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原生家庭的“罪过”(一)
你知道因为原生家庭的“罪过”,给孩子带来特别痛苦的影响是什么样吗?在我的记忆里第一个跳出来的是一个叫作“比利”的名字。
1977年,23岁的比利被美国俄亥俄州的警方逮捕。随着他被逮捕,俄亥俄州连续发生的多起强暴案终于找到了真凶。可是,这个叫比利的年轻人,在警方面前对于自己所犯下的罪行毫不承认。更令警察们瞠目结舌的是,他对于自己的犯罪过程居然毫无记忆。后来,警方对他进行了深入的调查,得知他患有多重人格分裂症。他的身上除了自己本来的人格,还拥有另外23种人格,一共有24种人格。最后,他被确定患有严重的人格分裂,被法庭无罪释放。而这无罪释放,也在当时的美国社会引起轩然大波,大家实在想不明白,多起强暴案的真凶竟然因患有严重的人格分裂而逃过法律的制裁。毫不夸张地说,这真的是一件听起来相当惊悚的事情,一个人同时拥有24种人格,听起来完全就是小说或电影中才会出现的情节。而事实上,拥有24种人格的比利就是全球百万级畅销小说《24个比利》中的主人公。但和其他小说主人公不一样的地方是,比利不是一个虚构的小说主人公,而是一个真实存在的人,所以这是一部纪实小说。
比利为什么会拥有24种人格呢?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原生家庭的罪过”。比利的父亲自杀后,母亲多罗西很快与另一个男人结婚,比利便有了继父,但是,走进比利世界里的继父对比利并不好。从比利8岁起,继父就经常殴打并威胁他。原生家庭发生的变故给比利带来了灾难性的影响,他的生活从此变成了一片黑暗之城,他的内心也变得越来越扭曲,此后精神开始分裂,多次自杀并进入医院治疗,直至给社会带来危害性很大的恶性影响。
《24个比利》我仅仅看过一次,但是印象却特别深刻。为什么呢?因为生活就像阳光下的一面镜子,总是在你看到痛苦的一面时为你折射出幸福的一面。每当我脑海里浮现出比利悲惨的境遇时,就会想到我的原生家庭。我的原生家庭是我此生最丰厚的礼物之一。因为我的父亲与母亲不但给了我一个幸福的原生家庭,还给我的生命制订了一个“四位一体”的成长模板。哪“四位”呢?经过数十年的光阴我才明白,所谓“四位”其实就是独立、坚韧、爱思考和善于决断这四种特质。到底是先学会独立还是先学会坚韧呢?但是爱思考和善于决断这两种特质也十分重要。
那么,还是先从四十多年前的一个东北普通家庭谈起吧。1979年的春节,我出生在一个知识分子家庭。但是出生后却没有过上大家认为的那种知识分子家庭特有的恬淡生活,而是跟着父母四处奔波。准确来说,我和母亲一直跟着我父亲过着“动荡的生活”。
在那个大学生特别稀有的年代,考上国内的一所知名大学的父亲,凭借着自己的努力在毕业后就成为国家黄金管理局的一位技术工作人员。由于技术过硬,父亲总是被调来调去,前年在东山矿,今年在西山矿,明年在南山矿,后年可能又在北山矿上工作,他在每个矿企都是技术骨干,后来一直担任技术总工程师,相当于我今天所在的互联网企业的CTO。而我和母亲则一直过着从这座矿区搬到另一座矿区的生活。母亲对于父亲被调来调去的情况也没有什么怨言,因为她觉得能为国家和企业贡献自己的力量是特别光荣的事情,也只有那些“技术尖子生”会被各个矿区抢来抢去。当然,我也没有什么怨言,至今我都觉得能有这样的父亲是我人生的荣耀。而且直到此时我在电脑前写这些文字的时候,那时候的每一天、每一幕都像是一部部感人的电影,每个镜头从我的脑海闪过的时候,我都充满着开心和怀念。
现在,我又不由得想起当时父亲教育我不要“五马换六羊”的事情。在我7岁那一年,我和母亲跟着父亲来到辽宁营城子铁矿区生活,父亲还是技术负责人,我们则继续着自己的“动荡生活”。当时我们生活的矿区周围有很多废弃的铁矿工厂,这些废弃的铁矿工厂可是我和小伙伴眼里的“人间天堂”,因为那里面有数不尽的“宝藏”——各种废铁和坏的机器零件等,对于生活在物质匮乏年代的我们而言,可都是好玩具。每天放学后,我和五六个小伙伴都跑到废弃的铁矿工厂里玩。
我们在一个废弃的铁矿工厂里发现了很多生锈的小铁球,一个个有拇指那么大,全部锈在地上。于是,我们就用小木棍弄下来玩。几天后,我们每个小孩儿都弄了很多小铁球,而且还比谁的“战利品”最多。巧的是,这几天来了一个收废品的人,废铁废铜等东西都能换糖球。这一下子,我们可开心了,一下课我们就跑去铁矿工厂用小木棍弄小铁球,有时候一天能够换十几个糖球。结果,就在我们不亦乐乎的时候,被矿上巡察的人发现了。于是,我们五六个小孩儿全部被抓到一个屋子里。看管的人问:“谁是带头的?你们小小年纪就敢盗窃公物!”几个小伙伴都被这一句话吓哭了。我胆子比较大,硬生生地回应道:“是我带的头。”
看管的人可能没料想到我敢主动站出来,问了父母名字后,说等回家让你们父母教育你们吧。我回家后,看见父亲坐在椅子上等我,心想肯定要挨训了。结果,父亲只是告诉我不要“五马换六羊”,不要用自己值钱的信誉去换糖球吃。父亲没有训斥我,但“五马换六羊”对我影响却很深,从此以后我再也没有干过类似的事情。那次以后,一起弄铁球的几个小伙伴有什么事情都会问我的想法,让我感觉到自己要有主见和担当。
那个年代的矿产资源非常丰富,也突显了技术人才的重要性。在父亲被调动的日子里,我也渐渐长大,等到我6岁上小学之后,这种“动荡的生活”依然看不见头。这就直接导致我小学阶段换了四所学校,从一年级到四年级每年换一所学校。所以,每年开学都会认识新的同学和新的老师,而在这样一种不断变换新环境的情况下,我需要拥有的就是独立与坚韧这两种特质,因为我要融入新的班级环境。
独立与坚韧,从来都是每个人梦想能够得到的可贵品质,因为它们是一条能够跨越冰川、抵御风霜、战胜一切艰难险阻的“超级联合战舰”。独立能够让你在任何时候静下心来思考并想出对策,坚韧能够让你将自己的正确策略一直坚定地执行下去,最终冲破大风大浪,抵达梦想的彼岸。
可是,我的独立与坚韧仅仅就是因为“动荡生活”得来的吗?不是这样的,是因为成长环境和自己对这个世界积累起来的认知给予我的。说得直白一些,就是在很小的时候,我就懂得了很多。在四年级之后,父母觉得一年换一所学校肯定会影响我的成长,于是母亲就带着我回到市里上学。后来一直到初三毕业,都是我和母亲在市里生活,父亲则继续在矿区生活。而我在上中学后就开始了寄宿生活,每周末才能回家,同时母亲工作也很忙,很多事情都是我自己拿主意。渐渐地,我开始懂得父母的不容易,开始明白自己应该怎么做才能让父母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少为我操心,慢慢地,我就成了一个特别独立的孩子。
独立的人未必坚韧,我身上坚韧的特质又从哪里来的呢?张爱玲曾说:“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还是这两个字“懂得”,因为懂得这世间的疾苦有多深,所以才能体会到每一次的获得有多甜。
不知道大家是否去过矿区,或者有没有看过20世纪80年代矿区的老照片,或者相关的影像资料。矿区一般都在郊区,四周很多都是庄稼地或者偏僻的山地,周围都是农村。所以,矿区和偏僻贫穷的农村,尤其是农民的生活与劳作之苦,在我儿时的印象里特别深刻。我对世界的第一个认知就是贫穷与艰辛,尤其是20世纪80年代那种机械化耕种没有大规模展开,都是以人拉肩扛的形式进行辛苦劳作的生活,真的是一粒粮食一滴汗。但就是在这样的一种环境下,你以为生活很苦是吗?不是的。虽然生活很不容易,但大家每天都笑呵呵地去劳动,做什么事情都特别有韧性,特别能吃苦。
我印象里比较深刻的是一家人,父亲瘫痪在床,儿子是聋哑人,他们靠村里的接济和政府的救助生活。但是当时的社会救助水平很有限,父子两个人也很少能吃饱,但是他们不埋怨不放弃,每天见了人打招呼都是笑眯眯的。四年级的时候,班里有很多农村的孩子,每天放学或周末的时候他们就去干农活,我跟着他们一起去村子里玩耍,也想帮着他们干。但是他们都不让我干,说我干不了,一开始我感觉有点儿被排斥了。但是,后来特别想融入的我还是融入了进去,跟着他们割过草、下过地,虽然我当时主要是觉得好玩,但是那种艰苦所带来的坚韧逐渐融入了我的精神之中。
这种独立和坚韧,对于我后来的成长影响很大,因为我每次遇到挫折的时候都会想到在矿区的生活,想到那一张张在艰辛的生活中依然每天微笑着迎接未来的面孔。所以,很多时候我觉得自己有两个原生家庭,一个是父母给我的,一个是那段难忘的矿区生活给我的。这两个原生家庭都很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