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序论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中文版序言

汪沛 贝淡宁

我们开始构思和写作这本书是在2017年年初,彼时唐纳德·特朗普在国会山宣誓就任美国第45任总统;英国正式启动“脱欧”程序;韩国史上第一位遭弹劾下台的总统朴槿惠抵达首尔中央地方检察厅接受调查;德国政府开始推行“Starthilfe Plus”计划,以金钱资助鼓励寻求庇护者自愿返回母国。2017年夏季,南亚地区的极端降雨使得印度、尼泊尔和孟加拉国遭受严重的洪灾。2017年下半年,美国加利福尼亚州频繁遭遇山火;伊拉克总理阿巴迪宣布极端组织“伊斯兰国”(ISIS)在摩苏尔的统治已被彻底推翻;沙特的女性终于不再被开车禁令束缚;泰国前总理英拉在面临法院判决前出逃海外;英国菲利普亲王正式退休……世界在我们面前展开和演变的速度似乎越来越快。

与此同时,世界各国学术界交流频繁,共同体、部落主义、民粹主义是当时政治哲学界最为热门的话题。可以说这本书是对那个特定时期的世界的一个回应。我们曾经觉得相对稳定甚至固定的世界一下子变化得有点快,但我们希望世界的变化可以趋向于更多元、更进步。对于自由和平等的形式化讨论已经无力回应当时的世界,仅仅通过沉思抽象的平等概念无法带领我们到达更具体、更实质的公正。所以我们尝试通过直面“等级”概念来做一个迂回。

本书的英文书名是Just Hierarchy,它一方面表达着我们想讨论伦理上可辩护的等级层序的可能性,另一方面也表达着这本书所讨论的“仅仅是等级而已”。考虑到这个书名可能杀伤面太广,看到这个书名的人可能很容易给我们贴上“守旧派”“老封建”“开倒车”等各种标签,尽管我们并非如此。本书是以基本个人权利作为前提和基础的,我们认为所有人都应该享有迈克尔·沃尔泽所说的“薄的”人权:我们都有权利不遭受酷刑、不被奴役、不被谋杀和不遭受种族歧视。Michael Walzer, Thick and Thin: Moral Argument at Home and Abroad (Notre Dame,IN: University of Notre Dame Press, 1994).这不是一本写给奴隶主、封建贵族、大资本家和大家长的书,旧时代的不正义的等级并不是我们辩护的对象,我们要辩护的是伦理上可以证成的社会层序,它可以是一种改革的指引,甚至是革命的依据。

然而,言词总是至关重要的。“等级”这个词在任何语言中都含有太多贬义,我们在一开始甚至根本找不到一个稍微中性一点的词语来翻译“hierarchy”——我们仅仅是想表达根据一定的社会价值所进行的排序。最早我们直接把“just hierarchy”翻译成“正义等级”,后来王刚毅老师建议把“hierarchy”翻译成“层秩”,阎学通老师认为翻译成“层序”也很好,我们觉得这两个中文词都相对更为中性。至于“just hierarchy”,陈建洪老师建议翻译为“正序”,非常简约明了。我们在中文版会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来选用相应的词语以翻译“hierarchy”和“just hierarchy”。

事实上,在古代哲学中有一种比较近似的表达,只是当时使用的并不是“等级”这个词语,而是“成比例的公正”:“人们都同意,分配的公正要基于某种配得,尽管他们所要(摆在第一位)的并不是同一种东西。民主制依据的是[一个人能够去做慷慨的事的]自由身份,寡头制依据的是财富,有时也依据高贵的出身,贵族制则依据德性。所以,公正在于成比例。”亚里士多德著,廖申白译注:《尼各马可伦理学》,商务印书馆,2003年,第135页(1131a25-30)。“基于某种配得”也就是这种有比例的公正的伦理证成,有比例自然就有差异,有差异也自然有排序,等级层序的观念其实已经呼之欲出。但我们也不想直接使用“成比例的公正”来替换“等级”,毕竟我们要讨论的不仅仅是分配公正。同时我们需要再度澄清的是:人的尊严,人人配得。我们需要承认古今之别当中的深刻鸿沟。

本书分别讨论了基于不同伦理证成的五种社会关系中的层序关系:1)在家庭中,根据年龄可以有一种流动的、灵活互换的层序;2)在国家中,根据贤能选拔官员,辅以一定民主开放的色彩,拥有公民的信任,如此在执政者和普通公民之间可以有一种合理的层序;3)在国际秩序中,正义的等级关系的特征可以是弱互惠性(两国都从等级关系中获得工具性的利益)或强互惠性(强国和弱国都能够从双方的视角总体地来看问题,而不仅仅是从自己国家的视角看);4)在人与动物的关系中,我们认为建立以人类为尊的道德等级是可辩护的,但前提是原则上禁止残忍对待动物;5)在人与智能机器的关系中,机器应该服务于人。

可以看到的是,我们无意在总体性的意义上维护等级制度。我们完全反对那种等级式的世界观,也就是把世界上所有人、社会组织、动物、智能机器都囊括在同一个等级次序下的排列方式。我们在本书中仅仅讨论了五种具体的社会关系中的层序,而且每种不同的社会关系需要不同的伦理证成来作为排序的基础,相互不可通约。

对于这五种社会关系的选择,我们也收获了很多提问和批判。然而,选择这五种社会关系并非出于偶然。首先,从家庭关系,到公民关系、国际关系,再到人与动物的关系、人与智能机器的关系,对于每个伦理主体来说是由近及远的。按照儒家思考伦理问题的习惯,家是我们最早的伦理实践的场所,因此我们也先从家庭内部开始讨论。其次,这五种等级层序内部其实也有一个质地的差异。总的来说,家庭内部的层序是最为柔性的,最充满爱和情感,灵活性也最高,而在由近及远的关系中,这种柔性和灵活性是次第降低的,到了人与机器的关系就是比较严格且不可以逆转的主从关系了。不过,还有很多别的社会关系中的等级层秩也是值得讨论的,例如军队中的等级、宗教中的等级、大型公司中的层级、政党内部的层序、教育体制内的层序……我们期待对于这些主题能够有更多新的研究。

本书比较明显的不足之处也恰恰在于我们讨论的社会关系比较具体,而且基本立足于中国。然而全球化的进程势不可挡,人的伦理和政治实践也是多变而复杂的。当我们在生活中实际地经历一些事件的时候,往往会发现单靠一种伦理证成的社会关系无法给予复杂的实践以真实的指引。本书的写作在这个意义上是比较理想化和真空化的,例如:我们在讨论家庭内部层序问题的时候,就没有同时讨论人和宠物的关系;我们在讨论国家内部执政者和普通公民关系的时候,没有将这个社会关系放在全球国际政治关系的大背景之中。就这一点而言,我们也希望看到更多具有综合性视野的思考。

撰写这篇序言的时候已经是2022年的暮春,距离我们开始讨论这本书已经过去五年有余。2017年给我们的冲击像是一个预示,世界在以越来越快的速度发生变化。2020年初开始的全球新冠肺炎大流行和2022年初爆发的俄乌冲突更是加剧了这一巨变,我们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对于人类尊严的挑战。然而,形式化的尊严与平等易得,实质的尊严和公正则需要我们自己去争取。希望本书能够成为我们理解差异、正视层序的一个小小起点,如果能够激起一些诚实的思考和批评,这将是我们的荣幸。

本书的写作与出版离不开我们家人的支持和两只小猫咪的陪伴,也离不开我们的朋友、同事和学生们的讨论与帮助,我们尤其感谢各位编辑老师的耐心与细心。倘若本书尚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不吝赐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