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 01
你贫穷,但你不能怪上帝
关于贫穷,作为贫穷的你,总会讲出许多让同命相连的人似乎尤为共鸣的理由。但是,无论你怎样为你所选择的身分─穷人,而辩解,因为穷总是让人无所作为。一句话:你贫穷,但你不能怪上帝。
志短则必穷
一辈子默默无闻的人很多,他们穷困潦倒,终日挣扎,从根本上讲,就是他们的心底害怕成功,因而不敢选择成功。
在人生之初,也许他们确实非常向往成功,向往财富,他们会正常工作并制定一项计划。但是在奋斗一段时间后,他们的工作阻力就会慢慢增加。为了更上一层楼所需的努力似乎很艰苦。他们觉得这样下去实在不值得,因而放弃努力,甚至还自我解嘲:“我对现在的生活很知足,我是个平凡的人,也不想发什么大财了。”
自制贫穷,艰苦朴素过一生
这种人都尽量掩饰自己的真实想法,努力使别人相信他们很快乐。他们甘愿守著一个很有保障、很平凡的职位,他们往往会花好几个小时告诉别人他为什么对自己的工作很满意。但是人们知道他在欺骗自己,他自己也知道他在自欺欺人。他需要一份更有挑战性的工作,这样才能继续发展成长。但是,就因为有无数的阻力,使他深信自己不适合做大事。
这种人害怕失败,害怕大家反对自己,害怕发生意外,害怕失去自己既有的东西。他们也许有才干,只因为不敢重新冒险,才甘愿平平淡淡度过一生,可以说他们是在自制贫穷,因此也只能艰苦朴素过一生。
他们始终不肯承认是自己甘于贫穷,他们无法认清自己有选择的权利。节俭并没有错,但也大可不必把美好的事物全然拒之门外。
类似这样的话我们已听得太多:“我很喜欢那个东西,但我真的是买不起”、“我买不起”、“我承受不住”。没错,你是买不起,但你永远存在这个念头,那你一辈子就真的只能继续“买不起”。
你不妨换一个比较积极的想法,诸如:“我会买的,我要得到这个东西。”当你在心中建立了“要得到”、“要买”的想法,就同时有了期待。
慢条斯理,绝不冒一分险
慢条斯理,即活得太过谨慎的人,他们往往借口条件还不具备,不肯轻易行动,因而坐失了很多良机。
也许你听过这个笑话:
“昨天晚上,机会来敲我的门,当我赶忙关上警铃,打开保险锁,拉开防盗门,它已经走了。”
具有过度安稳心理的人,常常会错失一次次获得财富的机会,所以人生就应该抓住稍纵即逝的机会,过度谨慎就会失去它,我们知道,这种过度安稳的心理,并不能给人带来真正的安全感。麦克阿瑟将军说:“安全是生产的能力。”为自己的需求努力生产而获得自尊与自信的人,总是比将问题留给别人去解决的人更有安全感。
在瑞典,政府告诉每一位公民,政府会终身照顾他们。任何公民到医院看病都不必付帐,政府代付;婴儿出生时,政府会付帐,并供养母子;如果收入不足以维持最低的生活,政府也会给予补助。
有了这种完美的安排,瑞典人应该是最快乐的民族了;可是,瑞典除了有西方国家最复杂的税收制度外,还有成长最快的青少年犯罪率,急速增加的毒品问题和最高的离婚率。所有这些,还要加上瑞典老人的问题,瑞典退休的老人在西方国家中有最高的自杀率。
真正有安全感的工作无法由别人提供,必须由自己争取。字典上对安全的解释是:安全是免于风险与危险的自由,免于疑惑或恐慌的自由,而不是焦虑或不确定。
“等一下”将成为“永不”
赛凡提斯(Miguel de Cervantes Saavedra)说:“取道于‘等一下’之街,人将走入‘永不’之室!”
在职者比失业者更容易找到好工作;而失业越久的人,就越不易找到好工作,这是人所共知的道理。大部分人共同存在的一个问题,就是对工作过分挑剔,一直在寻找完美的工作或待遇,可是他们并不自知他们不是完美的员工。他们总是过分强调工作应当能提供诸多福利与高薪。对于已经有工作、且做得相当顺利的人而言,这个要求并不过分;但对没有工作的人一开始便如此要求,似乎不太现实。
你至少要先起步,才能到达高峰。一旦起步,继续前进便不太困难了。工作越是困难与不愉快,越要立刻去做;你等得越久就变得越困难,越可怕。
做事切忌过度郑重与缺乏自信。在兴趣热诚浓厚时,做事是一种喜悦;兴趣热诚消失时,做事是一种痛苦。
在我们的一生中,每人都有良机佳遇的到来,但总是一瞬即逝。我们当时不把他抓住,以后就永远失掉了。
有计划而不去执行,使之烟消云散,这对于我们的品格力量会产生非常不良的影响。计划而努力执行,这就能强化我们的品格力量。有计划不算稀奇,能执行定下的计划才算可贵。应该就医而拖延著不去就医,以致病情严重而不能再被医治,这样的人为数不少吧!
习惯之中足以误人的莫过于拖延的习惯,世间有许多人都是为此种习惯所累而至陷入悲境。拖延的习惯,最能损害及减低人们做事的能力。假使对于某一件事,你发觉自己有著拖延的倾向,你应该直跳起来,不管那件事怎样的困难,立刻动手去做不要畏难、不要偷安。应该将“拖延”当作你最可怕的敌人,因为他要窃去你的时间、品格、能力、财富与自由,而使你成为他的奴隶。要医治拖延的习惯,其唯一方法,就是事务当前,立刻动手去做。多拖延一分,就足以使那件事难做一分。“要做立刻去做!”这是百万富翁的格言。凡是将这句格言做为座右铭的青年,都不会有悲惨的结局。
自甘堕落,与钱无缘
总是有人自找麻烦而陷自己于逆境中,并说这就是人生。生活是不会无风起浪的,都是由自己的错误想法一手造成。
选择贫穷,从不敢奢望好运降临
破坏的力量其实根本不像我们想像的那么大,如果它真有那么大,那是因为我们没做好选择,没有掌握好命运。一旦人们认识了选择的威力,那么人生将完全改观。但很多人至今还不知道,是他自己的想法、选择给自己带来了后患,而绝非外界某些不可见的力量。
在现实生活中,到处有人固执己见,不是这里有问题,就是那里出毛病;这种想法深植人心,使人不得安宁。本来工作得好好的一个人,一切都很顺利,可是他还是不放心,偏要去想:“我现在是有工作没错,可是谁知道能持续多久?”果然没多久,他就丢了工作。比这更糟的是,日用品的帐单积了一大叠,往后的房租也没办法缴,眼前一时还找不到别的工作;这个时候,小孩又生病了,我自己也跟著病倒,一大笔医药费眼看跑不掉,还有家里的各种开销都在等著他,他住进了医院,住院费更加使生活狼狈不堪。最后,他又找回了工作,开始偿还积欠的债务,就在一切慢慢恢复正常,钱也还的差不多的时候,又有事情来了─所以,只要有几次类似的经验下来,这个人对所谓“好景不长”的想法自然深信不疑。
当我们周围的人都充满烦恼时,我们自然不太容易安于自己的顺境。然而,我们该知道,很多人之所以不断受挫,主要是因为他们未能正确支配选择命运的威力,所以事情才会演变成那样。当事事都很顺心的时候,有相当多的人不免会暗自庆幸,太美好的东西使人不安,怕它们随时会跑掉,这种恐惧显然普遍存在,所以,我们必须不断教育自己:所谓“好景不长”根本就是一句谎言。不久之后,这种想法自然会变成我们的信念。
如果我们看不到快乐的人,我们便会断定:人生就是这样。殊不知,一个人往往可以影响一群人,在这个世界上仍然有成千上万的人一贫如洗、居无定所,他们甚至不再奢望能改善他们的生活。为什么我们一定要活在陈旧教条的阴影下面,把现状看成一成不变呢?其实,真的抱定好运必会降临,那就一定降临。
任其自然,不思进取
地球上自有人类以来,人便凭借“选择的能力”在沧海桑田的变迁下,不断追求进步。随著现代文明利器的发明,人逐渐在支配、驾驭自然界。就机械文明而言,它给人的生活带来的方便与享受是无止境的。既然我们已经能够掌握自然界,现在也就面临更重要的课题─主宰自己。
多少世纪以来,人类一直在发挥“选择”的威力,可是,并不自觉。现在我们已经自觉了,我们终于恍然大悟:世界上大部分的困难、阻碍、原来都是“人为”的。人类为自己创造了机械文明,使生活更方便、更舒适。可是,与此同时,人的内在精神生活却越来越复杂、多虑,这不是必要的,因为现在已发现这种做选择的威力,可以自行“选择”,活得更有人性。
现在,必须自己勇于承担后果与责任,因为我们所做的一切皆出于自己的选择,也许你不愿意承认,但事实是如此。“选择的威力”将使生活如你所愿,不必借用外力,而是依靠我们本身,这种天赋的威力能使人成为一个真正的人!你将体会到:人依靠的力量,不在于金钱、汽车、房子以及所谓的财富,而是在于内在心智的威力,这种威力来自整个宇宙,是宇宙的一体。只有这种力量才能实现我们的一切理想。
每个人都应该懂得,生活本身是人生最为重要的内容,所以人的第一要务即是他对这个“生命”的责任;如果他付出关注和心意,生命就能如他所愿;如果他疏忽,不关心这个生命,生命自然不会如他所愿。为了自己也为了我们身边的人,应该让生命尽力发挥,不要自甘堕落。我们有选择命运的能力,要相信自己能做得更好。
奴性心理:假如谁肯给我一点钱的话……
常常听到有人会说:“假如谁肯给我一点钱使我能付清贷款……那我就……了。”
而最为不幸的是,许多人相信这件事,所以一直在等人提供那笔钱。我们一直鼓吹要帮助别人,如果你给一个人一只野兔,你只能供养他一天;但是如果你教他打猎,就等于供养他一生。这种狩猎的教训很有意义。
免费午餐,代价在后
懒惰从来没有在世界历史上留下好名声,也永远不会留下好名声。懒惰是一种精神腐蚀剂,因为懒惰,人们不愿意爬过一个小山岗;因为懒惰,人们不愿意去战胜那些完全可以战胜的困难。如果你想使一个人残废,只要在足够长的时间里给他“免费的午餐”,让他养成不劳而获的习惯就行了。
那些生性懒惰的人不可能在社会生活中成为一个成功者,他们永远是失败者。成功只会光顾那些辛勤劳动的人们。懒惰是一种恶劣而卑鄙的精神重负。人们一旦背上了懒惰这个包袱,就只会整天怨天尤人、精神沮丧、无所事事。
有些人终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无论干什么都舍不得花力气、下功夫,但这种人的脑袋可不懒,他们总想不劳而获,总想占有别人的劳动成果,一天到晚都在盘算著去掠夺别人的东西。
懒惰思维:财富不会与我同行
很多成功励志方面的书籍,都讲述了这样一个有趣而有发人深省的故事。
这个故事来自美国南方的一个州,过去那里住著一个樵夫,他给某一个人家供应木柴达两年多之久。这位樵夫知道木柴的直径不能大于十八公分,否则就不适合那家人特殊的壁炉。但是,有一次,他给这个老主顾送去的木柴大部分都不符合规定的尺寸。主顾发现这个问题后,就打电话给他,要他调换或者劈开这些不合尺寸的木柴。
“我不能这样做!”这个樵夫说道,“这样所花费的工价就会比全部柴价还高。”说完,他就把电话挂了。
这个主顾只好亲自来做劈柴的工作,他卷起袖子,开始劳动。大概在这项工作进行一半时,他注意到一根非常特别的木头。这根木头有一个很大的节疤,节疤明显被人凿开又堵塞住了。
这是什么人做的呢?
他思考了一下这根木头,觉得很轻,仿佛是空的,他就用斧头把它劈开了。一个发黑的白铁卷掉了出来,他蹲下去捡起这个白铁卷,把它打开,吃惊的发现里面包有一些很旧的五十美元和一百美元两种面额的钞票。
他数了数恰好有两千两百五十美元,很明显,这些钞票已经藏在这个树节里许多年了。这个人唯一的想法是使这些钱回到他的主人那里。
他抓起电话打给那个樵夫,问他从哪里砍了这些木头。这位樵夫是消极的心态维护著他的排斥力量。
“那是我自己的事情。”对方尽管做了多次努力,还是无法获悉这些木头是从哪里来的,也不知道是谁藏在树内。
现在,这个故事的要点并不在于讽刺。我们中有很多人总盼著发财的机会,但他们一点都不肯吃苦,这也不想做,那也不想做,只想等好运气降临。他们不懂,其实好运气永远是为勤劳的人准备的。就像上面那位樵夫,即使运气降临,也不会知道。
所以,真正的幸福绝不会光顾那些精神麻木、四体不勤的人们,幸福只在辛勤的劳动和经验的汗水中。懒惰,只有懒惰才会使人精神沮丧、万念俱灰;劳动,也只有劳动才能创造生活,给人们带来幸福和快乐。任何人只要劳动,就必然耗费体力和精力,劳动也可能会使人们精疲力竭,但它绝对不会像懒惰一样使人精神空虚、精神沮丧、万念俱灰。可见好运在每一个人的生活中都是存在的,然而,以消极懒惰的心态对待生活的人却会阻止佳运降福与他。
如果你生病了,你一定会认为自己身体的某些部位不对劲,然后立刻向别人求助,做适当的处置;同样的道理,如果在你的生活中,财富不能充分循环,那么一定是你的某些部分发生了问题。你的生命原本上是指向更富裕的生活,而贫穷违反了生命本来的欲求,你绝不是为了今天在茅屋中穿著褴褛的衣服,饿著肚子过日子而出生在这个世界的。你应该过著幸福及更富足、更成功的生活才对!
假使人们坚决要求,并不断奋斗去取得这富裕和充足,总有一天会认识这条规则─每个人都能成功!
只要普天下的贫困者,能够从他们颓丧的思想、不良的环境中转身,而朝著光明愉快的方向努力;能立志要脱离贫困与低微的生存,则在最短的时间内,这种决心,一定可以使社会飞速进步。而世界上没有一件东西,可以推翻你的这种决心时,你会发现,从这自尊心理、自信心中,你是可以获得无穷力量的。
这样自己就能像富裕的人一样生活,就能享受富裕的人所得的享受。而大部分贫穷者的毛病就是他们没有建立可以脱离贫穷的自信,他们一直在向贫穷低头,那么贫穷也是他们应有的命运。
排斥工作:只想消费,不想赚钱
许多看似朝气蓬勃、刚参加工作的年轻人,往往自以为了不起,而不肯踏踏实实做好现在的工作,其主要思维的过程如下:
首先:“我需要钱。”
第二:“我应该值更多的钱。”
第三:“可是他们是不会再给我更多钱的。”
第四:“因此,我要减少我的工作量。”
这些言论都很坦白,大多数人都认为这种逻辑不但合理而且是正当的,就如朝来暮去一般,这种想法也是一步接一步的。而主要问题在于这不是一种简单的直线型想法,而是一种循环式的想法,因为这四个步骤最终导致─
第五:“现在我需要更多的钱。”
也就是说,一旦对工作这种漠不关心的态度转变成习惯性的敌意后,他们能从工作中获得的满足就越来越少了。如此的恶性循环使他们心理欲发不平衡了,他们将工作视为浪费时间又不能得到应有的报酬;唯有不工作的时间才是快乐的;一想到要浪费任何休闲时间,他们就会感到沮丧,甚至可能会大惊失色。
“我不想工作得这么辛苦”
只要你稍做调查,就会惊讶的发现,许多人都会承认他们目前所从事的并不是他们真正想要做的工作。
在他们看来,最重要的是必须有钱才能过理想的生活,这是他们的目标;但他们的生活态度却是本末倒置。换言之,他们因为需要钱,才想得到钱,至于他们是否应得到那么多钱,却是不在考虑之内的。通常,他们都很自信的认为自己应比当时所得值得更多才对。既然待遇不理想,他们就消极怠工,这样虽然可能无法改变收入,却可以减少投入工作的精力。反正努不努力,决定权掌握在自己手中而非雇主手中。
许多人辩称,他们没有必要热衷于自己的职业,想要在职业中获得满足是太奢望了。我们身边最常听到的也是:“这样辛苦的工作不适合我。”
不过受过大学教育的学生,不论在学校或毕业后所要求的都不只这些。他们不只想找一份工作,他们要的是事业,是一个能满足自己成就欲望的职业/这目标对他们来说,意义重大,事实上比他们想像的还大。
当人们无法在工作中达成目标的时候,很可能会被迫从其他的地方寻求满足,许多人也确实藉著运动、嗜好等来求得满足,不过效果不佳。
这是一个和工作有关的危机,对于个人生活都有很大的潜在影响。有些人不从工作与爱情两方面去求发展,却完全想从爱情上寻求满足。他们企图藉著人际关系来满足一切需要,但这个方法是永远行不通的!
爱情所能提供的满足,和人们所积极寻求的需要比起来,实在太不成比例了。就算找到了意中人并且疯狂相爱,却很可能只维持短暂的关系。所以,只有爱情是不行的。
凡是对工作缺乏参与感,其欲望是永远无法得到满足的。即使他们毫不松懈地追求,收获也是有限。
“我简直是在做苦力”
现在我们试著把那些视工作为苦力的年轻人的经历划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他们开始工作后,立刻就明白他们需要钱才能过理想的生活,在以前他们并不是如此。学生时代他们采取的方式和大多数学生相同:设法以手边能动用的钱过活,有多少钱就过多少钱的生活。那时侯收入的差距并不会使彼此之间产生太大的隔阂。
但开始工作后则不然,收入的差距使人的距离越拉越大。学生的娱乐及服装都很便宜,而且同伴们对于金钱也都只有起码的要求,因此只要少数学生认为,拥有较多钱财是改善社交生活的最好办法。他们承认手边有现钱的确有助益,但并不像外表或其他事情那么有用。一旦他们开始工作,看法就马上改变。起初两年中,他们发现了要打入合适的社交圈,最急需的就是钱。
而又是什么阻挠了他们取得发展所需要的资金呢?他们把一切问题都归罪于工作,于是就进入了危机的第二阶段,至此,他们不但有一个明显的问题存在,同时也知道原因所在了。也就是说,他们对工作缺乏激励性和吸引力这件事,已经无法再保持客观的立场了。他们将工作视为追求一切理想的阻碍,最后终于将工作视为做苦力。
若把这种抱怨的现象归咎于选错了工作,只要换换公司或甚至另选产业就能弥补过来的话,那是根本没抓住问题重心。
他们认为待在公司实在是浪费,他们那伙人只会做垃圾生意,我甚至不应该将宝贵的时间放在工作上。
简言之,这些人刚开始工作时,都无法够和工作真正融合在一起。几年下来,疏离的程度渐渐扩大。虽然他们起初都说希望有个事业并且也有心要发展事业,但最后他们所拥有的只是一份工作而已。
他们与工作之间的距离倒使他们产生一种或许有用的观点。不像那些一味埋首工作的人那样看不清全域。
基本上,他们视工作为麻烦事,希望能尽速解决,并且认为:唯有找出一个能战胜制度的方法才能同时解决所有的问题。事实上,他们是置身于工作之外的,而且与一般局外人一样,特别注意工作的目的。在他们的眼里,努力工作毫无目的可言,至于全神贯注于工作的乐趣他们是体会不到的。既然工作内涵已不重要,那就只有外表比较要紧了。他们将注意力转移到服装上面,这实在是个很迷人的转变。
当穿著整齐时,他们看起来的确引人注目。当然,给人一个良好的印象是很重要的,问题是他们除了服装之外就没有其他条件可以支撑他们了。在内心深处,他们承认已不再对办公室的日常工作感兴趣,但却急著想要获得升迁及加薪。若无法以工作表现来争取,就只好以服装来取胜。
而到了第三阶段危机的挑战就是打击制度。
他们盘算著要如何打击制度,都会觉得愉快万分。他们甚至自诩到:“我们可以预知老板什么时候要来,他来时总是看见我在忙著。”
试图在工作上打击工作制度和学校里打击学校制度,具有相同的目的。我们猜想这些试图打击制度的人,是在寻求一个能快速增加报酬的公式或诀窍。但是,他们所做的每一件事并非都是这么有意识的。
究其根本,这些人用不认真的工作态度来作为报复薪水太低是有意的,至于讲究穿著并且要求管理工作并不是什么有计划的行动。他们非但不曾察觉自己的行动,也不了解自己如此做的原因,只是在潜意识中试图藉著快速爬升起来战胜制度,这也是他们主要的中程目标。如果成功了,他们就会拥有金钱和地位来过自己理想的生活。
他们似乎很有野心,也认为自己的确如此,这也算是一项胜利吧!至少他们把工作搁置一边也就避免了因工作而带来的寂寞,不然,也许就得孤独的追求自己的工作理想了。
穷人辩白:“要是我有钱,我也会很开心”
当我们提到成功的人,并谈到他们如何乐观与积极时,失败的人会说:“他们的积极与乐观一点也不值得奇怪,因为他们一次生意就赚十几万,如果我一次也能赚十几万,我也会很开心的。”
失败的人认为成功的人每次都赚那么多钱,所以会很积极:这显然是因果倒置。成功的人所以能每次赚那么多钱,是因为他们有正确的心理态度。
满腹愁肠,一筹不展
在许多场合中,我们都会遇到过一些沮丧、消极、失败、忧郁、破产以及不快乐的人。这些人属于消极阶层,却又都不愿充实他们的心灵。
任何人都配享有美好幸福的生活,你也一样,可以理直气壮的追求并保有你钟爱的一切,好景可以长存永在。
也很多人,他们有了一点幸福就努力紧抱著那一点快乐,深怕它跑掉。还有些人,当他们自觉蛮快乐的时候,就会怀疑是不是有什么不对,他们最担心的莫过于眼前的幸福会不会持久。
星星不会撞上月亮,月亮不会撞上太阳,太阳也不会撞上地球。同样道理,为什么我们的生活就不能毫无阻碍的顺利进行?只要我们能领悟“选择的威力”之真谛,生活就能毫无阻碍,一帆风顺。选择“不完美的不能持久的事物”的想法,将能使你的生活全面改观。正如有人说过:“这里就是天堂,问题是我们一般人不懂得该怎样去寻求各种幸福。”
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保持一颗快乐的心。但是切忌走向另一个极端,即不可得意忘形。
我们常常看到有些人本来过得好好的,但这种顺境似乎都持续不了多久。他本来过的很好,什么也不缺,但是他犯了一个错误─过于自信。他没有为自己的幸运感谢人生,没有踏实小心的维护他的幸福,反而让自己轻飘飘,忘乎所以,不自觉地陷自己于逆境中。“过于自信”往往会毁掉许多人的前途,其伤害性不下于任何其他我们所能想到的因素,而且很少有人检讨这点,我们亦未加警惕。上天并没有要我们妄自菲薄,可这也并不意味著什么可以自满。很多人有这种自满倾向而不自觉,也正因为是不自觉,就很可能一蹶不振。他们受挫失败,还不能正确分析被挫败的原因,这样,世界上失意的人不能不添了许多。
工兵打扮,小人物一个
当一个军人穿上军装时,就会真的感觉到自己是个军人;当一位女士为赴宴打扮得花枝招展时,她也会真的感觉到甜蜜约会般的情调。同样的理由,一个经理打扮得像个经理时,就会觉得自己真的是个经理,因而表现出经理的架势与风度。有个推销员曾说:“除非我看起来好像工作顺利,否则不会真的感觉很好。如果想争取到大订单,就一定要感觉自己的业绩很好才行。”
事实就是这样,你的仪表会对自己说话,也会对别人说话。它可以让别人决定对你的看法。从理论上看来,我们应当看重一个人的内在而不是外表,但请你不要太天真,大家都是以你的外表衣著来打量你,因为你的仪表是别人打量你的第一印象,而且这印象会持续下去,在许多方面影响别人往后对你的看法。
在一家超市,有一整桌的无籽葡萄,每一磅只卖十五美分;另一张桌上也摆了许多葡萄,用塑胶袋子包装得很漂亮,每两磅三十五美分。
如果你问:“这两种葡萄究竟有什么不同?”市场内的店员会回答:“就是那个塑胶袋而已。”他们用聚乙烯袋子装的葡萄销量大概是没有包装的两倍。包装后外观不一样,销售成绩也完全不一样。
当你在公共场合推销自己时,请你记住:经过包装美化以后,就会有更好的成交率,而且还能以更高的价钱成交。
是的,一个人的衣著好像会说话一样。衣冠楚楚者的仪表能告诉大家:“这里站著一个精明能干、很有前途且能担当大任的人。”他值得受人器重与信任。由于他很尊重自己,因此我们也要尊重他。而工兵打扮的人就令人不敢恭维了。他们的仪表好像在说:“这里有个落魄的人,他不修边幅,毫不起眼,担负不了什么重任。”
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