闭锁心理:你为什么喜欢把内心封闭起来?
闭锁心理是指青少年进入青春期后,心理上出现闭锁性,即出现隐秘的心理特征,是青少年发育过程中的一种阶段性心理现象。闭锁心理的表现是封闭自己,减少交流,隐藏内心矛盾,当矛盾得不到解决时,就会焦虑自卑,甚至自暴自弃。
闭锁心理在青少年身上很常见,当进入青春期后,他们开始有了自己的秘密,不再将心事轻易告诉他人,心理上大都会出现闭锁性。容易出现闭锁心理的青少年一般都性格沉默、孤僻,不善交际,很少与人交流思想。
闭锁心理虽然有闭锁、隐秘的心理特点,一般来说是正常现象。如果性格过于内向,因为闭锁心理变得抑郁、忧虑、苦闷和不安,就可能产生闭锁心理障碍。有闭锁心理障碍的人,经常会处于一种隐蔽的焦虑和不安状态,需要更多的关心。
闭锁心理障碍的产生,大致有以下三方面的原因:一是对自己的期望较高,勉强自己去做无法做到的事情。二是“理想自我”与“现实自我”发生矛盾时,未能做出相应的心理调整,从而发展成心理障碍,导致丧失信心,自暴自弃。三是在心理发展过程中,消极的自我意识未被及时地引导,未转向积极的自我意识。
下面这个案例中,季老师的一个学生沈妍就产生了闭锁心理。
季老师发现她班上的一个学生沈妍从初一下学期开始就变得不像以前那么活泼了。沈妍的性格虽然有点内向,但是她成绩比较好,平时很喜欢帮助同学,所以和同学相处得很好,很受欢迎。而且她在课堂上很活跃,能够积极地回答老师的问题,所以也很受老师的喜欢。可是新的学期开始后,季老师发现沈妍在课堂上不像以前那么积极了,有些问题她明显知道答案,却不会举手回答了。
沈妍的母亲也和季老师反映说,沈妍现在回到家里就喜欢一个人待在房间,和她沟通,她也大多沉默应对。过去沈妍的抽屉从不上锁,现在也锁了起来,好像怕家长知道自己的秘密似的。
沈妍不仅变得比以前沉默了,而且还变得有些敏感,容易情绪化。课间时间,她不再和同学们打打闹闹,而是喜欢一个人听音乐、写作。
中秋节晚上,学校组织学生开展联欢活动。学生们都很高兴,积极准备,决定过一个不一样的节日。可是当季老师要求沈妍表演一个节目时,沈妍立刻拒绝了。沈妍甚至向季老师请假说她不想参加联欢晚会,想一个人去上自习。
这件事后,季老师还发现沈妍对父母和老师不像以前那么依服、顺从了,和他们之前的亲密感好像变淡了,甚至对他们的要求有点抵触。从沈妍最近的表现来看,季老师认为她应该是有了闭锁心理,于是打算找个时间和她的家长聊一聊。
像沈妍这样性格内向的孩子更容易产生闭锁心理的问题,因为内向的人不会轻易表露自己的情绪,喜怒哀乐也不愿意告诉别人,这种情况下一旦产生自我意识上的偏差,就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纠正。但是闭锁心理只是一种阶段性的心理现象,只要加以正确引导,就可以将其转向积极的自我意识。
那么,该如何克服闭锁心理呢?
1.正确认识自我
正确认识自我就是要正确地评估自己的长处和不足,不要盲目自信,也不要盲目自卑。对于自己不足的地方,要努力学习,善于思考,提高自己的能力,使自己具备开阔的胸怀。
只有这样才能在各种情况下把握自己,不论面对成功还是挫折,都不会失控去做没有理智的蠢事。
2.正确认识压力
心理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倒U形假说”,认为每项任务都有一个最佳的唤醒水平,未达到或超过这个最佳点,活动效率(成绩)即会下降。
这个假说被广泛用于形容压力与动力的关系,过大和过小的压力都会降低工作或学习的效率,只有最佳的刺激力度才能使人达到最佳的工作或学习状态。所以要抛弃“压力越大动力越大”的错误观念,不要对自己提过高的要求、给自己过高的压力,而且要减少攀比之心。
3.主动交往
大部分人都希望自己能朋友遍天下,但是朋友的多少和个人的性格有很大的关系。有些人性格内向,人际交往中往往采取消极被动的退缩方式,害怕主动交往会被拒绝,最终导致自己越来越交不到朋友。
但是如果你让自己在人际交往中变得主动一点也许会发现,成功也不像自己想象的那么难,你的自信心也会越来越强,这时你就会找到属于自己的知心朋友。所以,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就必须做交往的主动者。
4.敞开心扉
敞开心扉,态度坦诚是人际交往的第一原则。敞开心扉,真诚地对他人表达自己的好感或不满,才能让别人理解你的真实感受,并为之做出积极的改变。如果你自己犯了错误,也要坦率承认,这样才能让别人感受到你的真诚,才愿意同你做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