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光摄影基础入门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前言——我的摄影之路与学习建议

在正式介绍这本书之前,我想先讲一讲,理工科出身的我是如何走上风光摄影这条路的,并基于自己的经验给刚入门的影友提一些学习建议。

自从入手了人生第一台单反,摄影给予我的是一种全新的生活方式。我开始远离热门景区,背着器材寻找安静的小众风光。常常独自一人长途跋涉,或在深夜寒风瑟瑟的雪山上蹲守,或在蚊虫扑面的大海边等待。当银河高悬于穹顶、霞光充盈于天际,按下照相机快门记录下绝美的景色,就是莫大的幸福。

后来,我索性辞去了稳定的工作,全心追逐光影。从遍布古典建筑的欧洲,到以海景和雪山著称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再前往一衣带水的日本和东南亚,最后回到了国内,披星戴月地拍摄西部的高原和沙漠风光。

本书是我这些年户外旅拍的心得总结,从最基础的机身和镜头等器材开始,循序渐进地引入前期的规划软件和现场的构图技巧,进而图文并茂地示范后期的修图要点,让读者可以掌握完整的风光摄影的专业流程。然后对银河、建筑和大海等主题进行更加深入的专业介绍,让读者拓宽视野,掌握更加丰富的摄影所需的天文知识和建筑风格等内容。最后是提升审美,让读者了解摄影诞生以来的风格、流派和涌现的代表性的大师。此外,也会针对向国际画廊投稿和参加专业摄影比赛给读者指明方向,以期学有所成。

另外,我还要分享一些学习的理念和常见的误区,帮助读者避免在学习过程中走弯路。

1.仔细阅读照相机说明书

照相机说明书永远是摄影入门的第一本教程。虽然现在各大平台都不乏精品的摄影教程,但是受制于篇幅和通用性,并且更多的是关于构图和后期操作的。只有照相机说明书会事无巨细地讲解最基本的按键功能和操作菜单,这即便是本书也不能替代的。

事实上,从我的线下教学经验来看,绝大多数初学者都存在照相机操作不熟练、基本功能不会使用的情况,这就是没有认真阅读说明书的结果。

2.术业有专攻

摄影可以分为风光、静物、人像、纪实和创意等多种类别。在初学阶段,建议多尝试不同的主题,如果想要达到精通,最好在发现适合或热爱的领域后,再进行深入研究,做到术业有专攻。

问题的关键在于不同类别的拍摄,需要用到的知识体系截然不同。例如,人像摄影主要学习布光方法和指导模特摆姿,周边器材以灯具为主;风光摄影则是要了解天文、潮汐等知识,利用软件来规划行程,以及学会使用滤镜、全景云台等辅助工具。据我所知,知名摄影师最多也只能精通一到两个领域。每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贪多嚼不烂。

3.当个理性的器材党

在购置器材方面,初学者容易陷入两个极端:过于迷恋好器材和过于相信“狗头”。在风光摄影领域我的观点是:必备的器材一定要有,高端器材作用有限。

具体而言,全画幅机身、稳定的三脚架和云台,以及特定用途的滤镜等装备是风光摄影所必备的。哪怕技术再好,只要三脚架不稳定一样会拍模糊,所以这些装备一定要有。

在满足基本需求之后,追求更高端的器材则未必能给照片带来明显提升。例如,尼康D850相比五六年前的老机型D750,普通爱好者在家用计算机上看,画质的差距其实很小。

4.少出片、出好片

在日常带学员外出拍摄的过程中,我感觉很多人都有一个误区,就是大量拍摄沿途风景。这样看似投入很多心血,实则缺乏思考,得到的成片也较为普通。

职业摄影师并不是以量取胜,而是精挑细选拍摄角度和耐心等候最佳光线,用十天半个月的时间只拍到一两张也是常有的事情。但是,能在专业摄影比赛和图片社区崭露头角的,往往正是这样精心拍摄出来的作品。

5.夯实基础、厚积薄发

现在,很多“大师”在讲课时喜欢大谈特谈“摄影眼”和“境界”之类的比较空虚的主题。但是,对于初学者而言,踏踏实实熟悉器材操作和参数设置,掌握构图的常用方法,乃至进阶的接片、堆栈和包围曝光等“硬功夫”,才是务实的态度。

基本功扎实了,在实际拍摄中再多加练习,追求更高层次便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反之则会陷入空谈。

6.一定要做后期

进入数码时代之后,风光摄影几乎是一定要做后期处理的。目前专业的摄影比赛,也都是在一定的规则下允许通过后期处理来对照片进行美化的。

摄影领域的技术日新月异,如有未尽之处,希望读者多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