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高情商的奋斗者:终身成长的63个砝码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专长当精深,涉猎须广博

诸琴本科学的是政治学。毕业后,她在一家外语培训机构做销售经理。从事的工作与所学专业并不对口。与朋友聊天的时候她感慨:“我是所学非所用啊。”

廉威是一位年轻律师,法学院毕业后进入律所,在私募股权投资领域深入研究,每天下班后都在加班,读书和阅读相关文章,工作兢兢业业,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就已经成为律所的翘楚。

林嘉研究生学的是经济法,考入法院后被分到刑事领域,她用了3年时间,又在刑事方面刻苦精进。可当她小有心得的时候,又被分到研究室。她在研究类案裁判标准的时候,用上了在刑庭工作期间的经验和心得,之前的积累不但没有浪费,反而对现在的工作大有裨益。

肖敏在研究生院做团委书记。他在朋友圈更新了一条消息:“值班时还有年轻的校友想到回来看看我,做个职业规划咨询,甚是欣慰。”他给很多年轻学子修改过简历,并帮助他们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在他看来,对于职业发展,所用为所学最好。如若不然,也得尽早选择一个行业,扎根下来,做些踏实的积累。

有个一万小时定律,是说如果一个人在一个领域里深耕一万个小时,就可能成为专家。有时候,因为工作的安排和变动,长期锁定一个专业领域并不容易顺心遂意。但无论外界如何变化,如果自己保持观察、学习、敏锐捕捉和深度思考,那么变化的只是岗位,丰富的知识积累还在,专业能力不但不会减弱,而且会在融会贯通中实现爆发式增长。

人生难免遇到几次转折,但只要职业领域的大方向不变,所做的积累都能丰富自我。记得大学选专业的时候,我所在的学院可以先修两年通识课,后两年再进入专业学院深造。有很多同学进行了尝试,选修了各种不同的文科类课程,希望深入了解之后再锁定目标。在大二下学期选专业的时候,80%的人选了金融和经济,只有少数同学选择了法学、社会学、文学和哲学。如今,当年选择金融专业的同学多数在金融机构工作,只有少数的转行。

法学专业也是如此,大部分毕业生进入了公检法系统,一部分选择做律师,还有的在公司担任法务,另外有少数的转行进入影视传播、文学创作领域。比如燃爆票房的电影《流浪地球》的导演郭帆,曾经就是法学学士。

新年假期,本科学电气自动化的岳斌与自己的同班同学小聚。虽然大学学的是一样的专业,如今大家却分布在各行各业。有的在部队从事技术工作,有的在电网,有的转行做了金融。聊起来发现,本科是工科类专业的,转行做金融的特别多,而且都发展得不错。就连在清华读完博士生、研究导弹制造的同学,毕业后也到一家金融机构做量化投资。这些转行进入投资业的同学,再回归工科的可能性就很小了。

换专业并非不好,但需要尽早找到自己的兴趣点。所学非所用的现象可能是由于本科选专业的时候,我们年龄还小,懵懵懂懂,多半听从了父母师长的建议。而随着社会转型、经济发展、文化多元化,毕业后求职的机遇,以及在工作岗位上的具体业务安排,专业很容易发生改变。曾经在本科、硕士、博士阶段所学的专业知识可能在工作时得不到运用。

但这并不影响我们的职业发展。

广博也是种优势。比如在一家律师事务所从事知识产权专业的律师,有的本科是学化学的,有的是工学博士。这反而会让他们在知识产权行业具有别人不可比拟的优势,在事业上得到更好的发展。

根据脑科学的原理,人的大脑有无数神经元,越是经常联系思考,脑子越是活络,而创新也常常是在思想火花的碰撞中产生的。我自己在一次论文比赛中获奖的文章,就是引入了一个交叉学科的知识,将心理学和法学相结合,用联系思维提出自己的见解。

著名管理学家德鲁克在20岁时,为法兰克福最大的一家报社工作,做金融和外交栏目的新闻记者。一个记者必须撰写各种题材的报道,所以他决心掌握许多领域的知识,至少做一名胜任工作的记者。

他用下午和晚上的时间学习国家关系与国际法、社会和法律制度史、历史和金融等。在后来的人生中,德鲁克逐渐养成学习的习惯,并且持之以恒。

每过三四年,他就选择一个新的学科,例如统计学、中世纪史、日本艺术、经济学。要精通一门学科,3年时间的学习是不够的。不过,要了解一门学科,3年的时间就足够了。

60多年来,德鲁克坚持一次选修一门学科。“这种学习习惯不仅为我打下坚实的知识基础,而且迫使我接触新学科、新学说和新方法,因为我学的每一门学科都有不同的假说,并且采用不同的方法论。”

人生就是一次次起航、探索、满载而归,进而清仓、再出发。早点锁定专业领域,成为一个行业的专家,更有底气和资本;而广泛涉猎,不仅不会弱化专业,而且会促进专业创新,拥有更多的知识,辅助自己更全面、立体地认识世界。

成为专家和成为通才并不矛盾,而是相辅相成的。无论是人文学科还是自然学科,在生活里多些交流互动,说不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毕竟,人知道得越多,眼界就越宽广,心态就越平和,认知就越清晰。

成长砝码

专业让人在特定领域里具有更扎实和系统的知识,长期的钻研让一个人具有深厚的积累。而广博的人通常涉猎广泛,具有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专与精,在一定程度上难以兼得,但在更高的层面相辅相成。就像人文社科与自然科学在终极层面是相通的,有一技之长和兴趣广泛并不冲突,而且能相得益彰,更有利于一个人的成长和进步。专业会帮助自己具有更系统的思维,而海绵吸水般的学习,能提升综合素养,让自己的知识结构更全面。以专业为原点,扩大博学的半径,人生之圆将更加饱满。