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方式的改变:从单机制造者到联网整合者
今天的社会生产力有多强大?
举个例子,花1元钱能买到一支碳素笔,那么给你1元钱,能造出一支笔吗?
笔厂的朋友告诉我,流水线生产成本0.3元/支,但如果你进行定制,算上原材料、人力、设备、水电、物流,一支笔的综合成本要到450元。
450∶1,是450倍,换成智能产品,这个比例更夸张。如此大的差距,让我们自己造物的想法变得没有必要——不一定非得参与制造的过程,也能享受成果,这可以让我腾出时间去做更重要的事情;过去15年,我的动手能力依然没有提高,但能做的事却越来越多了。
在我小的时候,普通人家还会自己买布料用缝纫机做衣服;现在呢?别说我,连我妈这样的老年人都学会了网购,一件品质上乘的衣服的价钱,换算到过去,恐怕连半块布料都买不到吧,何况有的店家还附赠搭配指南。
互联网的日臻成熟,改变了人与世界的连接方式,带来的结果是个人效率的飞跃。
过去出门旅游前,我要花一整天制订计划;今天,我上马蜂窝输入目的地,路线、酒店、美食、景点详细信息在1秒之内就能全部弹出。过去生病要去医院,一个感冒着凉,也要耗上大半天,挂号、排队、问诊、取药;今天,下个杏仁医生App,几分钟就能找到中国顶尖的专科医生。过去我想了解一门知识,可能会到离家两站地的首都图书馆,翻上一天资料;今天,我会畅游国内外信息库,找到相关文档,然后打上标签丢到云盘,用的时候再调取,实在不行,还可以上“在行”App约见行业专家。
生活方式的改变,反过来影响个人核心竞争力的改变——有限时间内可以调用多少资源,而不再是制造和占有多少资源。
乔布斯的核心竞争力是什么?是敢于颠覆世界的勇气?是天才的产品思维?别急着下定论,先来看一组数据:2019年,苹果公司供应商有766家,遍布全球176座城市,至少50万人直接或间接参与苹果手机的生产链条,从芯片电路封装到显示器测试,从摄像头无尘维护到电池防爆,从外框的模具到最后组装出货——调用全球资源才能撑得起“天才”二字。
今天,当你想做一件事时,不必对每个环节全知全懂,事事亲力亲为,而是扩大人际交往半径选择合作者,把大部分技能分包给更专业的人,这意味着你可以调用无限资源,与成百上千的陌生人协作,完成以往做不到的事情,实现百倍于个人能力的宏伟目标。
今天,如果你的心思还放在苦苦精进小技能,期待有一天做出爆品,看到一片蓝海,就等于骑着老黄牛和法拉利飙车,等到达港口时,恐怕连一条牛腿都挤不进去了。
对你而言,这种变化可能是缓慢的,但放眼人类历史,小范围制造、占有资源的生存方式持续了几千年,而新的生存方式成为主流,也就是近二十年的事。
假如一个古代人穿越到20世纪80年代,只要他是一个手艺人,比如笔匠、裁缝,就还能勉强生存;但穿越到今天,个人技能在大规模协作的冲击下,会出现付出-回报倒挂,结局是越造越亏,越努力越失败。
这种跳跃式的改变,如同“基因突变”,DNA片段突发变异,新物种由此诞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