“大有知”,认为只有周公“可瘳于兹”,可以稳定周朝初年的政局,因而主张“乃今我兄弟相为后”,兄死由弟来继承王位。
当武王说出自己的这种想法后,周公顿时诚惶诚恐,“泣涕共手”,表示不能接受,可见周公本来没有篡位的想法。
因此《韩非子·难二》中说:“周公旦假为天子七年。”就是说,他后来执政只不过是代行王政,等到成王年长后,再归还王位。正因为这样,“周公服天子之冕,南面而朝群臣,发号施令,常称王命”。
显然,周公“假为天子”,应该完全是为了整个国家的事业著想。
反对的观点
但事情还有另一面。《荀子·儒效》中称:“周公屏成王而及武王以属天下。”有人将这句话解释为:屏者,除也,或蔽也;及,继也。意思是说,周公屏除成王以继接武王的天下,“偃然如固有之”,这不是专横篡位是什么呢?
《史记·燕召公世家》中记载当时“召公疑之”,〈鲁周公世家〉中也曾记载说周公曾向太公、召公等人解释。如果周公没有篡位的野心,召公、太公也是当时的贤人,为什么会对周公有所怀疑呢?
尤其是后来“管叔、蔡叔疑周公之为不利于成王”,因而发生了动乱。从管叔、蔡叔的一贯表现来看,他们都忠于周朝,不可能会轻易叛乱。在《逸周书》中的〈大匡〉、〈文政〉等篇,便有不少关于管叔、蔡叔“受赐于王”、“开宗循王”的记载。所以现在人认为,他们二人应该算得上是周武王的好助手。
而周公呢?他先是用计将他的哥哥按“兄弟相为后”应该继承王位的管叔调离京都,然后又趁管叔、蔡叔怀疑其动乱之机兴兵东征,把他杀了。
为何还要还位于成王?
从上面的记载中我们可以推测,周公应该的确是自己称王了。那么既然已经篡位称王了,为什么后来还要还政于成王呢?
有学者认为,这是因为召公、太公怀疑周公,管、蔡联合武庚起兵反周,关中地区也随之动乱。这种事态的发展完全出乎周公意料,于是他便改弦更张:一方面在平定管、蔡后还政下野;一方面又拉拢召公,与召公平分大权。《史记·燕召公世家》记载,成王即位后,“自陕以西,召公主之;自陕以东,周公主之”。周公一家除了长子封诸侯外,次子留守周室,世代共掌王政。由此可见,周公比后代的王莽、袁世凯机灵多了,他见篡位不成,就马上下野让位,而是用另外一种方式取得了大量的权力。
不过,周公到底是为了国家、民族利益,光明正大代理王政;还是真有篡位的野心,耍尽阴谋诡计而未能全逞?要想在纷然杂陈的大量历史记载中找出结果,可能还需要一些时间。
相关连结——《周易》究竟是一部什么书?
《周易》是一本阐述八卦的书。八卦,相传是由伏羲氏所创造,后来又传周文王,易八卦为六十四卦。司马迁在《史记·日者列传》中称说:“伏羲作八卦,周文王演三百八十四爻。”
《周易》中除了卦、爻辞外,还包括以前称为“十翼”的彖、象、系辞、文言、说卦、序卦、杂卦这十种“传”。其中,《易传》主要解释卦义,阐发易理。以上这些,除了伏羲画卦说可以认为是定论外,其余都还没有肯定作者。对于重卦的人,有的说是周文王,有的说是伏羲,有的说是神农,还有的说是夏禹;关于卦爻辞,有的说全为周文王所作,有的说是周公所作,还有的说是孔子所作;对于易传,虽然历来都称是孔子所作,但也有人提出疑义。
《周易》一书具体成书于何时呢?有人认为,是周初周成王时期的著作,还有人认为是西周末年所作,但都没有确凿的证据。
从《周易》一书采取占筮参考书的形式,并依据旧筮辞编造而成这一特点来看,它应该属于一本占筮书。但从《周易》以八卦为解释内容,从其中表现出来的朴素唯物主义观点和朴素辩证观点来看,它又应该归类为哲学书。若再从《周易》所涉及的内容,其中有关古代战争、祭祀、婚姻、农事这些情况来看,它还应该是一部历史书。但究竟应该属于何种性质,现在也同样难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