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刻意追求完美,制定目标要依据现实
我们的生活中总是存在很多烦恼、无奈与不公,但是很多人又在不停的追求完美的目标,希望以此得到幸福。其实仔细研究,幸福与完美并没有本质的关系,很多时候完美甚至会是阻碍我们幸福的绊脚石。
奥里森.马登曾为自己的学生讲述了这样一个寓言:一个圆的一部分圆弧被切去了,它希望自己是一个完美的圆,因此就四处寻找它遗失的那一部分,但因为它不是一个完整的圆,所以只能慢慢滚动,由此她得以沿途欣赏花草的芬芳、阳光的明媚,并与蚯蚓娓娓而谈。
途中它也发现了许多圆遗失的部分,但没有一片能与自己相匹配,因此它不得不继续寻找。有一天,圆找到了自己遗失的那部分,与自己相配得天衣无缝。它高兴极了,因为它又是个完美的圆。它又开始飞快的滚动,快得连花都看不清楚,更不用说与蚯蚓谈话了。它发现在快速滚动中世界整个变了样,许多美好的东西都失去了,于是它又停了下来,将千辛万苦找回的那一部分丢在路旁,然后慢慢的滚动著行走。
奥里森.马登认为这个寓言揭示了这样一个道理:有缺憾时拼命追求完美,而一旦拥有了完美的一切,反而没有梦想,没有渴望,没有奋斗的热情与快乐。
有一个成语是:白璧无瑕。洁白晶莹的玉,通体透明,没有一点瑕疵,确实是够美的,可惜的是,世上这样的玉却是罕见的。
不知道是在哪个远古的时代,曾经出现过凤凰。后来凤凰再度出现,于是乎,无论是天上的飞禽,还是地上的走兽,都立刻簇拥到凤凰的周围。都惊异于凤凰的美丽,全都直瞪著两眼凝视著凤凰,羡慕凤凰的如梦如幻的美。但随著时间的推移,终于那些最聪明、最慎重的动物便开始用同情的目光审视凤凰了。惋惜的说:“完美的凤凰啊!命也真够苦的,既没有情侣,也没有朋友,永远体会不到爱或者被爱的快乐!”
人也是如此,如果过于完美,就会让别人敬而远之,因而也就没有了朋友。
不能容忍美丽的事物有所缺憾,是大多数人的一种普遍心态。追求尽善尽美对大多数人来说是理所当然的事。但他们从未想过,正是这种似乎无关紧要的态度,给他们的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如果进一步分析,渴望完美是出于一种自我保护的需要。安全感是人的最基本需要之一。假如一个人缺乏自信,生活上屡遭挫折,那么他的安全感就受到了伤害。这种伤害需要透过其他途径来加以补偿。
心理学研究证明,试图达到完美境界的人与他们可能获得成功的机会,恰恰成反比。追求完美给人们带来莫大的焦虑、沮丧和压抑。事情刚开始,他们在担心著失败,生怕做得不够漂亮而辗转不安,这就妨碍了他们全力以赴去取得成功。而一旦遭到失败,他们就会异常灰心,想尽快从失败的境遇中逃避并且离去。他们没有从失败中获取任何教训,而只是想设法让自己避免尴尬的场面。
具有这种性格的人,在日常生活中通常带有以下特点:
(1)神经非常紧张,以致于连一般的工作都不能胜任。
(2)不愿冒险,生怕任何微小的瑕疵损害了自己的形象。
(3)不能尝试任何新的东西。
(4)对自己诸多苛求,毫无生活乐趣。
(5)总是发现有些事未臻完美,于是精神总是得不到放松,无法休息。
(6)对别人也吹毛求疵,人际关系无法协调,得不到别人的合作与帮助。
很显然,背负著如此沉重的精神包袱,不用说在事业上谋求成功,而且在自尊心、家庭问题、人际关系等方面,也不可能取得满意的效果。他们抱著一种不正确和不合逻辑的态度对待生活和工作,他们永远无法让自己感到满足,每天都是焦躁不安的。
只求完美,害怕失败,只能使我们处于瘫痪的境地。如何从追求尽善尽美的诱惑中摆脱出来?奥里森.马登给出的建议是:
对自己的潜能有个正确的估计
既不要自视太高,更不必要过于自卑。有一分热发一分光。你如果事事要求完美,这种心理本身就成为你做事的障碍。不要在自己的短处上去与人竞争,而是要在自己长处上培养起自尊、自豪和学习的兴趣。
重新认识“失败”和“瑕疵”
一次乃至多次的失败并不能说明一个人价值的大小。仔细想一下,如果从不经历失败,我们能真正认识生活的真谛吗?我们也许一无所知,沾沾自喜于愚蠢的无知中。因为成功仅仅只能坚定期望的信念,而失败则给了我们独一无二的宝贵的经验。
人只有经受住失败的考验才能达到成功的巅峰,亡羊补牢,犹为未晚。更不必要为了一件事未做到尽善尽美的程度而自怨自艾。没有“瑕疵”的事物是不存在的,盲目的追求一个虚幻的境界只能是劳而无功。我们不妨问一问:“我们真的能做到尽善尽美吗?”既然不行,我们就应该尽快放弃这种想法。
请你为自己确定一个短期的目标
寻找一件自己完全有能力做好的事,然后去把它做好。这样你的心情就会轻松自如,办事也会较有信心,感到自己更有创造力和更有成效。实际上,你不追求出类拔萃,而只是希望表现良好时,你会出乎意料的取得最佳的成绩。
目标切合实际的好处不仅于此,它还为你提供了一个新的起点,能使你循序渐进的摘取事业上的桂冠。同时你的生活也会因此而丰富起来,变得富有色彩,充满了人情味,并不像你原来所想的那样黯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